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知青往事回顾:当年的一个决定,害死了初恋也毁了他的一生
刘春阳老师是一位兵团战士,但他更喜欢称自己为老知青。刘春阳老师说,称谓自己是知青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少文化,因为他是在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中以知识青年的身份来到的北大荒,那时叫兵团战士,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农场工人,但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份就是下乡知青。
知青也好,兵团战士也罢,其实就是那个年代的一种符号,对上山下乡一代人的一个称谓,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刘春阳老师在北大荒生活了八年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考上北京的一所高校,从此离开了北大荒,又回到了北京。
在北大荒生活的八九年中,刘春阳经历了苦难的磨砺,也尝到了爱的甜蜜,可惜因为那段没有结局的爱,让他痛苦了半辈子。
有关刘春阳老师的兵团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听我慢慢跟大家分享。
永远忘不了1969年的那个秋天,那年的8月下旬,十七岁的刘春阳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火车离开了北京,他们要到遥远又辽阔的北大荒去大有作为,去那里淬炼革命意志,去那里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
图片来自网络
满载北京知青的列车过了山海关,又途径沈阳、四平、齐齐哈尔,历时三天两夜,无情的列车把数以千计的北京知青送到了遥远又辽阔的北大荒。最终,刘春阳和同学们被分派在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51团(荣军农场)的下属连队,他们成了荣军农场的农场工人,那时叫兵团战士。
当时连队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两排土坯房子和几排简易的帐篷就是兵团战士的宿营地。比起先期到达的战友,刘春阳他们算是幸运的。据齐齐哈尔和天津的战友说,他们刚来到时,睡的是露天地,灶坑都是在黑土地上挖的坑穴。经过了先期到达的战友们大半年艰苦卓绝地奋斗,才有了连队的营房和操场,有了厨房和食堂,才有了连队的这般模样。
北大荒的8月底,正是麦收的收尾阶段。因为前段时间连降大雨,麦田的低洼处积水严重,收割机不能到麦田收割,低洼处未收割完的麦子还泡在积水中,等待着收割。
刘春阳他们没来得及军训和学习,团部就下达了紧急命令,要求各连队人手一把镰刀,用人力抢收还未收割的麦子。
来到连队的第三天,那天天刚亮,院子里就响起了“嘟、嘟”的哨子声,那是起床的号令。全连战士紧急集合,拿起头一天发下来的镰刀,乘坐连队的马车,奔赴了麦收一线。
北大荒的辽阔真的是一望无垠,虽然是麦收的收尾阶段,可浸泡在水中的麦子还是一眼望不到边。连长亲自为新战士做了示范,积水中抢收麦子的战斗就打响了。
脚下是没过脚踝的积水,有的地方土壤很松软,脚踩上去要下陷二三十公分深,在这样的条件下割麦,对于没干过农活的北京知青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和考验。一上午下来,刘春阳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手心磨起好几个亮晶晶的水泡。
麦收的第四天,刘春阳的手面子又红又肿,手心磨破的水泡火辣辣地疼。在地头吃午饭的时候,张指导员发现刘春阳的手面子肿得像个馒头,就问他咋弄的?刘春阳说手掌磨起的水泡磨破了,手就肿了起来,又痛又痒,他也不知道咋弄的。
张指导员看了一下刘春阳的手,以命令的口吻说道:“刘春阳,下午你不要割麦子了,你的手感染了。吃完饭找卫生员处置一下伤口,然后到炊事班去吧,炊事班正好缺人手。”张指导员对刘春阳说完,又对来送饭的炊事班长说:“吴小亮,新战士刘春阳手感染了,暂时去你们炊事班帮忙,你照顾一下。”吴小亮大声说道:“指导员请放心,我一定照顾好新战友。”
连队的卫生员叫李淑英,是齐齐哈尔的知青,她比刘春阳早来连队半年。吴小亮领着刘春阳找到李淑英,李淑英赶紧给刘春阳清洗、消毒处置了伤口,然后用纱布包扎好,并嘱咐刘春阳千万不要沾水,一天处置换药一次,还给了他几片消炎的抗生素。
十天以后,刘春阳的手面子才消肿了,手掌的伤口渐渐开始结痂,基本不疼也不痒了。受伤的这段时间,李淑英给了刘春阳很多关爱和温暖,他发自内心地感激李淑英。也是因为这次受伤,刘春阳跟这个开朗活泼的东北姑娘熟络起来了,他非常喜欢东北人的豪爽和热情,也喜欢听东北人说普通话,东北话确实好听。
之后的日子里,李淑英也特别关心刘春阳,刘春阳感冒发烧,她就来打针送药,嘘寒问暖,有时回齐齐哈尔探亲带回一些好吃的,她都会偷偷送给刘春阳一些。老话说日久生情,渐渐地,两人互生情愫,爱的火花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被点燃。
1976年春天,上级撤销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兵团建制,刘春阳他们所在连队都划归到地方国营农场,他们也完成了从兵团战士到农场工人的转变。农场的纪律不像兵团的纪律那么严明,兵团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戍边垦荒,多打粮食,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到了农场时期,虽然也是生产粮食为重,但领导干部开始注重稳定工人的情绪,鼓励大家恋爱结婚,扎根北大荒。
![]()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就是从那时起,刘春阳和李淑英公开了恋情,北京知青和当地知青恋爱的还真不多,他俩算是开了先河。对于刘春阳和李淑英的恋爱,当年一起来北大荒的同学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赞同者觉得他俩情投意合有共同语言,两人长相都很好,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反对者觉得刘春阳是北京知青,和东北人生活习惯不同,最主要的是以后假设刘春阳回北京生活,李淑英会跟他回北京吗?
