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7 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走访南卡罗来纳州 eVAC Magnetics 公司,宣告美国产出 25 年来首块本土稀土磁铁,称已终结中国 “卡脖子”。
稀土磁铁有 “工业维生素” 之称,智能手机芯片、新能源汽车电机、风力发电机转子都离不开它。军事领域更显关键,战斗机发动机、导弹制导系统的精密运作全靠其支撑。全球高端制造对这种材料的依赖度,已达到无可替代的程度。
贝森特在镜头前将这块磁铁与美国就业、经济安全绑定,夸特朗普政策催生了 “制造业回流”,还预测 2026 至 2027 年美国制造业将借稀土产业腾飞。他同时抨击前任政府,称其决策让美国丧失稀土加工主导权。
![]()
美国媒体却不买账。《纽约时报》直言这是政客间的互相吹捧,连磁铁是否通过精密仪器检测、能否满足高端需求都未可知。美国诺维昂磁业联合创始人更戳破真相:很多高精密磁体的性能标准,没有中国数十年积累根本达不到。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来自覆盖开采、冶炼到制造的完整体系。全球超过八成的稀土冶炼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九成以上的稀土磁体量产产能也出自这里。
这套体系不是短期建成的。上千家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几十万技术工人沉淀实操经验,成熟的标准体系保障品质稳定。芒廷帕斯矿的美国稀土,过去三十年都要运到中国加工成产品,再高价购回。
中国的出口管理政策被反复曲解。2025 年 10 月商务部第 62 号公告明确,管制的是稀土相关技术出口,货物出口需申报用途。通俗讲,合规民用需求都会获批,限制的是用于军事扩张的采购。
![]()
美国的产业困境:短板藏在细节里
1.技术断档三十年,中游冶炼环节几乎空白,核心工艺早已流失。2.人才梯队断层,懂稀土分离、磁体制造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3.环保法规严苛,新建冶炼厂审批周期长,落地成本比中国高 3 倍以上。4.配套设施缺失,从稀土矿到磁铁成品需十余个环节,美国目前仅能完成开采和粗加工。
美澳专家联合测算,美国要建起能自给自足的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 10 到 20 年。现在的单块磁铁样品,距离量产还有跨不过的技术鸿沟。
贝森特的高调表态选在中美第五轮经贸共识公布后,时机耐人寻味。此前他造谣中国已放松稀土管控,遭商务部严厉驳斥,如今拿样品造势,明显是想在谈判中增加筹码。
西方并非首次炒作稀土 “突破”,但每次都因技术、成本问题不了了之。这次的磁铁宣传,本质是用政治表演掩盖产业空心化的现实。美国放弃中游产业链数十年,现在想靠行政命令和资本快速重建,违背了产业发展规律。
![]()
稀土供应链的安全,从来不是靠单一国家 “自给自足”。中国的管制政策从未针对民用领域,反而一直在为全球市场提供稳定供应。美国若真想解决依赖问题,有更务实的路径。
1.正视产业规律,投入资源培养稀土技术人才,而非只做表面文章。2.以合规方式申请稀土采购,民用领域的合作中国从未拒绝。3.参与全球稀土产业标准制定,而非试图另起炉灶浪费资源。
一块实验室样品撑不起 “摆脱依赖” 的口号。美国的真正挑战,不是造出一块磁铁,而是重建缺失三十年的产业根基。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突破资源困境的正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