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胡明峰 通讯员 蔡伟
出门山歌,进门戏。在南京市高淳区,唱戏、听戏是老百姓生活里的必备“调味品”。10月25日,高淳区第十届群众文化才艺大赛以戏曲项目收官,当天的高淳老街古戏台旁,围满了凑热闹的居民群众,台上绝大多数演员并非专业,却是当地热爱戏曲的资深票友。
一声声腔调唱词,飘到了大伙的心坎上。越剧、京剧、黄梅戏……不仅曲目丰富多样,更是由高淳籍和在高淳工作的人上台表演。高淳区文旅局公共服务科科长陈小小被现场观众的热情震撼到,“挤不进去,根本就挤不进去!”台下戏迷早已融入其中,“好福利,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的文化享受。”
这是高淳区开展“茉莉花开 与淳同行”文艺直通车活动的一幕。作为省文化惠民活动“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的组成部分,高淳区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仅高淳区第十届群众文化才艺大赛就有四大项目,除了戏曲,还有朗诵、广场舞、青年歌手等群众赛事,活动时间近乎铺满一整年。
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纷至沓来,承载场地是重要一环。历史传承下来的古戏台被盘活,排上了“榜一”。“目前高淳全区境内有古戏台92个,其中有4处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均每年全区唱戏达300场以上。”陈小小说,散布全区的古戏台被一场场活动链动起来,不仅是在戏曲方面,同时还打造成集文艺演出、送戏下乡、图书阅览、健身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在基层文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载体作用。
“茉莉花开 与淳同行”,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文化资源,核心在老百姓,关键在品牌。高淳区在推动文艺直通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不仅要让老百姓能享受到优质文化资源,更要提供长期的、稳定的、系列的优质文化资源。盘活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古戏台,借力富有故事性的热门景点,联动人来人往的现代商场,一系列有章可循、做强品牌的活动正在进行。
11月中下旬,固城街道游山村将举办百姓大舞台“淳味村晚”活动。高淳区坚持系统性推进“淳味村晚”品牌建设,每年围绕地域文化特色系统规划主题,主动对接市级文旅部门,配合打造市级群文品牌。今年,高淳区计划开展四季“淳味村晚”共4场,覆盖区、镇街两级。
和群众才艺大赛一样,有了品牌化的加持,不仅观众席人山人海,演员位也冒出一批能人大咖报名参加,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以村民为核心创作者与参与者,自编、自导、自演,涵盖戏曲、小品、舞蹈、快板等多元艺术形式,展现高淳方言俚语、民俗技艺、乡土故事等特色文化元素,村民演、村民看、村民评,不仅实现传统文化传承,更通过舞台展示让乡村文化魅力被外界关注,成为高淳乡村文化的“活名片”。
这是覆盖全龄段的优质文化资源大赏。在高淳区图书馆,“科学少年”“国学少年”“文学少年”“研学少年”四大板块活动,带领青少年跳出书本,通过户外探索、科普实验、民俗体验、研学手工等感受图书之外的“悦读”乐趣。
高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茉莉花开 与淳同行”文艺直通车将持续链动多方资源,同时结合“跟着地铁去读城”系列活动,充分挖掘高淳当地特色,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交融,打造真正走进老百姓心中的优质文化资源系列活动,成为老百姓“家门口”永不落幕的文化会客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