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东京迎宾馆内,特朗普笑着接过那支镀金的高尔夫球杆,而高市早苗递上笔,签下了那份“确保稀土及重要矿产合作”的文件。
几乎同时,另一端的彭博社镜头里,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一句话掷地有声——“我们不想当老二!”
一场没有硝烟的“决胜局”正式开打:
一边是美国召集盟友筑起“资源长城”,试图切断中国的稀土命脉;另一边,是中国从容掌控九成加工产能,以实力回应封锁。
![]()
这不仅是地缘的博弈,更是信心与秩序的较量。世界,正迎来一个新的临界点。
伯恩斯“明说了”:美国的心理防线已崩
2025年10月28日,彭博社镜头前,美国前驻华大使尼伯恩斯罕见地“说了真话”:
“我们不希望成为落后于中国的第二强力量,美国必须保持领先优势。”
![]()
这位曾在北京任职三年的外交官,此刻卸下了所有外交辞令。
他的言语,像一记自白:美国真正惧怕的不是竞争本身,而是“被超越”的恐惧。
伯恩斯的这番话,揭开了美国政治精英层心照不宣的共识——他们可以接受中国的存在,但无法容忍中国的平等。
从军事到技术、从AI到量子计算,他一一列出美国必须“赢下来的”清单,并不忘再次宣传中国威胁论。
在他的表述中,美国之所以要赢下这些,是因为中国“咄咄逼人”,美国是被迫防卫。
表面是策略分析,实质是战略焦虑。
这并非伯恩斯的个人情绪。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早在2020年的演讲中就指出:
“这是一种帝国主义大国的心理在作祟。美国的骨子里刻着‘必须当第一’,因此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的反应就是从各个方面阻扰和打压。
![]()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
为了实现其全球霸权主义,美国从未真正学会与“平等的对手”共处。
冷战时期,它面对苏联的办法是军备竞赛;
后冷战时期,它面对中国的办法是贸易战、科技战、供应链战。
而当这些手段都无法阻止中国继续前进时,焦虑便成了政策的核心。
伯恩斯口中的“竞争”不过是“防守”的委婉说法。
美国害怕的不仅是被超越的那一刻,更害怕世界秩序不再由自己的霸权定义。
![]()
东京签字:稀土成了新的“战场”
同样是2025年10月28日,另一场戏在东京上演。
在东京元赤坂迎宾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与特朗普面对面签署了两份文件:
一份是落实日美关税协议的条文,另一份,被外界高度关注——是《确保稀土及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框架》。
签字仪式安排得颇具象征意义。
特朗普手中那支由金泽金箔镀制、印有他名字的高尔夫球杆,成了这场会议的点睛之笔。
金光闪闪的球杆背后,是美国与日本的共同焦虑:如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在日美双方的声明中,关键词是“去风险化”。
日本随后宣布,将启动南鸟岛深海稀土开采试验;
美国则称要在2028年前形成“非中系”供应链。
然而,分析人士很清楚——那只是政治语言的自我安慰。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如指出:
“日本经济对中国依赖度极高,稀土协议只是姿态,不可能在短期内摆脱中国。”
![]()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芯片、风电、新能源汽车乃至国防装备的关键材料。
而中国,正是这个产业链的“心脏”。
且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7%,产量超过全球的60%,掌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能力。
这意味着:
即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找到新矿,也必须绕道中国技术体系完成高纯度提炼。
但中国在2025年10月发布的新规要求:“凡含微量中国原产稀土的出口产品,需获得审批。”
西方哗然,但业内专家明白,这不是封锁,而是精准管理。
它既确保国家安全,又保留灵活调节的空间。
与此同时,美国的“替代计划”困难重重。
唯一的商业稀土矿——MP Materials——仍要将矿石送往中国分离加工。
欧盟虽有瑞典、德国稀土矿,但受环保法规限制,难以规模化生产。
而日本的南鸟岛稀土矿埋藏在5500米海底,开采成本是陆上矿的十倍以上。
可见,日美的所谓“合作框架”更像是一次战略表演。
![]()
从“冷战焦虑”到“资源恐慌”
近年来,美国的对华遏制,不只是经济层面的竞争,更是一种心理投射。
从马丁·雅克的视角看,美国对中国的崛起反应,带有典型的帝国“失落焦虑”。
一个习惯于“制定规则”的国家,突然发现自己必须在别人的规则里竞争。
于是,他开始寻找“替罪羊”。
科技落后,怪中国“偷技术”;
供应链失衡,怪中国“操纵市场”;
连盟友的犹豫,都被解释为“被中国收买”。
这种情绪蔓延到资源领域,形成一种新的“资源恐慌”。
特朗普在东京反复强调:“美国必须确保关键矿产安全。”
![]()
G7国家开会讨论“脱钩计划”,欧盟推“关键原料法案”,但现实是:他们仍在向中国购买稀土金属、磁材、氧化物。
这正是当代地缘政治的悖论:
他们一边敌视中国,一边依赖中国。
他们一边喊“竞争”,一边买着中国稀土、用着中国设备。
而中国的反击,不在喊话,而在布局。
稀土只是棋盘上的一角,中国真正的策略是产业链重构与话语权塑造。
首先是技术层面。
在内蒙古包头、江西赣州,稀土新材料试验基地已全面启动“绿色冶炼”计划,
通过离子吸附法回收废水,实现零排放。
这不仅解决了环保争议,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其次是国际合作。
中国与中亚、非洲多国签署矿业合作协定,既稳定进口资源,也巩固在全球南方的战略影响力。
而在2025年10月,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正式签署,为稀土及新能源材料贸易提供“快速通道”。
稀土之争,只是全球格局再平衡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博弈中,美国靠“毒丸条款”、靠威胁盟友、靠政治表演;
而中国靠的是产业实力、技术创新与战略定力。
![]()
东京的签字仪式、彭博社的镜头、伯恩斯的宣言,看似三件孤立事件,实则同一场战局的三次回响。
美国在筑墙,中国在造桥。
谁输谁赢,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世界的重心,正在从“霸权的自言自语”,转向“多极的合唱”。
决胜局已经开打,但这一次,结局不会再由美国独自书写。
参考文献:
稀土全球博弈:西方短期破局难,中国拥有主动权,境外地质工作处,2025-10-23
外媒:稀土产业要追赶中国?西方要走的路还很远,中国青年报,2025-10-29
美国为什么一直针对中国?英国学者这篇演讲分析得太透彻,中国日报,2020-09-21
高市早苗在安倍影子下拉拢特朗普:“不平等条约”与前途未卜的稀土协议,澎湃新闻,2025-10-29
美前驻华大使明说了:就是要跟中国争,可不兴当老二,观察者网,2025-10-2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