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跑!快跑!不要停!”2012年除夕,在美国纽约零下13度的清晨。
雪花飘得密密麻麻,一个四岁的小孩,只穿着短裤和运动鞋,在街头不停奔跑。
小小的身体冻得通红,嘴里喘着白气,一边哭一边喊:“爸爸,你能不能抱抱我?”
而在他身后,父亲拿着手机拍摄,语气坚定。视频被传上网后,立刻炸开锅。
这位父亲到底想干什么?
如今13年过去,那个曾在雪地裸跑的小男孩已长大成人。当年那场“震惊全国的教育实验”,也终于有了答案。
视频里的孩子名叫何宜德,小名多多。父亲何烈胜,曾是中学老师,也是一位企业家。
那天是他们全家到纽约旅行的日子。天还没亮,暴雪刚停,气温降到零下13度。
多多还没完全睡醒,就被父亲叫了起来,只穿一条短裤,被带到雪地里“锻炼意志”。
视频中,小孩冻得直哆嗦,皮肤红得发亮。可父亲却在旁边鼓励:“坚持住,再跑一会儿。”
周围的路人停下脚步,露出震惊的表情。
视频上传后引发强烈争议。
面对质疑,何烈胜平静回应:“我要让儿子变成一只鹰,而不是笼子里的小鸟。”
他给这种教育方式取了个名字——“鹰式教育”。从那天起,“鹰爸多多”的名字传遍全国。
要理解这位父亲的执念,还得从孩子出生说起。
多多是个早产儿,只孕育了七个月就被迫来到这个世界。医生当时就断言:“孩子可能发育不全,将来恐怕有智力障碍。”
这句话,对四十岁的何烈胜来说几乎是晴天霹雳。作为老来得子,他无法接受孩子就此被命运定义。
于是,他决定用最极端的方式,让儿子“重新活一次”。
从出生第十天起,何烈胜便开始训练:每天一小时游泳,无论冷暖。六个月后,训练时间延长到八小时。
游泳、滑板车、自行车、爬山、武术……多多的成长轨迹,几乎没有“玩耍”这两个字。
两岁时,他就能独自爬上紫金山。三岁识字三千,会加减法。四岁那年,便完成了雪地裸跑。
那一年,他还没上幼儿园,却已经是个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小大人”。
父亲说过一句话:“坚持就有结果。孩子不是被保护出来的,而是被磨炼出来的。”
![]()
2012年后,多多的生活被安排得更紧凑。
7月,他在金牛湖学帆船;8月,在青岛参加国际帆船比赛;9月,又花15小时登顶富士山。
这时候,他还不到六岁。
7岁那年,他和父亲一起穿越罗布泊,白天顶着烈日,晚上睡在帐篷里。
八岁时,就通过了南京大学的专业考试,拿到本科学历。
很多人不敢相信:一个小孩,怎么可能完成成年人的课程?
但何烈胜出示了证书。三年后,多多完成本科阶段学习,12岁开始同时攻读硕士和博士。
那一年,他登上《最强大脑》舞台,逻辑思维和记忆力让评委惊叹。现场观众说:“这孩子像个天才。”
可何烈胜却只说了一句:“他不是天才,是从小就被逼出来的。”
从早产儿到“神童”,这背后是父亲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
![]()
“鹰式教育”到底是什么?何烈胜曾这样解释——
当幼鹰长到一定程度,母鹰会把它推下悬崖。坠落的恐惧逼着幼鹰拼命拍打翅膀,于是学会了飞翔。
在他看来,教育也该如此。父母不能永远做温室,孩子需要摔、需要疼,才能真正成长。
于是,他把这种理念贯穿在每一天:不干预,不怜惜,不放松。
可争议从未停过。有人赞赏他培养出一个“少年奇才”,也有人指责他太残酷。
心理专家提醒: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强大体魄,也要健康心智。
教育从来不是一把尺子,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今的多多,已经不再是那个雪地里发抖的小孩。照片中的他,眉眼坚毅,身体健壮。
多年的训练让他自律、聪慧,也让他习惯了挑战。
父亲依旧陪在身边,规划着更长远的目标。他希望多多未来能成为“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
![]()
13年前的那场雪,改变了一对父子的命运。一个选择了以“鹰”的方式爱子,一个在风雪中学会了坚强。
世上没有统一的育儿模板。有人用温柔陪伴,有人用严厉磨炼。只要结局是孩子健康、独立、有担当,就是成功。
教育的意义,不是让孩子赢在起点,而是教他能跑完全程。
风雪会停,孩子会长大。那段雪地裸跑的记忆,成了他们父子之间最冷、也最热的一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