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辛芷蕾和郝蕾的名字在热搜上以回合制亮相。
评论区也吵得热火朝天:
“扯头发”意欲为何?电影节究竟有没有“运作”?
![]()
△ 辛芷蕾微博
却很少有人真正走进电影院,看看辛芷蕾究竟是凭借怎样一个角色,站在了如今的风口浪尖。
前天,《日掛中天》终于上映了。
作为威尼斯获奖电影在国内院线获得了16%的排片,是一部文艺片难得的优待。
但结果——票房倒挂。
![]()
△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拍得很差?
就这部电影的大众口碑而言,争议确实有点大。
有人觉得故事“老套”“狗血”“无聊”。
![]()
于是认为它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给影后提供了一个表演舞台。
果真如此吗?
凭一部“狗血话剧”,就可以捧出一个金狮影后?

Sir对它,有不同的看法。
直接来说,这是国产银幕近几年来难得的一部真正的电影。
因为它描摹的,是真正的“人”,而不是几个关键词拼出的热点嘴替。
它似乎不属于这个时代。
没有好坏分明的标签,全程近乎沉默的镜头语言,只讲述两个普通人在情与恩之间的内心交战。
没有金句,没有爽文,不适合被切片。
它可以活在银幕上,而不是短视频里。
至少对Sir而言,已经很久,没有在电影院感受到如此极致的情绪烈度了。
今天,就来拆解,电影如何一步步铺垫,最终引爆两个人的内心,那山呼海啸般的情感张力。
日掛中天
![]()
(前方剧透,若想获得完整的观影体验,可以看完电影再下划哦)
01
罪与罚
还是先从电影的片名说起。
“日掛中天”四个字,源自汤显祖经典粤剧《紫钗记》中的一句词:
日掛中天格外红
月缺终须有弥缝
讲的是一对男女经历磨难后,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但《日掛中天》只取了前四字,后面的缺憾与裂痕,终究没有得到弥补。
这也是电影的主题——
亏欠。
故事开始于一次偶然的重逢。
来医院做早孕检查的曾美云(辛芷蕾 饰),碰见了多年前入狱的男友吴葆树(张颂文 饰)。
对视一眼后,葆树负气般离去,美云则是下意识地逃跑。
为什么?

其实光是这场戏,这一幕,这一眼,就已经在暗示两人错综复杂的关系。
七年前,一场车祸,他们肇事逃逸。
开车撞死人的是美云,顶罪入狱的却是葆树。
他替她坐了五年牢,出狱后的两三年,一无所有,孑然一身,还罹患癌症。
而她在他入狱一年后就离开了,如今的生活看似还不错:
开个小店卖衣服,直播带货,又和别的男人好了,还怀孕了。
![]()
表面看,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女人,和一个悲惨错付的男人。
仅仅是简单的道德审判吗?
其实电影从第一场戏就给出了答案:
忘恩负义的美云,其实过得并不好。
她36岁了,一个人在医院做孕检,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怀孕。
上一次,男朋友不同意留,打掉了。
因为这位体制内男友陈其峰(冯绍峰 饰),有家室。
对,所谓的恋爱,其实是地下情,是不正当关系。
![]()
让美云打胎,其峰知道自己亏欠她的。
但如果离婚,让美云名正言顺,他又亏欠老婆孩子的。
于是只好一次次委屈美云:
你原谅我
![]()
偏偏,美云需要这种“委屈”。
在这段不正当关系里,她背负着极大的不配得感。
同样是因为那两个字,亏欠。
葆树当年替美云顶罪入狱,对她来说,这是恩。
而她却把葆树留在监狱里、不辞而别,对葆树来说,这是背叛,是仇。
所以,对美云来说。
好像只有自己过得不好,才能消解一些负罪感。
好像只有在另一段见不得光的感情里受委屈,她才能赎罪。
![]()
![]()
直到葆树突然出现。
而且还是以一个孤苦、贫穷、癌症晚期病人的落魄模样,出现在美云的面前。
她才明白自己所谓的“赎罪”“委屈”“自我惩罚”,不过是自欺欺人。
那些真正的大恩大仇,如今朝她涌来了。
不敢躲,也躲不掉。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一场恨海情天的极限拉扯。

从那天起,美云想方设法地弥补葆树。
她主动去医院照顾他。
出院后,又容忍他理直气壮地住进自己家。
让他睡床,她睡沙发。
他问她要钱,她便掏光口袋转给他。
他逼她把男友的东西清走,那就清走。


