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胡灵月:破认知之壁、执数字之笔、聚青春之光 做文明互鉴的青年使者

0
分享至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空间文化交流与发展”论坛11月8日在浙江乌镇国际互联网会展中心通安厅举办。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通过网络空间搭建文明对话之桥,为构建数字时代更加开放包容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新活力。



匈牙利留学生、首都师范大学学生胡灵月在圆桌对话环节发言 中国网记者 郑伟 摄

在论坛圆桌对话环节,匈牙利留学生、首都师范大学学生胡灵月(Varga Bonita)结合其从匈牙利到中国的求学经历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切身感悟,分享了青年一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思考。她呼吁全球青年主动打破认知壁垒,善用数字工具,以包容之心共同绘制数字时代文明互鉴的新图景。

作为曾收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鼓励的匈中双语学校学生代表,胡灵月分享了她对“多元叙事”与“文明互鉴”的深刻体会。她表示,十四年前在匈牙利初学中文时,汉字如同神秘符号,而对中国的了解多限于书本和影视。来到中国求学后,通过课堂学习、社会实践以及与普通市民的交流,她认识到“真正的中国远比任何单一叙事都要丰富和立体”,它既承载故宫蕴含的千年智慧,也跃动着乌镇峰会的数字脉搏;既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也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主张。她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与中国诗人李白为例,指出不同文化虽坐标各异,却共享着对美好生活的相同渴望。

面对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全新交流条件,胡灵月提出了青年参与文明对话的三点思考:一是“破认知之壁,见立体之景”。她认为,世界不应通过单一棱镜被定义,真正的文明每一面都折射独特光芒。她结合自己参与“国际青年长江行”、北京文化论坛等活动的经历,强调沉浸式体验不同文化场景对获取真实、立体认知的重要性。二是“执数字之笔,绘互鉴之卷”。她指出,数字时代青年不应仅是信息消费者,更应成为叙事的创造者,善用短视频、社交媒体、AI工具记录真实见闻、分享深度思考,为文明互鉴画卷添上生动笔触。三是“聚青春之光,照和合之道”。她倡导青年怀揣包容之心,理解不同文明的内在逻辑,亲身体验文化碰撞与融合,搭建通向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胡灵月引用习近平主席指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表示愿身体力行,做文明对话的桥梁,在多元叙事中寻找共鸣,在交流互鉴中创造未来,以青春之为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网文化 incentive-icons
中国网文化
中国网文化
138930文章数 684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