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饮酒与心血管事件具有剂量依赖性关系,尤其是在中至重度饮酒范围内。202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声明指出,尽管每日轻至中度饮酒(即每日1至2杯,约14-28克酒精)可能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但酒精对血压的影响仍不明确,尤其是女性群体,而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
202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指南建议采用非药物手段管理高血压,包括戒酒或将饮酒量限制在女性每日不超过1单位(12-14克酒精)、男性不超过2单位。这些建议部分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每日饮酒≥3单位(≥36克酒精)会导致血压升高。
然而,最新的大规模队列研究发现,酒精摄入与新发高血压呈正相关关联,并且男性表现不同。这些发现强调了开展长期研究以探究酒精与血压之间性别特异性关联的必要性。
为此,日本东京科学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纵向研究,他们发现,戒酒与血压的剂量依赖性下降有关。每减少1单位(10克酒精每天)的酒精摄入,收缩压平均下降0.92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下降0.82毫米汞柱。按性别分层后,女性的下降水平分别为0.87毫米汞柱和0.77毫米汞柱;男性分别为0.97毫米汞柱和0.87毫米汞柱,趋势一致。
对于基线时不饮酒,后来开始饮酒的人来说,开始饮酒后血压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男女之间趋势一致,但女性的升高曲线接近线性,男性则为快速升高后趋于平稳。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1]。
![]()
研究使用东京圣路加国际医院预防医学中心的圣路加健康检查数据库(SLHCD)的数据,筛选出了2012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间至少连续接受过2次年度体检的58943名参与者的359717次体检数据。
研究人员将基线体检时报告每周至少饮酒1次的人定义为习惯性饮酒者,报告不饮酒的定义为非饮酒者。习惯性饮酒者再分为戒酒组和持续饮酒组,非饮酒者分为未开始饮酒组和开始饮酒组。
参与者的酒精摄入信息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包含饮酒频率以及各类酒精饮品的日常摄入量。所有酒精饮品的摄入量均转换为标准单位,1单位定义为10克酒精每日,约为250毫升啤酒、104毫升葡萄酒(约0.9杯)、84毫升清酒(约0.47个传统瓶)、50毫升烧酒(约0.5杯)、31毫升威士忌(约1个标准杯)。
在习惯性饮酒者中,调整基础人口统计学因素、血脂异常史、糖尿病史和饮食习惯后,每减少1单位的酒精摄入,收缩压平均下降0.92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下降0.82毫米汞柱。按性别分层后,女性的下降水平分别为0.87毫米汞柱和0.77毫米汞柱;男性分别为0.97毫米汞柱和0.87毫米汞柱,下降趋势相近。
按照基线饮酒量进行建模分析时,饮酒量越高,戒酒后收缩压下降幅度越大,即少摄入<0.5单位、0.5-1.0单位、1.0-2.0单位、2.0-3.0单位、3.0-4.0单位和≥4.0单位时,收缩压下降由0.39毫米汞柱逐渐增加至5.61毫米汞柱。舒张压也观察到类似的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按性别分层后,男女之间的模式基本一致。
在整体人群及男女群体中,酒精摄入减少的幅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呈近似线性且单调递减关系。
![]()
在非饮酒者中,每增加1单位的酒精摄入,收缩压平均升高0.78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升高0.53毫米汞柱。按性别分层后,女性开始饮酒使收缩压升高0.61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42毫米汞柱;男性开始饮酒时收缩压升高0.91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1毫米汞柱。男女之间受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
对于非饮酒者中的开始饮酒组来说,饮用量越高,收缩压升高越多,<0.5单位时不显著,0.5-1.0单位时升高0.35毫米汞柱,≥4.0单位时升高4.35毫米汞柱。舒张压也呈现出类似的剂量依赖性升高趋势。
按性别分层后,男女的总体趋势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男女的升高曲线不完全相同,女性中呈逐渐且近似线性升高,男性则在低饮酒量时升高较快,随后在高饮酒量时趋于平稳。
研究人员还按照酒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包括啤酒、葡萄酒、威士忌、清酒和烧酒。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酒对血压的影响是相似的。
综上所述,这项大规模纵向研究表明,习惯性饮酒者戒酒与血压下降呈剂量依赖关系,在男女中均观察到这一趋势,而新开始的习惯性饮酒行为则与剂量依赖的血压升高相关。这些发现支持公共卫生领域关于“戒酒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血压管理策略”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了“减少酒精摄入”作为心血管健康促进手段的潜在价值,适用于各种酒类。
参考文献:
[1] Suzuki, T, Fukui, S, Yoneoka, D. et al. Blood Pressure After Changes in Light-to-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in Women and Men: Longitudinal Japanese Annual Checkup Analysis. JACC. 2025.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5.09.018

![]()
本文作者丨应雨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