![]()
一方面,葆树在无尽地向美云索取。
另一方面,他又一直冷漠地拒绝着美云的好意。
比如,美云做的饭,他不吃。
喂也不吃。

比如,美云从服装城的隔壁男装店,给他拿回几件新衣服。
他也不穿,还让她还回去:
你还人家吧
别欠人家人情

又是亏欠。
葆树的每一次出现,每说的一句话,甚至每一声咳嗽。
都像是在用冷暴力提醒美云:
你对不起我。
实际上,不管什么偿还或弥补,对葆树来说都没有意义了。
他已经跌倒谷底一无所有,又是将死之人,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了。
但又不甘心。
于是,他选择用五年的牢狱之苦和出狱后的患病、落魄,换一个永远向美云索取与惩罚的权力。
他让她痛苦,让她歉疚。
让她永远活在罪与罚的折磨里,不敢原谅自己。
02
情与仇
很多人不待见《日掛中天》的一个原因也在于此,这些角色都太扭曲了。
“我为什么要看两个中年男女的纠葛?”
Sir倒是觉得,在这两个角色身上,导演看到了一种普遍性——
那就是东方传统社会里,人们的自我内耗。
就拿报恩来说。
在中华的传统文化里,报恩这件事是需要无条件付出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否则就不配为人。
可如果这恩情没法报,也报不起呢?
美云的煎熬正在于此。
后来,在葆树的层层压迫之下,美云终于说出了当年背叛他、离开他的原因。
因为受不了了。
受不了什么?
我受不了你替我

不是没有耐心,也不是怕耽误自己。
当年压垮美云的,正是葆树那无私无悔的替罪之恩。
这份具有强烈道德审判的恩情,太大了,也太重了。
她承受不起对方用这么“伟大”的牺牲,来反衬自己的懦弱与卑鄙。
于是,她只好逃跑。
只好一个人躲起来,以赎罪的方式,独自承受着这份煎熬。
熟悉吗?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看过很多这样的人。
那时候我们不解,为什么对一个人好,换来的却是针锋相对。
为什么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越无私,感受就会越窒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东方传统社会里内耗的心理状态。
而葆树呢?
他一开始也不明白,他为她好而自愿顶罪,种下的因,竟成了导致两人分道扬镳的果。
![]()
他怪美云。
但真的只是怪美云对他的背叛吗?
未必。
后来,影片出现了这样一场戏——
美云为了弥补葆树,想租下条件更好的房子,陪他好好治病,没想到在看完房下电梯时突发故障,两个人都困在了电梯里。
按电梯、通知维修,都没反应。
关键时刻,葆树使劲扳开了电梯门,把美云送了出去。
而他自己,几乎是本能地放弃了挣扎,一个人困在了电梯内。

仿佛7年前的事故再次上演。
这时,葆树终于意识到一件事。
原来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不是美云的懦弱和背叛造成的。
真正的因,是他一次次不自知地以牺牲自我,去对美云的良心进行道德绑架和谴责的潜意识。
简单说就是,他希望美云欠他的。
这样,她就永远没有资格离开他。

他的“死气沉沉”。
无欲无求。
也正是因为他对这种“牺牲”状态的“沉迷”。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终极剧透”一下,开头郝蕾和辛芷蕾提到的,被广泛讨论的“扯头发”戏——
美云抓起一把刀,刺向葆树。
葆树在迷茫、错愕之间,发出了一个动物受伤般的悲鸣声。

他伤心,难过,不解。
他一只手捂着伤口,另一只手扯过美云头发,抬起她的头,想质问她:
为什么我都不缠着你了,你还要这样对我?

可当美云抬起头来,葆树却无言以对。
因为她的脸上并没有解脱,也没有释然。
而是比他更痛苦。
很多人会觉得,这场戏来得太突然了,有些莫名其妙。
但Sir倒是认为,这是影片情感浓度最高处,是两个一直在内耗的人,内心冲撞到极点时,所迎来的一次大爆发。
是他们一直处于一种“同体共悲”的状态里,彼此消耗、折磨的最终结果。
![]()
比如你看,在美云刀葆树之前,发生了什么?
对于葆树来说他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所以他打算离开广州回老家,把从美云那儿索要的钱还给了她,然后不辞而别。
可实际上呢?
他的内心,却是希望她哀求自己留下的。
一个细节是,美云追到车站,简单了解对方离开的意图后,转身说去给他买吃的。
但葆树并没有上车。
也没有等待。
他似乎是猜测对方不会回来了,于是躲在车站的某个角落里,想验证这个女人是否还像当年那么绝情,放弃他,推开他。
这是一种扭曲的心态。
出乎意料的是,美云找回来了。
她在车站跑来跑去,大汗淋漓地找,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但她是真的想找到葆树吗?
不。
她一边拼尽全力去寻找,只是为了给自己,也给这段恨海情天的纠葛,一个交代。
但同时,她心里也在祈祷,葆树离开了,不再纠缠了,什么爱恨情仇,都过去了。
因为此时的美云,已经一无所有了。
刚刚在给葆树买吃的路上,她肚子突然绞痛。
去卫生间看,一滩血水流了出来。
她人生最后一点和希望有关的羁绊,也流产了。
而且是以一种极其狼狈、绝望的方式:
那个未成人形的胚胎,掉进了公共卫生间的粪坑里,按一下水龙头,几秒钟就冲走了。

