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025年下半年最猛的涨价潮,居然被存储芯片拿下了!闪存龙头年内第三次提价,最新合约价直接暴涨50%,搞得模组厂都慌了神,纷纷暂停出货重新报价,NAND闪存更是"一货难求",这架势比黄金涨价还疯狂。但千万别把这当成普通的周期炒作,结合当下市场消息面,这背后藏着能改写科技股估值逻辑的大机会,也藏着不少容易被忽略的博弈点。
先说说这波涨价为啥跟以前不一样。很多人觉得存储就是"涨涨跌跌"的周期股,但这次是"需求爆炸+供给硬缺口"的双重暴击。需求端不用多说,AI现在就是吞存储的"怪兽",单台AI服务器的NAND用量是传统服务器的3倍,全球科技巨头抢着建算力中心,OpenAI这类大模型厂商的订单几乎占了全球一半的DRAM产能,这需求根本不是短期脉冲,而是长期爆发。供给端更有意思,三星、美光这些国际大厂为了赚更高利润,都在砍传统闪存产能,转去做HBM这类高端产品,结果旧产能退了、新产能还没跟上,形成了"产能空窗期",供需缺口一下就被撕开了。这种结构性失衡,可比单纯的去库存涨价靠谱多了,也难怪机构敢说这是存储行业的"超级周期"。
再看对股市的影响,这可不是只拉涨几个存储股那么简单,而是全产业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直接受益的肯定是有核心产能和技术的企业,比如国内的江波龙、佰维存储这些,三季度净利润已经大幅提升,随着涨价红利持续兑现,业绩弹性只会更大。就连中芯国际、兆易创新这类产业链上游企业,也能跟着吃一波产能利用率提升的红利。但这里有个辩证关系:涨价不是越高越好,一旦涨幅超出下游承受能力,就可能引发需求反噬。现在已经有AI服务器厂商反映,存储成本上涨让单台设备成本增加3%-5%,虽然短期能转嫁,但长期来看,如果终端产品涨价抑制了需求,最终还是会传导回上游。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产业链上的"弱者困境"。模组厂暂停出货看着是主动应对,但其实是被动两难——不暂停的话,按旧报价出货就是亏,暂停又怕丢了客户。下游的中小消费电子厂商更难,面对上游涨价只能要么压缩利润,要么被迫提价,而在消费电子复苏还不稳固的情况下,提价很可能意味着丢市场份额。这种产业链利润分配的不均,在股市里也会体现出来,同样是科技股,有的是"躺着赚钱",有的是"咬牙扛成本",选股时要是不分清,很容易踩坑。
结合今天的市场消息面,科技股正处于"价值重估"的关键期。一方面,高盛、德银这些外资机构都在唱多中国科技股,觉得AI驱动下的估值折价会被扭转,挪威主权基金更是悄悄加仓中国核心科技资产 ;另一方面,也有声音担心科技股泡沫,说主力资金在撤离科技板块。但闪存涨价这件事,恰恰给科技股提供了"业绩锚"——那些能实实在在受益于涨价、有业绩支撑的企业,跟纯概念炒作的公司会逐渐分化。这波行情的核心逻辑,已经从"炒AI故事"变成了"AI落地后的业绩兑现",存储作为AI最核心的硬件支撑,自然成了资金的"避风港"。
最后说句实在的,这波存储涨价潮,本质上是科技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AI、大数据这些新技术要发展,总得有存储来"装数据",而国产存储企业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实现技术替代、提升市场份额。但投资这件事,不能只看涨价幅度,还要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真有产能、真有技术,还是只是蹭概念?是能持续赚涨价的钱,还是只能吃一波短期红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