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现身统派团体举办的“政治受难人秋祭”,现场摆放着包括中共隐蔽战线英雄吴石在内的烈士肖像,此事瞬间在岛内舆论场投下一记惊雷。请看视频:
民进党如获至宝,第一时间扣上“祭奠共谍”“中共同路人”的帽子。蓝营内部也炸开锅,蔡正元讽刺这是要把国民党改成“中国国民投降党”;蒋万安则急忙划清界限,称应纪念“捍卫‘中华民国’的先烈”。一片挞伐中,邱毅却公开点赞。
![]()
面对岛内一片质疑反对声,一时间,郑丽文被推上风口浪尖,其回应更显步步惊心。
她原本希望以“追求和解”为初衷,却在回应是否祭奠吴石时陷入两难。
她先称目的是“追求和解”,强调不愿有人因信仰丧命。被追问吴石之事时,她未直接承认或否认,后改口称“吴石非主角”,统派邀请时未提及他,更指吴石是“负有颠覆任务的谍报人员”,与所谓“白色恐怖政治受难人”性质不同。
郑丽文的补救,堪称一场高难度的政治走钢丝。她既未完全否定统派团体的历史叙事,又试图与“共谍”标签切割,在蓝绿夹缝中寻找转圜空间。然而,这番操作在台湾当前的政治土壤中,恐难讨好各方。
![]()
郑丽文此举,无疑是一次极具挑战色彩的冒险。她既显露其不同于传统国民党政客的胆识,也折射出她在两岸论述上寻求突破的意图。
然而,在“反共”成为政治正确的台湾社会,这种尝试犹如走钢丝,风险极高。这一步,她走得既勇敢,又艰难。
这场风波,表面是围绕历史评价的争论,实则戳中了台湾社会最敏感的两条神经。
其一,是统“独”议题的尖锐对立;其二,是更深层、更顽固的“反共”意识形态惯性。
后者甚至比统“独”立场更具隔绝效应,使得任何触及中共历史正面叙事的言行,都可能触发排异反应。
![]()
郑丽文的处境,恰恰映射了台湾地区政治人物在探讨两岸历史连结时面临的深层困境。其民调短期内受挫可以预见,但从长远看,她能否将这次争议转化为突破政治封冻的尝试,考验着其政治智慧与定力。
郑丽文的出场,本可成为打破历史沉默的一次机会。然而在台湾当前的政治语境下,任何触及两岸共同历史的行动,都可能被简化为非蓝即绿的对立。她虽意图推动对话,却难敌根深蒂固的政治标签。
郑丽文这一祭,祭出了勇气,也祭出了台湾社会最深层的矛盾。真正的问题或许不在于她是否悼念了吴石,而在于台湾何时才能坦然面对那段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请看视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