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以前吸1.5升流量的氧就足够了,可最近调到2升,晚上睡觉时甚至提高到3升,血氧却只能勉强维持在85%,怎么也上不去……这到底达不达标?我心里实在没底啊。”患有慢阻肺病的刘大伯道出了他最近的困扰。
吸氧后血氧究竟达到多少才算达标?为何有时吸氧后血氧不升反降?在家中自行调高氧流量是否潜藏风险?
在《看呼吸》栏目此前推出的直播节目“血氧反常藏危机!稳住波动有妙招”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迟晶逐一解答了上述问题。
血氧升至“达标线”,需把握氧疗的两个“长”
“一般来说,在平静休息的状态下,如果抽动脉血气检测,动脉血氧分压能够超过60毫米汞柱,或者指脉氧仪测得的血氧能保持在90%以上,就说明心脏、大脑等重要的脏器功能得到了基本保障,身体的组织和细胞也能获得足够的氧气,这就算基本达标了。”
“不过达标线也不是一刀切的,像平时就有慢性缺氧问题的慢阻肺病患者,通过长期氧疗等治疗手段把血氧能维持在90%基本就够用了,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建议将血氧提升至93%-94%,这样能更好地改善身体缺氧状态,缓解乏力、头晕等不适。”
说到长期氧疗,迟晶医生提醒大家,这里的“长”有两个关键含义:第一个“长”是时间跨度长,不是说吸几周就能停止了,对于慢阻肺病、间质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大多需要长期甚至终身坚持吸氧,这样才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个“长”是每天吸氧时间长,建议每天吸氧时长不能少于15小时,而且尽量保持连续吸氧。至于氧流量,建议控制在每分钟4升以内,每个人长期氧疗时需要的氧流量也没有精确的固定数值,大多是一个大概范围,核心原则就是能达到目标血氧,用最小的氧流量基本就够了。
吸氧后血氧难升,不能仅靠提升氧流量
正常情况下,规范的氧疗能够帮助大家维持血氧稳定,但是却有一些患者朋友“吸氧加量、血氧反降”,这往往提示基础疾病可能正在发生变化,当前的氧疗方案已不足以应对病情的恶化。
“这种情况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比如气道发生痉挛,导致吸入的氧气无法有效进入肺泡,或者合并了新的感染,加重了呼吸负担。此外,一些慢性肺部疾病本身就在缓慢进展,长期的病理积累可能在某一天达到临界点,使缺氧症状明显加重。”
所以,一旦发现吸氧效果不如从前,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提醒我们需要去医院找找原因,是出现了感染?气道堵了?还是原来的疾病加重了?这时候及时就诊、全面评估非常重要。
“除了血氧数值上不去,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其他危险信号。比如,有的家属说患者这两天本来就食欲不振,结果吃完饭上个厕所,人就叫不醒了,赶紧送来医院。这种突然出现的嗜睡、昏昏沉沉甚至胡言乱语、认不清人的情况,如果本身就有慢阻肺病,我们就要特别警惕是不是出现了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这类患者要做的不是提升氧流量,而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个比较低的、合适的目标浓度来吸氧。”
还有些患者会说:“我最近脚肿起来了。”迟晶医生告诉大家,如果出现双脚浮肿,要当心是不是慢性肺病影响到了心脏,导致体内水分排出不畅。另外,如果有人咳出大量黄浓痰,还伴有发烧,那很可能是在原有基础上合并了呼吸道感染,感染又会进一步加重缺氧。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
专家简介 迟晶
重医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咳嗽亚专科能力提升项目慢性咳嗽亚专科建设项目省级工作组重庆市秘书,重庆市医院协会血栓与止血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兼秘书,重庆市生物信息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 常务委员,重庆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呼吸与共病分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体系建设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核心成员,参与“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院级教改课题一项。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
2
3
看呼吸
权威实用的
呼吸科普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