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聊聊瑞士 / 德国电影《夜班2025》。
片名Heldin(2025),别名Late Shift / 失控夜班(台)。
![]()
故事从她傍晚接班开始,原本就人手不足的科室,又有一人请假。她与另一名护士,加上一个几乎帮不上忙的实习生,要负责整整25个病人。
他们当中,有人等待手术,有人等待死亡,有人等待一个迟迟未到的诊断结果,也有人只是想要一杯薄荷茶。
![]()
影片基本都发生在医院内部,镜头跟随弗洛里亚穿梭于病房、走廊、配药间、护士站。
长镜头一个接一个,镜头始终跟随她移动,有时是稳定而流畅的跟拍,有时是手持式的晃动特写。这种视觉语言既炫技又有效。
观众不是旁观者,而是她的影子,大家一起感受她的节奏,她的喘息,她偶尔颤抖的双手,她始终挂在脸上却逐渐僵硬的微笑。
![]()
电影中很多细节看似平淡,却很有后劲。
弗洛里亚一边推着病床赶去手术室,一边接起电话,对方是一位已出院病人的家属,说母亲把老花镜落在第四病房了。
“好的,我会留意。”你能从她脸上看到专业的克制,此时此刻,某个地方正有人濒临死亡,而她却要去找一副眼镜。
![]()
影片没有不刻意煽情,不制造反派,甚至剧情上一马平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潮。
它的感染力来自于持续累积的、几近窒息的工作节奏。
病人不是电脑屏幕上的病例,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担心家中独犬的老人、是隐瞒病情的母亲、是三个围在临终母亲床前沉默的土耳其兄弟、是因恐惧而暴躁的私企老板。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弗洛里亚要在几分钟内走进他们的故事,给予安慰、药物或只是一杯水。
![]()
莱奥妮·贝内施非常出色地撑起了这场独角戏,她不像是在演戏,更像是在真实地工作。
她没有夸张的情感爆发,没有煽情的独白,只是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展现了一个专业护士在极限压力下的状态,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
你能看见她专业动作背后的肌肉记忆,也能看见她沉默表情下汹涌的情绪。她的冷静之下是共情,匆忙之中有关怀。
![]()
即使经历了这样一个足以压垮任何人的夜班,弗洛里亚最终还是完成了工作。
她没有救回所有人,犯了一些小错,流了泪,发了火。但第二天,她仍然会穿上那双白色跑鞋,搭上同一班公交车,再次走进这栋楼。
系统没有改变,困境依然存在,她也只能继续下去。
![]()
《夜班》不是一部解决问题的电影,只是把问题摆了出来。
它没有给出医疗体系改革的方案,也没有为护士争取更高的薪水。没有激烈的口号,没有狗血的剧情,就用一个夜班的时间,让观众看到一线医护人员的真实处境,让观众们体验了一种本该尊重却从未真正理解的日常。
影片字幕说超过三分之一的护理人员在从业四年内选择离职,医疗系统的人员短缺问题还在恶化。新人得不到足够培训就上岗,老员工没有时间指导,最终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更多人离开这个行业。
这部影片说的不只是护士,说的是所有位低权轻责任重、钱少事多离家远的一线劳动者。我们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深夜孤独加班,心里只有效率、指标、流程,却想不起属于人的脆弱与尊严。真正的进步不是更快的药、更先进的设备,而是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基本尊重。
![]()
维系系统的疲惫,
照见一线的重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