不光是有的同学反对他俩恋爱,刘春阳的父母也希望刘春阳找一个北京姑娘恋爱结婚,他们认为东北人野蛮,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其实是刘春阳的父母对李淑英不了解,李淑英是一个很善良很优秀的姑娘,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东北人并不是传说中的那样野蛮,还是淳朴善良的人多。
面对部分同学和父母的反对,刘春阳没有退缩,他更坚定了和李淑英的爱情,他发誓一辈子不离不弃,直到永远。
1977年秋后,刘春阳打算等农场秋收结束后,他就跟李淑英登记结婚。就在这个时候,国家突然发布了恢复好考的消息。刘春阳在学校读书时一直是尖子生,闹停课期间,他没出去串联,一直在家坚持看书学习,考大学是他最大的心愿。来北大荒时,刘春阳不光带来初中课本,他还借了全套的高中课本。在北大荒的这些年,他一直坚持看书学习,自学了高中课程,初中课本也经常翻看。
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刘春阳兴奋的一夜没睡,他决定好好复习功课,全力备战高考。对于刘春阳的这个决定,李淑英是喜忧参半,她也希望刘春阳能考上大学有一个更好的前程,但她又担心刘春阳考上了大学会变心,因为她已经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刘春阳身上。
1978年春天,刘春阳收到了北京某高校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年一起来北大荒的几十名同学,就刘春阳一人考上了大学。
当时李淑英也很高兴,可高兴过后,李淑英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刘春阳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肯定不会再回到农场来种地。更何况刘春阳考的是北京的高校,他毕业后要是分配在北京工作,她担心刘春阳不会再跟她结婚。思前想后,李淑英决定阻止刘春阳去上大学,她要刘春阳留下来跟她结婚。
这个时候,刘春阳的心早就飞回了北京,他不可能放弃回北京上大学的机会。刘春阳就安抚李淑英:“淑英,你放一百个心,等我大学毕业就回来跟你结婚,我绝对不会背叛咱俩爱的誓言,我保证不会变心!”李淑英知道自己已无力阻拦刘春阳回北京读书了,她只能含泪点头同意刘春阳去上大学。
刘春阳回北京时,李淑英一直送他到了火车站,看着火车驶离了站台,她才一个蹲在站台上呜呜痛哭,因为她太爱刘春阳了。
回到北京,很快就办好了入学手续,第一时间,刘春阳写信给李淑英报了平安,并嘱咐她照顾好自己,耐心等他大学毕业。
入学以后,因为学习紧张,压力也很大,刘春阳就很少给李淑英写信。那年暑假他给李淑英写了一封信,李淑英回信说让他安心学习,不要牵挂她。到了寒假,刘春阳又给李淑英写了一封信,却一直没有收到李淑英的回信。
直到1979年夏天,在北大荒的北京知青开始大批返城,刘春阳才从一名回京的同学口中得知,李淑英疯了。
那年暑假,刘春阳赶回了北大荒,在医院见到了李淑英。李淑英病得很厉害,人瘦了一圈,她已经不认识刘春阳了,说话也语无伦次。一会说按时吃药,一会说熄灯睡觉,一会坐在床上哭。医生说她一天能睡十六七个小时,不打人也不骂人,就是不认人,她父母也不认识。
据知情的工友透露,李淑英发病前没啥征兆,一天吃午饭的时候,她突然一个人跑出食堂,一边跑一边喊:“等等我,等等我,你不能丢下我……”工友们把她送到医院后,她的意识就模糊了,医生说她精神出了问题,应该是过度思虑所致或是受到了什么打击。
那年冬季,李淑英死在了医院里,她死后手里还拿着纸和笔,只是那张信纸上没有一个字,只点了几个点,旁边还有一个信封。得到消息后,刘春阳赶回了东北,可惜李淑英早已下葬,他没能见到李淑英最后一面。
大学毕业后,刘春阳分配到首钢当了一名技术员,后来成了工程师,工作上成绩显著,只是他的婚姻问题一直没解决,到了三十五六岁岁还没成家。后来在父母的逼迫下,他才跟一名离异的回城知青登记结婚,婚后生活平淡的就如一碗白开水,寡淡无味。
2003年冬季,刘春阳和他妻子离婚了,九岁的女儿跟他一起生活,他妻子离婚后去了广州。
当下,退休多年的刘春阳还是一个人生活,女儿大学毕业留在了广州,在广州结婚安家了。女儿很想撮合他跟前妻复婚,可刘春阳心里一直没忘记他的初恋李淑英,他也没有复婚的心思,就一直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
讲述完自己的情感生活经历,年过七旬的刘春阳泪流满面。他说都怪自己当年那个不知是对还是错的决定,当年要是不回北京上大学,李淑英也就不会疯(得精神病),更不会死去,他说他的这个决定不光害死了自己的初恋,也毁了自己的一生。这大半辈子,他一直活在痛苦的自责中,他从没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当年如果不离开北大荒,他就会跟李淑英幸福快乐地生活一辈子。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今生今世,他注定要一个人孤独终老。
![]()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刘春阳老师的情感生活经历令人痛心,可事已至此,希望刘老师能从痛苦中走出来,好好和前妻共度余生。因为当年的选择没有对错,错的是李淑英不够坚强太脆弱,没有等来幸福的那一刻。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愿刘老师尽早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给自己一个安详的晚年,也让逝者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息。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刘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