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武义县委宣传部、浙师大人文社科处、浙师大非洲研究院联合举办“馆长对话会:以博物馆为纽带 深化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浙师大非洲博物馆馆长约罗·迪亚洛教授与武义县博物馆副馆长胡城、婺州窑艺术馆副馆长李少巍相互展示代表性藏品,围绕“深化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展开交流。
![]()
活动中,武义县博物馆副馆长胡城和婺州窑艺术馆副馆长李少巍分别详细介绍了馆内藏品——徐谓礼文书和婺州窑代表性作品。“南宋徐谓礼文书”堪称研究宋代官制的“活化石”,已成为“文化浙江”一张耀眼的金名片;武义婺州窑则首创化妆土技术以及乳浊釉技艺,窑变产生天蓝斑点,呈现出流动变幻的艺术美感。
![]()
![]()
非洲博物馆馆长约罗·迪亚洛教授介绍了自己带来的藏品——非洲木雕和汀嘎汀嘎画作。非洲木雕是非洲传统艺术的核心瑰宝,被誉为“黑色的石头”,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球,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见证着非洲先民的创造力与生命力。汀嘎汀嘎画作流派由艺术家爱德华・汀嘎汀嘎于20世纪60年代在坦桑尼亚开创,画作以硬木画板为载体,采用工业油漆作画,它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既延续非洲艺术的原始生命力,又融入当代审美,如今已成为非洲最具辨识度的艺术形式之一,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
“我之前去过两次武义的婺州窑艺术馆,对婺州窑很感兴趣,也希望能继续学习和研究武义的历史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王倩是一个文化爱好者,也是一个文化传播者,经常在网络上分享自己拍摄的中国文化相关的视频,并用自己的母语通过外国媒体来宣传中国文化,“我希望能以座谈会、培训等形式多和中国的年轻人进行文化交流,共同探讨中非文明的共性和特性,将我们的历史传承下去,同时也让大家看到真实的中国。”
![]()
![]()
文化是跨越国界的桥梁,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今年5月,在金华市政府的支持下,武义县委宣传部携手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正式加入“金华市深化中非地方合作课题研究联合体”。
![]()
![]()
“这次活动以博物馆为会场、以馆藏珍品为媒介,共话中非文明交流,让大家在领略婺州窑等中华传统文化密码的同时,也能深度感受非洲文明的独特魅力。”武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社科联主席朱方笑表示,希望能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武义县博物馆、婺州窑艺术馆与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博物馆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让武义的“千年窑火”与非洲的文明之光交相辉映、碰撞火花,共同书写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