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服务世界】第1824期早报
各位汽服同仁,大家早上好!
每天2分钟,新闻全掌握!
美好的一天,从汽服早报开始~
今日要闻:
1、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呼吁保障经销商利益,严控主机厂压库行为;
2、新能源车险成本高企:出险率超燃油车,保费连年亏损;
3、长安汽车宣布与海尔集团合作,共同打造百万级旗舰新产品;
4、化工资产出售全部完成,固特异加速“瘦身”;
5、小米汽车产能爆发:2026年有望冲击120万辆大关;
行业动态
1、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呼吁保障经销商利益,严控主机厂压库行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在2025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上强调,行业健康发展不能以牺牲经销商利益为代价。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压库”和“返利拖欠”问题,协会已向相关部门提交具体建议,包括将经销商合理库存系数控制在1.0至1.5之间,并对库存系数超过2.0的主机厂亮起“红灯”,以规范厂商关系、维护渠道稳定。
2、新能源车险成本高企:出险率超燃油车,保费连年亏损
近日,在第一届自动驾驶出行论坛上,中国人保个人非车保险部副总经理倪宏指出,新能源汽车在投保保险时存在保费较高的问题,主要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显著高于燃油车。据平安财险精算师透露,家用新能源车案均赔款约7000元,比燃油车高出近700元,赔付率居高不下。新能源车电池成本占整车比例普遍在40%至50%之间,部分车型采用一体化长车灯,单侧尾灯受损需整灯更换,费用达数千元,而同级别燃油车更换单个尾灯可能只需几百元。智能设备和配件局部损坏往往需要成套更换,加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多为原厂专供,维修渠道有限且授权门槛高,进一步推高了维修费用。
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对于险企来说,承保的新能源车越大,亏损越大,为平摊亏损,险企也会不断上调新能源车型的承包费用。(来源:一电快讯)
3、长安汽车宣布与海尔集团合作,共同打造百万级旗舰新产品
11月7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与海尔集团高层在青岛举行会议,双方就战略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长安汽车官方宣布,阿维塔科技与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达成合作,将基于阿维塔全新百万级旗舰产品,在产品定制共创、车家场景互通、车载功能设计等方面展开联合创新,共同打造高端智慧出行方案。
同日,长安汽车与海尔集团举行了新车交付仪式,朱华荣董事长向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交付了阿维塔12四激光皇家剧院版。双方还就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交流,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提出将卡萨帝空调、冰箱、制氧机等产品接入阿维塔汽车,实现家与车场景的互联互通。阿维塔将与海尔旗下的汽车服务生态品牌卡泰驰进行联合创新,并计划根据用户需求开展定制化产品的研发工作。(来源:一电快讯)
大售后
(独立售后、车厂-4S店)
4、广汽10月销量降8.1%新能源车逆势增4.95%
11月7日,广汽集团发布了2025年10月的产销快报。报告显示,10月汽车销量为170,731辆,同比下降8.10%;本年累计销量为1,354,384辆,同比下降10.94%。尽管整体销量有所下降,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却逆势增长,10月销量达到46,964辆,同比增长4.95%。
在财务方面,广汽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41.06亿元,同比减少14.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7.74亿元,年初至报告期末的净亏损为43.12亿元。此外,9月份广汽集团汽车产量为179,178辆,同比增长11.17%;9月汽车销量为173,176辆,同比下降5.17%。这些数据反映了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增长势头,以及整体销量和财务状况的挑战。(来源:一电快讯)
5、本田汽车全年利润预期下调21%:电动汽车成本上升、亚洲销量下滑、片短缺
11月8日,本田汽车宣布将全年利润预期下调21%,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一次性成本上升、中国及其他亚洲市场销量下滑,以及安世半导体芯片零部件短缺。本田将2026年3月财年的营业利润预期从7000亿日元下调至5500亿日元,约合255.59亿元人民币。在本财年前半段,本田汽车业务出现营业亏损,电动汽车相关一次性支出高达2240亿日元,导致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比目标由30%下调至20%。同时,本田将亚洲(含中国)市场的年度销量预期下调至92.5万辆,较此前的109万辆减少逾一成。
本田执行副总裁贝原典也指出,中国车企进入东南亚后竞争愈发激烈,促使当地厂商通过提高优惠或降低售价吸引消费者。本田认识到必须对亚洲业务进行根本性调整,但本财年至下一财年不会推出新的车型。此外,本田年度利润预期的下调还包括因安世半导体芯片短缺造成的损失约1500亿日元,以及因美国关税损失3850亿日元,约合178.91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本田在北美的本地化生产比例较高,当地混合动力车需求旺盛,有助于缓冲部分影响。(来源:一电快讯)
汽配
6、化工资产出售全部完成,固特异加速“瘦身”
11月3日,固特异同时发布了两条重磅消息:第三季度财报出炉,以及化工业务剥离正式完成。
财报显示,固特异2025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46亿美元,轮胎销量为4000万条;净亏损22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为8200万美元。2025年前九个月的净销售额为134亿美元,轮胎销量总计1.164亿条;调整后净利润为23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调整后净利润为1.68亿美元。一边是净亏损22亿美元的惨淡业绩,另一边是持续出售资产、加速“瘦身”的战略决心。
7、倍耐力三季战报,利润暴涨8%
近日,倍耐力发布了其2025年三季报。得益于涨价、高价值轮胎高销售占比和中国市场销售增长,倍耐力业绩表现强劲,前三季度销售额达到51.95亿欧元,有机增长3.7%。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8.36亿欧元,利润率为16.1%;净利润同比增长8%,达到4.01亿欧元。
新能源
8、广汽集团携手华为数字能源,共筑新能源汽车新标杆
11月7日,广汽集团与华为数字能源在广东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及整车驾乘体验。双方将在动力域相关系统和整车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广汽与华为此前宣布合作打造“启境”品牌,定位年轻群体,聚焦智能驾驶、智慧座舱等核心能力,计划于2026年6月推出首款产品,广汽将对该项目进行独立运营并给予高度授权。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来源:一电快讯)
9、小米汽车产能爆发:2026年有望冲击120万辆大关
近日,小米汽车的产能扩张计划引起了行业关注。根据行业报告,小米汽车工厂产能利用率接近20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北京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5万辆,通过双班制运营,实际产量大幅提升。北京二期工厂设计产能同样为15万辆/年,若两座工厂均以200%的产能利用率运行,年产量可达60万辆。北京二期Plus(三期工厂总装车间)预计于2026年春节后投产,而武汉一期工厂计划于2026年5月投产,并于10月达到3.5万辆的月产能。若产能爬坡顺利,加之可能的并购计划,全年产能或冲击117万至120万辆。
随着北京工厂二期、三期及武汉工厂的陆续投产,小米汽车2026年产能有望突破百万辆,并向120万辆的目标冲刺。行业预测,随着规模效应释放,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将保持在20%以上,利润贡献将显著提升。这一预测基于小米目前的发展现状,显示出小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雄心和潜力。(来源:一电快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