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学习收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话语体系及其创新发展

0
分享至


来源 |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


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日前,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在《国家治理》刊文表示,《文选》清晰展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渐形成确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创新过程,为进一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及时的权威性文本依据,必将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阐释带入一个崭新的高度。推荐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话语体系的深化发展

从《文选》的内容结构来看,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发展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框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话语体系,这一阶段的文章共35篇。对于这一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作出明确而权威性的论述,即“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时期党中央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十分重要的精神实质阐发和理论阐释拓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这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党和政府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构成了一个关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体系化科学叙事。

《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该文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从目前情况看,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对于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也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篇章(第八部分主体内容)的再论述,也对其作了更为全面系统的阐释、论证,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对于生态文明的质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入阐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重要观点论断,并对生态红线、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创新及其理据作了阐明。

不仅如此,《文选》中一些专题性论述或演讲、批示、指示等,也都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视角下,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概念术语、基本命题论断的经典性阐述,如《环境问题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201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4)、《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等。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绿色生产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


“绿色发展”理论话语体系的形成发展

从《文选》内容结构来看,2017年党的十九大至2022年党的二十大之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聚焦于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这一阶段的文章共29篇。党的十九大报告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理论文献之一,即《文选》收入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7)、《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7)两个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议题的论述,有两个主要特点。其一,将其明确置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大理论叙事或结构框架之下,也就是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相应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基本方略”中的第九个。其二,将论述重点聚焦于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来促进实现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对应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而这部分阐述的第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及任务总要求是“推进绿色发展”,并包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要求。

对于绿色发展这一主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17)一文,已经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这一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充分认识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扎扎实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抓好”;必须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一时间段中另一个权威理论文献,是《文选》收入的《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该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标志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式确立,这一重要讲话首先发表在《求是》杂志2019年第3期,之后,先后收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在该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还深刻论述了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随后,这六项原则被进一步阐释扩展成为“八个坚持”和“十个坚持”,“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1)、《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2021)、《科学有序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等篇章,都从绿色发展视角,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论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概念术语和基本理论命题,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并指出,“一是要深刻理解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二是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三是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这段话的本意并不是要对“两山”理念的意涵作出专门阐述,却非常清晰地指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所包含的三个关键构成元素:理念层面上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意涵要旨,战略层面上的转化路径探索推广,区域重点上的生态资源丰富经济相对贫困的地区。相应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此阶段也成为一个内容更完整、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2025年9月13日,在四川阿坝县,牧民赶着牛群牧归。新华社发(米林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话语体系的形成

从《文选》内容结构来看,2022年党的二十大及其之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聚焦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主题,该阶段的文章共15篇。党的二十大报告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之一,即《文选》收入的篇章《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概括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议题的阐述,主要围绕两个方面。

其一,要求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就是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其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即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必须明确,这两个议题领域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把握并运用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世界观方法论意蕴的当代实践指向,能够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现代化语境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因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系统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突出特征、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生态哲学本体与价值伦理基础。

在此需要单独指出的是,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之前就作出过深刻阐释,它体现在《文选》收入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1)一文中。该文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文章指出,这次政治学习的目的就是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于此,该文既从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角度,强调“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还从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一阶段的另一个重要文献,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即《文选》收入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2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2023)、《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2023)等四个篇章。其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提出,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所发生的伟大变革作了更加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即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文,从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持续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安排。这些系统性论述,既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及其相关战略部署的进一步阐发深化,也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意涵,及其科学体系在现代化话语语境下的更清楚澄明,有助于我们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与创新性运用这一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不仅如此,《文选》中收入的《对首个全国生态日作出的指示》(2023)、《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2024)、《共迎时代挑战,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2025)等篇章,也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核心概念术语和基本命题论断。尤其是,《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论述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概念,《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论述的“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命题,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话语体系自党的二十大以来的重要创新发展,同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进一步筑牢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根基。

上文略有删减

选自 |《国家治理》杂志2025年第20期

原标题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话语体系及其创新发展

作者 |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郇庆治

新媒体编辑 | 赵光菊

原文责编 | 谷漩 刘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论坛 incentive-icons
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网,有价值的思想
8077文章数 373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