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这场拉锯战持续已久,如今看来美国制造业受挫明显,第三季度跌幅达5%,可进口成本却飙升了15%。反观中国,受此影响并不大,科技、军工、民生领域均稳步发展。而美国普通家庭却深受其害,为了响应总统的关税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最近,美国最高法院直接裁定加税行为违法,连特朗普亲自提拔的三位保守派大法官都未支持他。这次败诉,无疑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贴上了“无效且违法”的标签。
![]()
面对如此内外交困的局面,特朗普这一局可谓输得彻底。那么,接下来他又会如何应对呢?
其实,这次案件的核心并非关税本身,而是一场关于美国权力边界的宪法较量。简单来说,就是探讨总统的权力究竟有多大,能否绕过国会自行决定税收政策。
美国宪法明确规定,收税、定关税是国会的权力,总统不得染指。但特朗普政府却找到了一个“漏洞”——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这部法律原本是应对战争、恐怖袭击等国家危机的,却被用来将贸易争端定义为“国家紧急状态”,以此为行政命令披上合法外衣。
这种做法,实质上是行政权力对立法权的一次越界。起初,这一招确实唬住了不少人。但这次,情况不同了。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惊人的一致,跨越了党派界限。
最讽刺的是,就连特朗普亲自提名的三位保守派大法官——巴瑞特、卡瓦诺和戈苏奇,也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庭审中,法官们明确表示:征税权属于立法权,行政部门不能以“紧急情况”为由侵占。
大法官们担忧,如果今天在关税问题上开了先例,明天总统就可能以“国家安全”为名,干预任何经济政策,那么国会将被彻底架空。因此,最高法院此举是在为行政权力划定明确的“红线”,进行关键的制度修正。
再回到关税本身,特朗普当初挥舞关税大棒时,口号喊得响亮: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减少贸易逆差,让中国承担一切后果。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
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逻辑简单:谁对美国收关税,美国就以同样的税率反击。但这把看似锋利的武器,最终却变成了伤及自身的“经济回旋镖”。数据显示,至少九成的关税成本由美国进口商承担,而这些成本最终会通过商品价格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这也是自关税战开打以来,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生产成本飙升,农民也因贸易反制而怨声载道。特朗普当初设定的目标,一个都未实现。制造业未大规模回流,贸易逆差未改善,反而将自家经济搞得一团糟。如果最高法院判决特朗普败诉,那么这10%的“对等关税”就可能被取消,这对美国国内而言,无疑是双重利好。
一方面,能切实为企业和消费者减负,缓解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以关税治天下”这种简单粗暴理念的一次有力否定。
一个国家的内部司法裁决,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国际关系。这次也不例外。如果最高法院最终叫停这部分关税,无疑会给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打开一个缓和的窗口。
我们来具体算算。目前美国对华商品关税的大头,除了这次争议的10%“对等关税”,还有约27%的“301关税”和另外10%的“芬太尼关税”。如果这10%被取消,意味着中国对美出口商品面临的总税负将降低近四分之一。
这对许多中国出口企业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利好,能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甚至可能修复一些因关税战而中断的贸易联系。更重要的是,这个判决将成为标志性事件,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存在强大的制度制衡力量。
![]()
这会让外界觉得美国的政策更具可预测性,而非全凭总统个人意志。从这个角度看,它为未来两国经贸谈判创造了更理性和稳定的基础。不过,我们也要保持清醒,这更像是一次“战术性缓和”,而非“战略性转向”。裁决并未触及301关税等核心矛盾,美国对华的战略竞争态势并未根本改变。因此,高兴之余,我们仍需保持战略定力,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
特朗普原本计划出席这场听证会,但最终却缺席了。官方解释是“为了避免分散公众注意力”,但外界普遍猜测,他可能已预感到败诉的结局。
![]()
这次最高法院的介入,可以看作是美国权力制衡机制的一次“自我修复”,也是对过去几年经济民族主义路线的一次深刻反思。最终的判决,不仅将重塑部分中美贸易规则,更重要的是,它以法律的形式向世界宣告:在全球化的棋局中,任何单边主义的极端工具,最终都可能撞上自己国家制度的南墙。当美国的“关税烂摊子”进入司法清理程序时,规则和制度的力量再次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