她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所有的代价。
所以在找到葆树时,她颤抖着声音问他:
我们还会再见吗
你还能 原谅我吗

这一次,葆树还是选择了无视。
所以美云刺向他的那一刀,是她最后的赎罪方式。
你的怨恨,我帮你了结。
我自己犯下的罪孽,也终于可以自己承担。
可是,美云没想到,直到最后一刻葆树还在保她。
在无言的悲戚中,他慢慢跪下抱住美云痛哭,用身体挡住刺在腹中的刀。

而这个拥抱,不再是美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这是两人在苦难的共振中,心墙终于崩塌。
他们达成了某种和解。
就像饰演美云的辛芷蕾所说:
他们之间不是爱,也不是恨,而是一种扭曲的共生关系。
而这一刀,彻底斩断了这种共生。
他们将独自承受自己种下的因果。
也将各自获得心灵上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解脱。
03
人与城
所以没错,《日掛中天》的好并不在于那些狗血的前史故事,也不在于激烈的情节,而在于角色的内心。
这是国产片里,难得将聚焦点只放在角色身上的电影。
它并不依托外在情节。
而是把角色的内心当成了故事发展的推动力,让我们纯粹地体会着人物情感的复杂与冲突。
这其实是一招险棋。
因为它非常依赖演员的表演,依赖一些细微的表情与动作来传递影片的表达,稍有不及,便会拉胯得厉害。
所幸的是,两位主演都交出了很好的答卷。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所有的镜头都给了美云他们,既然重心放在人物内心上,是否会导致电影的悬浮?
不不不。
电影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如此巨大的情感张力,恰恰在于蔡尚君营造了一个极为压抑的城市环境。
几乎每个人都似乎被困在了这里。
拥挤、匮乏、麻木。
![]()
这样的环境给了影片一种罕见的“实感”。
也成了美云、葆树精神状态的外延。
比如说,电影的第一场戏,美云在医院和葆树重逢。
电影没有给大特写。
而是让我们看到,拥挤的候诊室内的每一张面孔,都是疲惫的、麻木的。
![]()
或者说,葆树过马路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等红灯。
突然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过。
他一直盯着它驶远,呆愣在原地,迈不动向前的步子。

甚至于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电影的几个核心场景:医院、公园、出租屋,都是阴沉的色调。
![]()
![]()
![]()
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我们知道,这部电影创作,其实是始于疫情期间。
它似乎捕捉到无形的“卡住”的心理状态。
空间突然变得狭窄,那些过往笃定的安全私人空间突然被侵犯。
在强烈的生存焦虑下,生活实感缺失。
![]()
强压之下,人们对彼此的态度只剩下了两种极端:
冷漠无视,或者彼此粗暴撕扯。
就像美云前往讨债的,那个几乎倒闭的服装厂老板娘。
一开始有种淡淡的“死意”。
她怀着孕,躺在沙发上闭着眼睛,许久才被叫醒。
这是另一个被生活蹉跎得失去灵魂的苦命人。
她同意赔偿美云一半的损失,美云因为她怀有身孕产生了共情,同意了不追究剩下的费用。
而后来呢?
当看到一个契机,老板娘又登时变脸,反过来讹美云三万元。
两个人情绪激烈地撕扯着,美云还失控地诅咒起她肚里的孩子。

资源极度贫乏的环境下,一个人过自己的正常生活,好像都会对他人的空间造成碾压。
当所有人都卡在一个无法逃脱的困顿里,当人和人之间,长久处在同一种煎熬中,他们内心的焦虑,会如葆树说的那样: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往前走。”
![]()
也会如美云出租屋里的那扇窗户。
因生锈长期关不上。
![]()
这座小屋就是千疮百孔的城市生活。
而那扇窗,是被人们刻意忽略的,累积着愧疚与压力的致命伤。
所以总的来说,《日掛中天》是独特的。
它没有如《祝你幸福!》一类的主流国产片一般,放大社会议题,叠加社会热点,把美云变得更鲜明更“进步”。

而是不疾不徐。
这样一部单纯再现人性的电影,唤起“共情与怜悯”的电影,回归了电影最原始的面貌。
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就像影片里。
美云不会长篇大论地控诉谁,不会抓住道德热点进行一次现场辩论。
甚至连刺出最后的一刀,她都是跪着的。

你或许不认同美云人生的每一个选择,但你觉得她真的“活”过。
她或许是你淘宝上联系的只有昵称的客服,是从你身边飞驰驶过的外卖员,是商场角落里在凳子旁蹲着吃外卖的、无数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孔……
或许,她就是你每天浏览的社会新闻末页,一阵沉默又遥远的哭声。
电影也是一样。
它不必总是承担教化功能。
它也可以真实呈现一种私密而深刻的生命体验。
至少Sir总会记得电影的最后。
美云沉默地用外套擦干自己流产的血痕。
外表健全的普通人,带着破碎不堪的灵魂一步步摇晃着向毁灭走去。
而此时,太阳,仍旧明晃晃地挂在天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