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月7日,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以超过七成五的赞成票,为马斯克送上了一份堪称史无前例的“留任礼”:一项最高价值逼近1万亿美元(约7600亿英镑)的股权激励计划,一举刷新全球企业高管薪酬的历史纪录。
2. 这笔激励并非唾手可得。根据协议条款,马斯克若想全额兑现,必须在未来十年内将特斯拉市值从当前的1.4万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实现超六倍的增长奇迹。
3. 同时他还需达成四项关键任务目标:累计交付2000万辆电动汽车、吸引1000万名活跃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订阅用户、完成100万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交付,并实现100万辆Robotaxi在商业场景中投入运营。
![]()
4. 激励的解锁周期长达七年半,在此期间他必须持续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方可逐步获得相应权益。一旦全部目标落地,马斯克仅在特斯拉持有的股票市值便有望突破2.4万亿美元,距离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万亿美元富豪”仅一步之遥——目前其个人净资产约为4900亿美元。
5. 董事会为何愿意押注如此巨额的回报?答案显而易见:特斯拉无法承受失去马斯克的风险。他是这家企业的灵魂人物,也是推动技术变革的核心引擎。
6. 投票结果揭晓后,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会议现场瞬间沸腾,股东们齐声高呼马斯克的名字,场面热烈如庆典。他本人也随着节奏舞动身体,还幽默调侃道:“别的公司开会能把人看睡着,咱们这儿简直像夜店,太疯狂了。”

7. 他强调这次不是开启“新篇章”,而是直接撰写“一整本新书”。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本“新书”的开篇主角,并非外界预期中的电动车业务,而是尚未量产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
8. 此举令部分传统派分析师感到不安。马斯克对Optimus展现出极强的信心,断言“未来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一台Optimus”,并透露现阶段单台制造成本约为2万美元。
9. 更引人关注的是,他公开提及需要“低成本且高效节能”的芯片来支持机器人发展,甚至表示“或许值得与英特尔展开对话”。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市场反应,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逾2%。
![]()
10. 然而投资者更为关切的问题是:汽车主业是否正在被边缘化?过去一年里,特斯拉销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尽管近六个月股价反弹超过62%,但激烈的行业价格战、不断加剧的竞争压力以及供应链对手的快速追赶,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11. 大会上,马斯克补充介绍了FSD的最新进展,声称系统已达到“几乎可以放心让司机基本边驾驶边发短信”的程度,并辩称某些关闭FSD功能后仍发短信的行为反而更危险。
![]()
12. 尽管语气坚定,但这番言论立刻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警惕。美国相关部门正就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展开调查,已有多个案例涉及车辆闯红灯、逆行甚至造成碰撞与人员受伤。在此敏感时期发表此类言论,无疑进一步激化了舆论争议。
13. 这项万亿级薪酬方案的背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博弈。此前两次由股东批准的类似激励案均遭特拉华州法官否决,理由是程序不公及利益输送嫌疑。
![]()
14. 面对司法阻力,特斯拉果断将注册地从特拉华州迁至德克萨斯州,试图规避原有司法管辖。目前原案仍在特拉华州最高法院审理之中,局势未明。
15. 新版激励方案卷土重来,无论流程设计还是叙事逻辑,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制度化手段和股东投票结果,将“必须留住马斯克”这一信念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之中。
16. 并非所有大型机构都认同这一决策。全球规模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政府养老基金,以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养老金机构加州公务员退休系统(CalPERS),均投下了反对票。
![]()
17. 这意味着马斯克未来的命运更加依赖于特斯拉庞大的散户投资者群体。正是这群忠实粉丝,在历次关键时刻为其提供了决定性支持。
