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最近又被点着了。
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已经离开白宫的拜登,再次把矛头指向了他的继任者特朗普。这一次,他没有绕弯子,而是罕见地火力全开。按德媒的形容,拜登几乎是把这些年憋的气一次性倒了出来。
![]()
很多人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党内动员讲话。但拜登讲到一半,现场空气突然紧绷起来。他说:特朗普不仅搞坏了白宫、搞坏了宪法,还把本来就摇摇晃晃的“民主制度”推向更深的裂缝。
这话为什么突然引爆美国舆论?因为拜登不是说说而已,他举的例子太直观、太抓眼球。
一、从“拆白宫”说起,拜登抓住特朗普的象征性动作
拜登提到的“拆除球”指向的,是特朗普上任后最受争议的动作之一——计划拆掉白宫东翼部分区域,改造成一个奢华宴会厅。
按特朗普当时的说法,这只是对白宫的“升级”,不会影响主体结构。但内部文件显示,他的团队曾讨论过扩大工程范围,甚至评估是否能把宴会厅打造成“全国最豪华私人空间”。
拜登抓住这一点并不是单纯嘲讽,而是把它作为一个象征:
特朗普执政四年,不断在制度上敲敲打打,就像对整个国家挥舞拆除球。
![]()
这一点其实有数据支撑。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统计显示,在特朗普任内,美国政府高级职位的更替率达到40年来最高纪录,重要岗位频繁空缺,很多本应稳定运作的机构陷入混乱。拜登正是借这件“拆白宫”的事,把特朗普的政治风格具象化给普通选民看:
他不是在治理,而是在推倒。
二、拜登的真正怒点:国家体面被撕碎了?
拜登最重的话不在白宫,而在“国耻感”。
他说,特朗普让美国在全球面前抬不起头。
这句话为什么这么重?因为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国际形象,确实体会过一次“自由落体”。
——2020年皮尤调查显示,欧美多国对美国的好感度跌破历史最低。
——另一个数据:2021年国会山骚乱后,全球52国的民调里,平均超过67% 的人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已不再值得效仿”。
这个变化太刺眼。
而拜登把这些都归到一个点——“特朗普时代的冲击”。
![]()
拜登的逻辑很简单:
领导人的行为,不只决定国内政策,也在影响世界看待美国的方式。
当特朗普在国际舞台频繁口出狂言、在国内煽动极端情绪,美国这个过去几十年一直标榜“制度样板”的国家,突然变成了外国媒体的新闻素材。
拜登的意思其实很明确:
美国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输在了自己手里。
三、拜登为什么要此刻“翻旧账”?背后有深意
有人会问:拜登已经卸任了,为什么还要把话说得这么重?
原因其实不复杂,而且有三层现实背景。
第一层:美国内部的政治焦虑正在扩大
过去一年,美国的通胀、移民、治安问题都在发酵,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频频用“快速、激烈”的方式推进政策。
支持者觉得爽快,但普通美国人却明显更担心:到底未来会不会越来越乱?
![]()
拜登正好借机告诉这些中间选民:
你们当初担心的,现在都成真了。
第二层:美式民主正在被两股力量拉扯
这一点美国媒体自己都在讨论:
一边是“强人政治”的兴起,一边是传统制度对新总统难以约束。
拜登的说法虽然夸张,但并非空穴来风。
美国国会研究局曾指出,特朗普任内发布的单方面行政命令数量比前几任增长了超过30%。
越过制度、绕开程序成为常态,而一旦形成惯例,继任者也会跟着这么做。
拜登担忧的是:
美国正在习惯一个更“快速但粗暴”的治理模式,而制度的“刹车”越来越弱。
第三层:拜登在争取历史评价
不得不说,82岁的拜登讲话已不再是为了某一场竞选,而是为了“历史定位”。
美国前总统最看重的,就是后人怎么评价他们的四年。
这次讲话的重点,就是把特朗普和那个混乱的时期牢牢捆在一起。
拜登想留下的,是一个清晰的叙述:
我努力修补,而他努力拆掉。
![]()
结语:这场“隔空对决”,才刚刚开始
表面看,拜登只是参加民主党的一次活动,但实际上,这是他与特朗普之间的一次“叙事之战”。
拜登给出的核心观点只有一句:
美国现在的困难,不是天灾,而是人为。
他用“拆东翼”这件看似小事,去描绘特朗普对国家造成的巨大裂痕;
他用“蒙羞”这个词,去提醒美国人,这几年美国失去的东西比想象得更多;
他用数据和现实事件,去拼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美国正在为那四年的代价继续买单。
未来美国政治还会往哪里走?没人能给出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拜登的这番话,会在美国的政治叙事里占据一个重要位置,而关于“谁毁掉了美国的民主传统”,这场争论远未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