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未来讲堂之唐诗诵读与赏析(26)——杨万里《小池》

0
分享至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杰出诗人,创造了浅易明畅、清新幽默的“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历仕四朝,封庐陵郡开国侯。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谥号“文节”。

诗中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呼应题目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动态的小池。涓涓细流微弱地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儿声音,一个拟人化的“惜”字,使泉眼带有人文关怀,它爱惜涓滴,不舍得浪费,只让泉水缓缓流淌。第二句“树阴照水爱晴柔”,写池畔的绿树在阳光掩映下,在水面形成枝影婆娑的树阴,使吹来的夏风特别柔和,这个“爱”字,赋予树木以人情味,树木宁可自己挡着酷阳,为小池营造了一片阴凉舒适的天地。第三、四句写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头了。小荷和小蜻蜓形影相依,似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玩伴。

全诗从“小”处着墨,小池、泉眼、细流、树阴、小荷、小蜻蜓,落笔俱小,却玲珑剔透,风光明媚,生机盎然,充满了诗情画意,仿若一幅初夏河池鸟虫图,展示了大自然中万物和谐相亲的关系,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爱护之情。

撰稿:冯倾城

诵读赏析:李慧敏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未来讲堂”古诗词名家诵读系列活动,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共同为广大青少年儿童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百位名家诵读赏析百首经典古诗词,通过他们声情并茂的诵读,弘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京彩台湾 incentive-icons
京彩台湾
传递对台政策,展示京台风采
9935文章数 10461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