18.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及其弟弟金巴尔·马斯克(同为董事会成员)也被允许参与此次表决;而在投票前夕,董事会高层还主动出击,主席罗宾・登霍姆与董事凯瑟琳・威尔逊-汤普森亲自出镜于VoteTesla.com平台,为该方案站台背书。
19. 董事会的核心逻辑清晰明确:当前正处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三大前沿领域交汇的关键窗口期,特斯拉绝不能失去这位独一无二的创始人兼战略统帅。
![]()
20. 在他们眼中,这份天价激励是对马斯克“非凡愿景”的战略性投资,即便代价高昂,也要确保核心领导力的延续。
21. 但质疑声同样强烈:要将市值推升至8.5万亿美元,需要多少实打实的汽车交付量?需要多少政策松绑?需要多少颠覆性技术创新?每一个环节都是巨大考验。
22. 100万辆Robotaxi真正上路后,事故责任如何界定?安全风险由谁承担?AI蓝图描绘得再美好,也无法掩盖当下汽车业务面临的现金流紧张与盈利压力。
![]()
23. 就像股东大会上的那一幕:当马斯克谈起FSD时充满自信,仿佛下一次OTA升级就能实现“双手彻底离开方向盘”的日常化。
24. 台下的掌声与欢呼淹没了复杂的财务模型与风险评估,在那一刻,宏大叙事战胜了理性计算,激情口号压过了审计数字,但现实难题并未因此消失。
25. 马斯克为Optimus描绘的前景极具诱惑力,称其将成为“有史以来最普及的产品”,影响力超越智能手机。但对于那些期待特斯拉回归“专注造车”本质的长期投资者而言,焦虑情绪依旧挥之不去。
![]()
26. 因为眼下摆在眼前的是生产线的实际瓶颈、市场需求波动的真实数据,以及监管审查带来的不确定性,而非PPT中展示的未来工厂蓝图。
27. 值得一提的小插曲是,本次大会亦通过了对xAI的投资决议,但董事会披露称“大量董事选择弃权”,后续行动还需重新审议与评估。
28. 实际上,这场投票更像是一场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压力测试:散户能否继续充当改变结果的“关键少数”?董事会这种带有营销色彩的动员方式是否会常态化?法庭对旧方案的裁决又将如何影响新计划的合法性?
![]()
29. 上述问题的答案,将深刻影响特斯拉未来的战略重心:是重回“专心卖车”的务实路线,还是全面转向“AI与机器人驱动”的激进路径。
30. 不可否认,马斯克的个人轨迹早已与特斯拉的命运深度交织。他的每一次公开露面、每一条社交媒体动态,都会牵动资本市场神经。过去一年中,他与特朗普从政治结盟到关系破裂的过程,也曾间接波及公司股价表现。
31. 即便如此,长期看好特斯拉的韦德布什证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丹・艾夫斯依然坚定支持,认为马斯克是“特斯拉最宝贵的资产”,并指出“AI估值潜力正在释放,未来六至九个月,公司将加速迈向以AI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
32. 但在万亿薪酬光环背后,是沉重的履约压力。马斯克已暗示将于2026年4月启动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的量产,Optimus要做到“人人都想拥有”,FSD须在海外市场取得监管许可——每一项目标都充满挑战。
33. 当前的特斯拉不仅要应对电动车市场的白热化竞争,还要探索AI与机器人领域的未知蓝海,同时承受来自监管与法律体系的多重审视。
34. 散户群体愿意追随马斯克的传奇魅力,毕竟他曾带领公司实现市值十倍增长,打造出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动车型。
![]()
35. 但机构投资者的审慎态度也有其合理性。挪威主权基金与CalPERS的反对票,恰恰折射出对内部控制机制、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长期可持续性的深层担忧。
36. 再宏伟的蓝图也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再杰出的创始人也不能脱离现实约束。如今马斯克已拿到继续掌舵的“通行证”,赢得了延续愿景的时间窗口。
37. 对他的支持者而言,这是通向8.5万亿美元市值征程的第一枚里程碑;对冷静的观察者来说,则更像是提前敲响的一记“风险预警钟”。
![]()
38. 接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将聚焦于一系列硬性指标:季度汽车交付数量、毛利率变化趋势、FSD的安全运行记录、各国监管审批进度、Optimus量产的时间节点……
39. 这些具体数据将决定这本“新书”究竟是畅销全球的经典之作,还是一份昂贵却难以落地的概念样册。
40. 特斯拉是否已经彻底姓“马”?从股权绑定强度与战略方向来看,答案似乎已是肯定。但公司的长远未来,终究不会由一份薪酬协议单独决定。
![]()
41. 马斯克能否把账面上的“纸面富贵”转化为真实财富?能否在维持汽车基本盘的同时拓展新兴业务?能否妥善应对监管审查与市场波动的双重夹击?这些问题,唯有时间能给出最终答案。
42.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特斯拉的每一步前行都将处于聚光灯之下,伴随掌声与质疑同行。而马斯克的名字,也将继续与这家企业的兴衰荣辱紧紧相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