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村播说文明,今天我来说!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我是村播王永驰,今天我们说一说村里移风易俗的新变化!”在桐梓县花秋镇木堰村的乡风文明示范组里,村干部王永驰面对“村播”镜头,用熟悉的乡音拉开了宣讲的序幕。如今,这样的场景在花秋已成为常态,各村(社区)干部化身“村播文明实践员”,透过镜头以接地气的土话讲述身边的文明故事,让文明新风顺着网络信号,走进了家家户户。
![]()
“村播”说文明。
当乡土乡音遇上短视频镜头,当文明新风搭乘数字传播快车,花秋镇探索出一条“互联网+文明实践”的乡村治理新路径。2025年以来,全镇以“村播说文明·今天我来说”为话题,将短视频传播与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深度融合,发动村干部主播、素人主播及自媒体达人累计发布文明类主题短视频约16期,涵盖移风易俗、人居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在“今日花秋”微信视频号累计播放量超11万人次,其中《村播说文明》精品视频单期播放量均突破5000人次,最高达1.5万人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破解乡风文明传播“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文明之声在乡村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锚定“村播”破局
花秋镇跳出传统宣传模式,锚定“村播”这一新兴载体,将熟悉乡情民意的村干部、热心群众推到镜头前,让“自己人说身边事”,用方言土语讲文明故事,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让文明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
“村播”说文明。
为兼顾“村播”队伍的接地气与专业水平,花秋镇从“筛选+培训”双维度精心培育“村播文明实践员”队伍:一方面,优先筛选有表达能力、有责任心的村干部担任核心成员,确保政策解读准确、文明导向鲜明;另一方面,联动本土百万粉丝主播“义火火”开展座谈式培训,针对辖区素人主播在短视频制作、直播流程等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切实提升“村播”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
![]()
“村播”培训现场。
此外,花秋镇还结合“一业一主播”“一村一主播”培育工程,聚焦花秋辣子鸡、花秋干粑、花秋牛肉等本地特色业态,深度挖掘产业与文化价值,培育非遗传承人主播2名,引导形成“非遗守艺人”IP矩阵。其中,花秋干粑县级非遗传承人吴在素通过直播花秋干粑的制作工艺,单场观看量便突破1.1万人次,实现了文明传播与特色产业宣传的双向赋能。截至目前,全镇14个村(社区)已实现“村播”全覆盖,一支“懂文明、会传播、接地气”的基层文明传播队伍逐步成熟。
依托“村播”布局
文明传播既要“有声音”,更要“广覆盖”。为避免“村播”沦为“单点发声”,花秋镇创新构建“1+14+N”三级传播体系,打造全域化、立体化的文明传播网络。
“1”:即“今日花秋”微信视频号,以核心枢纽定位串联全镇文明传播工作,在选题策划上紧扣“群众关切”,在内容审核上严把“文明导向”,持续产出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品内容。如《理论二人讲:以文明新风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短视频中,不仅用“拉家常”的方式解答“文明新风跟老百姓的关系”,更通过对比镜头展现花秋镇的文明蝶变——从过去“农闲打牌消磨时间”到如今“文化广场载歌载舞”的“风气浓”,从“读书无用论”到“农家书屋成充电宝地”的“风气盛”,从“随手扔垃圾”到“房前屋后种花草”的“风气美”,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志愿红遍布村巷”的“风气正”。生动的场景、通俗的解读,让该系列节目总播放量达4500人次,成为全镇群众了解政策、感受文明的“窗口”。
![]()
“村播”说文明。
“14”:依托全镇14个村(社区)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文化程度高的大学生形成各村专属“村播”账号,让文明之声在指尖传播、在线上共鸣——如石关社区村播文明实践员章俊拍摄的《村播说文明:四好农村公路》,不仅记录志愿者分组清理道路两侧杂草、沟渠的过程,还呼吁“每家每户管好门前路,定期参与清扫”。视频发布后,带动社区20余户村民主动加入道路保洁队伍,如今石关社区的农村公路沿线杂物明显减少,“门前三包”护路卫生的意识逐渐普及,真正让“爱护公路卫生”从镜头倡议变成了村民的自觉习惯。
“N”:即培育文明星火,推行“1+N”文明合伙人计划。由村干部主播带动群众参与拍摄身边的文明事,通过政策宣讲明确文明传播方向,提供选题素材等资源对接形成合力,让素人主播自发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内容,最终织就一张覆盖全镇、触达不同群体的传播网络。截至目前,已涌现出“掌上村播”“牟三哥”“农夫”等群众性村播达人账号9个。
聚焦“村播”控局
锚定移风易俗,让价值观“唱”进人心。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花秋镇跳出传统说教模式,将村(组)规民约、婚丧嫁娶新风、孝老爱亲美德等核心内容,转化为群众爱看的短视频。例如木堰村别出心裁,把婚事简办等文明约定编成方言顺口溜,制作成“村规民约”主题短视频,不仅播放量突破1.6万人次,更带动全村15场红白事主动简办,让文明新风从屏幕走进生活。
关注民生细节,让暖心提示“伴”随四季。花秋镇围绕群众日常需求,紧盯季节变化与生活场景,及时推出实用导向的短视频内容,用细节关怀传递文明温度。如天气降温时,制作“防寒保暖+安全用火”提示短视频,既提醒老人、儿童添衣护暖、注重健康,又详细讲解煤炉取暖、电暖设备使用的安全要点,帮村民规避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等隐患;夏季高温期,则聚焦“防溺水”主题,拍摄“危险水域警示+自救知识科普”短视频,通过村干部实地走访村内池塘、河道标注风险点,演示溺水急救步骤,让家长清晰知晓监护重点、孩子掌握防护技能,切实筑牢夏季安全防线。
![]()
“村播”说文明。
呼应传统节日,让文化情“暖”到心坎。花秋镇借“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契机,将“村播”镜头锁定在田间地头、文化广场上,真实取景各村“孝老爱亲”模范上门陪老人过节、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温暖的场景,同步录制“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现场花絮”短视频,镜头里既有老人们观看文艺表演的笑容,也有晚辈向长辈敬茶、分享节日祝福的瞬间。通过这些鲜活内容,既还原了重阳节“尊老、敬老、孝老、爱老”的传统内涵,又让文明实践的精神内核落地生根,让尊老敬老的文明风尚在全镇传递开来。
从镜头前的“文明讲述”到生活中的“文明践行”,从单个村的“文明微光”到全镇域的“文明火炬”,数字赋能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正为花秋镇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下一步,花秋镇将继续深化“村播”实践,不断丰富内容形式、拓展传播渠道,让文明新风在数字时代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文/图 花秋镇党政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