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长春净月潭,多数人想到的是茫茫林海、滑雪胜地,或是夏日的清风与潭水。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景区中南部的森林浴场深处,藏着一处跨越 800 年时光的历史遗存 —— 石羊石虎山古墓。
当你从冰凌花谷站下车,沿步行栈道向东南方向漫步,穿过层层叠叠的树木,突然就能看到几尊斑驳的石像静立林间。它们与周围的青松翠柏相映,仿佛在默默守护着一段被时光尘封的金代往事。
一、林海深处的 “意外发现”:古墓在哪?
石羊石虎山古墓并非藏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反而离景区核心区域不远。在景区正门乘坐观光车至 “冰凌花谷站”,下车后步行 5 分钟,就能看到 “净月潭古墓” 的指示石碑。这里被茂密的树林环绕,没有喧嚣的人群,只有石像与落叶相伴,自带一种静谧悠远的历史感……
二、800 年前的女真贵族:墓主人是谁?
这座古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金代(1115-1234 年),那是女真族建立的强盛政权,而长春地区在当时属于济州管辖。根据墓葬形制和石像生规格推测,应为金代中期三品以上的带兵武官,属于女真贵族阶层。古墓与净月潭东北方石碑岭的金代名将完颜娄室墓,直线距离仅 10 公里,且位于同一经线,专家推测两者可能存在家族或军事上的联系。因墓道两侧的石羊、石虎、石人遗存,当地百姓称之为 “石羊石虎山”,古墓也因此得名。
三、石像生的 “无声诉说”:残损中藏着文化密码
古墓最珍贵的遗存,是墓道两侧的 5 尊石像生(神道石刻),它们东西相对,形成了长约 35 米的神道,每一尊都藏着时代印记。石人残高 1.65 米,身着中原风格的长袍,腰系带、手举笏板,脚穿靴子。可惜头部在 “文革” 期间遗失,但从服饰能看出金代中期女真族对汉文化的吸收;石羊伏卧在地面上,身长 0.94 米,保存得相对完好。对女真族而言,羊群是生存的重要依靠,石羊也成为墓葬中象征富足与安宁的符号;石虎:原本有两尊,如今一尊倒塌、一尊尚存,坐立的姿态威风凛凛,代表着墓主人生前的威严与军事地位
除了石像生,墓地附近还能找到带花纹的瓦当、檐瓦碎片,证明这里曾经有过守灵的建筑,只是早已在岁月中消散。
四、不止是遗迹:它的价值与守护
作为长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 年入选),这座古墓的意义远超 “一处古迹”:它是吉林省少有的金代遗存,石像生的雕刻风格、墓葬形制,为研究金代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证据。石人服饰的中原风格,直观展现了金代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是女真文化与汉文化交流的见证。如今它仍面临自然风化、人为触碰的风险,2025 年已有政协委员建议启动抢救性保护工程,让这份历史遗产能长久留存。
五、游览小贴士:文明打卡千年古迹
如果你计划去净月潭探访这座古墓,记得这几点:古墓区域是文物保护区,切勿触摸、攀爬石像,也不要捡拾周围的瓦当碎片;林间蚊虫较多,建议随身携带花露水,穿舒适的步行鞋最佳游览时间为春秋两季,树林枝叶疏密适中,既能拍出石像与林海的氛围感,又不会过于遮挡视线;可先逛望潭广场、森林浴场,再顺路探访古墓,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一网打尽。
净月潭的美,不止于山水相依的灵动,更在于这份藏在林海中的历史厚重。当你站在残损的石像前,看着阳光穿过树叶洒在斑驳的石面上,仿佛能听见 800 年前的风吹过,诉说着女真贵族的荣光与时代的变迁。
下次去净月潭,别再只盯着潭水和森林,不妨绕到森林浴场深处,与这处千年古墓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
![]()
视频来源: 铁血柏青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