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二○年三月初,邺城连绵细雨。曹操灵柩停在高堂,殿外那位盔甲斑驳的巨汉——许褚——静静站了一夜。葬礼一结束,他拂袖而去,人群再难捕捉他的身影。
这位护主无数的猛将,本应在曹魏新朝继续纵横沙场。可史册只留下寥寥几字“万年亭侯”“武卫将军”。许褚到底去了哪儿?他为何突然隐没?
![]()
线索得从他的出身与性格说起。许褚生于今安徽太和,家境普通。黄巾余孽肆虐时,他靠一副蛮力替乡亲搬石筑堤,臂粗如榆,乡人唤他“许大牛”。
一次以牛换粮,耕牛狂奔,贼首借口勒索。许褚徒手揪住牛尾,拖行数十步,贼寇见状扔下粮袋落荒而逃。这一壮举令他声名远播。
![]()
曹操平汝南时闻其勇,召见问:“天下未平,肯随我干否?”许褚抱拳:“愿披甲为公奋命。”自此“虎痴”归曹氏麾下。
宛城夜突,张绣军来袭,他以铁枪开路,将曹操侄曹安民护出;潼关对马超,他圆睁双目喝声“来!”马超竟不敢上前。救主事例不胜枚举。
营帐夜深,曹操只留一盏灯,许褚站在灯下磨刀。有人小声嘀咕“壮汉也有困倦吧?”他淡淡回了一句:“我眨眼,丞相就危险。”
![]()
正因这种捆绑般的护主情感,曹操骤然离世对许褚打击极重。曹丕即位,封侯进将,却调走他最信任的亲兵,改任内廷宿卫。表面尊崇,实则削权。
道理并不复杂。许褚象征父执旧部,若让他握兵在外,谁也猜不透那面旗子会指向哪边。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把他留在宫里当吉祥物。
![]()
征山越、取辽东的军报接连传来,战功冊里却没有许褚。有说他年迈,他私下嘟囔:“主公不在,刀也钝。”于是自请守邺,远离军旅。
旧伤同样要命。太医署抄本记他膝盖积水、臂骨裂纹,需长期热敷行针。再披甲上阵等于拿命填,身体在示警,他决定听从。
闲暇时,他回邺置田,让子侄习耕读。村童常见那位巨汉教他们拉弓,却不讲兵法。有人追问旧事,他只笑道:“史官自有笔墨。”
![]()
曹睿即位重组亲军,逐一问计,轮到许褚,他抱拳道:“愿陛下多选能者,不必念老朽。”皇帝加倍赏赐,也未能让他回宫。
景初二年夏,他染疠疾。府中家将夜里传话:“别惊动宫里。”卯时,虎痴气绝,终年六十四。朝廷追谥“壮侯”,葬礼极简,没有枪阵,也没有战马。
![]()
值得一提的是,朝廷并未大封其后,长子许仪仅授中郎将。一些人称恩薄,也有人觉得恰合许褚所愿——低调,不惹尘埃。
综合诸多迹象,这位以蛮勇名世的汉子,其实一辈子只认定一个主人。那人不在了,他便自行退场。或许,这种悄然隐退正是他对“忠”字的最后坚守——不仅护曹操之身,也免新皇帝因他而生疑。动作极少,却透出一种不折不扣的刚烈。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