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多学习,孩子少受罪!
文/王主任育儿说
大家好,我是王医生,中医里有句话叫“阳气不到就是病”,很多时候生病,都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有阳气不足的问题。
我们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你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在经过脾胃吸收后,会生成气血,按西医的说法就是营养和热量,而这个热量,也就是所谓的“阳气”。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运动少、夏天吹空调、冬天待暖房等等,再加上不合理的饮食,长期吃凉的,造成孩子脾胃虚寒,运化失调,导致孩子多发疾病。比如常见的鼻炎、腺样体肥大。
今天王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一味“纯阳草”,煮水来泡脚,寒邪跑光光,鼻炎远离娃!他就是 — — 艾叶。
![]()
艾叶可是吸收了天地间的阳气长大的,李时珍都叫它“纯阳之草”,能帮孩子补阳气、调气血、赶跑身上的寒湿。咱们都知道,阳气就是孩子的抵抗力,寒气一找上门,孩子就容易生病,最近天儿越来越冷,寒邪多,体质偏虚的娃更得注意。
家长们用好艾叶,既能做食疗又能外用泡脚,给大家分享两个实用方子,简单好操作:
1、艾叶煮鸡蛋(食疗方)
材料:干艾叶3克、鸡蛋1个、红糖3克
做法:鸡蛋煮熟剥壳,锅里加洗净的艾叶、鸡蛋和适量水,烧开后放红糖,小火煮10分钟,晾温了让孩子吃蛋喝汤就行。
小提醒:适合体质偏寒的娃日常调理,需要等孩子消化好的时候吃,每周1-2次就够。适合3岁以上孩子。
![]()
2、艾叶泡脚(外用方)
材料:准备适量的干艾叶+香薷+荆芥穗+藿香
适用情况:孩子不小心着凉,或者体质偏寒的日常防护都能用。
小提醒:3岁以上可以泡脚,1-3岁的娃能用来泡澡。
怎么泡脚更管用?
日常防感冒:孩子没发烧、没上火的时候泡,每周2-3次就行;
刚受寒时:孩子开始打喷嚏、流清鼻涕,连续泡2-3天,能帮助把寒气赶跑。
![]()
泡脚小技巧
水位别太低,没过脚踝往上一点的三阴交穴就好;
每次泡10-15分钟,泡到孩子微微出汗就停,别泡太久,别出大汗;
最好在晚饭过后1小时,或者晚上7-9点睡前泡,效果一般较好~
门诊案例分享:
之前遇到个7岁女孩,家长带着她来的时候特别着急:“孩子鼻炎反复大半年,晚上睡觉打鼾、张口呼吸,偶尔憋醒,查出来腺样体堵了2/3,想试试中医调理,不想手术。”
我详细问诊发现,发现孩子特别怕冷,冬天手脚总是冰凉的,穿得比同龄人多,还容易受凉;一吹风就打喷嚏、流清鼻涕,鼻涕黏糊糊的擦不干净;平时没精神,胃口也差,吃点凉的就肚子不舒服,舌苔白白的、薄薄的,典型的阳气亏虚、寒邪阻滞鼻窍的表现。
![]()
我跟家长说:“孩子阳气不够,身体就像没暖气的房子,又冷又潮,寒邪总赖着不走,堵在鼻子里,才导致鼻炎和腺样体肥大。得先补阳气、驱寒邪,再通鼻窍,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因为孩子没有那么严重,腺样体2/3程度也不大,因此我开了个简单的方子。
玉屏风散合温肺止流丹加减:黄芪8g、白术6g、防风5g、山药6g、鸡内金4g、辛夷5g(包煎)、苍耳子5g、干姜3g、生甘草3g(注:此方为个案用药,须经医师辨证,请勿自行使用)
辅助食疗:每周2次艾叶煮鸡蛋,干艾叶3g+鸡蛋1个+红糖3g,煮好后吃蛋喝汤,温补阳气;需注意清淡饮食,少吃寒凉食物,牛奶暂时不喝。
日常护理:治疗期间,每晚用艾叶+桂枝泡脚10分钟,泡到微微出汗;早晚搓孩子后背肺俞穴5分钟,激发阳气。
方剂里的药材都很温和:黄芪、白术补阳气、固体质,防风帮着挡寒邪,辛夷、苍耳子通鼻子,干姜暖脾胃、驱寒气,山药、鸡内金强脾胃助运化。搭配起来既补又通,不燥不烈。
![]()
调理1疗程后,家长反馈孩子手脚不那么凉了,流清鼻涕少了,晚上打鼾声音轻了;
2疗程后,张口呼吸的情况基本没有了,能闭着嘴睡觉,胃口变好,吃凉的也不闹肚子了;
1个半月后,鼻炎没再犯,睡觉安稳不打鼾,复查显示腺样体缩小到1/4,随即停药。
PS:其实很多孩子的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根源都是阳气亏虚,也不要把心思放在单纯的上火上面。用温和的中医方剂补阳气、驱寒邪,再配合食疗和护理,把身体“暖起来”,寒邪赶跑了,鼻窍通了,腺样体自然就缩小了,比单纯用鼻喷药更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声明:此文目的在于传承中医育儿,无不良引导,用药需经医嘱。感谢您的阅读❤
#鼻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