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德国,看起来似乎比美国还更硬气。德外长10月份访华计划,因其错误涉台言行而被迫搁置。好不容易打通王毅外长电话,德外长也明确表示想要将访华事宜再次排上日程。但德方这段时间不是为访华创造条件,而是连续对华发起三次挑衅。
在近期中德外长通话期间,王毅外长明确表示,一中原则是中德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希望德方能够支持中方的统一立场,反对一切“台独”行径。然而王毅话音刚落,德方却又开始在涉台议题上挑衅。
![]()
据台媒报道,已经下台的蔡英文将在11月8日抵达德国,出席德方主办的所谓“柏林自由大会”,还将公开发表讲话。这场所谓的“自由大会”,有德国官方的参与,德国联邦议长还将出席,所以毫无疑问,这就是德国政府有意要在台湾问题上挑事。而就在前不久中德外长通话期间,德方才明确表示,将坚持一中原则。如今德方却说一套做一套,说明其毫无对华诚意,只关注自己想要的稀土,完全无视中方的核心关切。
除了为“台独”分子搭舞台之外,德方还在经贸议题上对华连续两次发难。据观察者网报道,当地时间11月7日,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公开声称,如果与中方的贸易关系持续恶化,欧洲应当考虑采取报复措施,让中方清楚自身行为正受到“密切审视”,欧洲的核心产业必须得到保护。其实在数日前,纳格尔也曾有过类似表态。
![]()
另外,据路透社11月8日报道,德国政府日前正在计划重新评估对华贸易政策,包括能源、原材料进口以及关键基础设施投资。按照规划,德国政府将组建一个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将由学者、行业协会、工会以及智库人士组成,负责审查中德之间与安全相关的贸易关系,并每年向德国联邦议会提交两次报告。
所谓重新评估,要以安全的名义审查中德关系,其实就是想要给中德经贸关系抹上更加浓厚的政治色彩,这对双边经贸合作来说无疑是一个负面消息。那么为何德国要这么做呢?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
![]()
首先,德国就是想要以中德经贸关系为要挟,逼迫中方改变出口管制措施,尤其是对稀土的管制。今年10月份,中方宣布加强对稀土的出口管制。虽然中美之间已经和解,但欧洲想要从中方顺利获得受管控的稀土、加工技术和设备,仍然需要遵从新规,这让整个欧洲陷入了恐慌之中。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中方只是管控,而不是禁运,所以欧洲完全可以通过对话沟通,按照中方的管控规则提交申请,而不是和美国一样选择极限施压。
其次,德国的经贸政策缺乏务实性。可以说自默克尔之后,被意识形态捆绑严重。如今德国对华经贸政策逐渐趋于保守,既与当前全球产业格局发生变化,德国在面对中国产业升级提速时的焦虑有关,也受美国等域外因素影响。
![]()
对我们来说,中德如果能够通过务实对话解决彼此分歧,自然最好。但如果德方妄图效仿美国的做法,通过极限施压的手段逼迫中方妥协,那么最好先掂量清楚自己手中的筹码,考虑好升级摩擦的后果,德方是否能够承担。一个能够不顾自身产业利益,主动拒绝俄罗斯廉价能源的德国,未必会在对华政策上保持多少务实性和理性,所以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