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华彩绽放,《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大篇章,讲述了一段跨越古今的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场具有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魅力的盛会。
![]()
图/新华社
开幕式发布会随后举行,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郎昆、艺术总监陈维亚、总监制刘伟强、总制作人王锐祥,以及开幕式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彭高峰,亮相十五运会开幕式新闻发布会,揭开开幕式背后的创作故事。其中,彭高峰分三个部分总结了此次开幕式。
![]()
简约而不简单:
21分钟表演圆梦未来
首先是简约而不简单。彭高峰介绍,此次开幕式总时长75分钟,其中体育仪式部分时长54分钟,全国38个代表团共1920名运动健儿在水舞台之畔秀出青春风采,粤港澳代表团携手进场;展演部分以《圆梦未来》为主题,将家国情怀、湾区魅力、体育与科技等主题浓缩成21分钟表演。
![]()
彭高峰指出,团队在时长和人数上做减法,在体育与文化上做加法,运动员和演员的精彩呈现源于对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意反复打磨:“开幕式演员从粤港澳大湾区8个院团协会、11所高校、1所少儿机构选拔,粤港澳三地共同当好东道主。同时,我们邀请了约9.5万名社会各界人士观摩彩排,针对节目编排、远端集结、临场安检、交通流线、医疗保障、安全保障等30个中心87个保障小组进行多轮实战演练,复盘打磨精益求精。”
![]()
图/新华社
细微处见真情:
以微改造留住“老记忆”
其次是细微处见真情。开幕式场馆的选择是一大亮点。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赛区其它30个比赛场馆一样,都是由老场馆改造而来,这里曾见证九运会、亚运会的辉煌,开幕式主创团队以微改造留住“老记忆”,续写“新精彩”。
彭高峰举例:“借鉴国际赛会场馆改造经验,强化赛事氛围营造,整体提升美学色彩,场馆顶部飘带宛若星河,红、紫、绿三色座椅巧妙布局。开幕式首次采用‘市电与储能’主供的高可靠性保供电新模式。二层平台新设一条开放式800米塑胶风雨健身跑道,让体育场馆全面融入城市,打造‘老场馆、新场景、赛场景’的城市体育公园。”
开幕式处处透露着粤港澳三地联办特色:粤港澳三地代表团在全运会史上首次组成联合方阵入场,全场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强化了“家”的概念;广州主会场与香港金紫荆广场、澳门金莲花广场同步升起五星红旗,也是节目组的一大创举;大量的节目由粤港澳三地运动员共同完成;广东运动员苏炳添、香港运动员张家朗、澳门运动员李祎共同点燃火炬……
彭高峰说:“我们紧扣粤港澳三地联办这一鲜明特点,从导演团队、演职人员、现场观演人员再到包括粤港澳三地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处处可见三地精诚合作、心手相连的动人场景,这场体育盛会让我们的情更真、心越近,粤港澳大湾区会同大江南北,全民全运,共同奏响体育与文化艺术的华彩篇章。”
书写湾区礼赞:
一条主线串联点火过程
最后是书写湾区礼赞。在艺术呈现上,主创团队实现了多项突破。彭高峰表示:“创作《天海一心》《龙腾伶仃洋》等主题乐章,歌颂三地同心、海天交融;借助环形水幕舞台等前沿舞美技术,在体育场内‘造出一片海’,打造出沉浸式的海洋盛境;舞蹈编排以‘同心圆’结构为基底,融合岭南舞蹈中‘水’的灵动意象,由空灵到饱满,生动诠释了粤港澳大湾区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文化根脉与发展历程。”
彭高峰描绘了团队用一条蔚蓝主线,有机串联起火种采集到圣火点燃的全过程:“我们循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足迹,在深海完成‘引天之光,燃海之火’的壮举;通过‘星火筑梦’火种灯与‘鼎盛同心’火种盒,将取自南海清洁能源可燃冰的‘源火’醇化为体育圣火;以融合海浪、中华白海豚与火焰意象的‘海焰之灵’火炬传递标志,历经港澳广深四城传递,最终在今晚,由三地运动员代表共同点燃象征‘同心共圆,中华梦圆’的超低碳主火炬——‘天海之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