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明朝有个叫卢熊的才子,被举荐做官。
朱元璋下诏,让他去山东“兖州”做知州。
卢熊打开皇帝的诏书一看,发现一个错别字,兖被写成了“衮”。
读书人都知道,一字之差,谬之千里,除了不高兴,还认为非要改过来不可。
一个地名,怎么可以皇帝随便改呢?
他写奏章,要求更换诏书。
朱元璋很是生气。这不是嘲笑皇帝没有读过几天书?非要咬文嚼字吗?
此后,朱元璋对卢熊的印象,大打折扣。
有一个开国功臣,叫郭德成。
他平时很喜欢喝酒,仗着自己和朱元璋交情好,就有点狂了。
一天,喝酒之后,他摸了摸自己的头,说:“如果我剃光头发,那才舒服。”
顿时,朱元璋的脸色就不好看了。
他立马想到,朱元璋落魄的时候,当过和尚。他的说法,无疑是戳中了朱元璋的痛处。
第二天,郭德成剃了个光头,说自己要去当和尚了。朱元璋见了,才不追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是大人物,也有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这是他一辈子的“羞耻”。
洛克说过:“人们无论犯了什么过失,或者当着别人的面,把它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宣布出来。任何人有了污点都会感到羞耻。缺点一旦被人发现了,他总会感到有点不安的,哪怕仅仅被人疑心有缺点也一样。”
如果你揭露羞耻,无疑是给人打脸。人际关系的恶意,就被激发了。
![]()
02
清朝时,乾隆下江南,到处看风景。
他走到金山寺,就文艺心大发,拿出纸和笔,给寺庙题字。
只见他写到——江山一觉。
周围的大臣立马脸色大变,都发现“觉”是错的,应该写成“览”。
要不要提醒皇帝,写错字了?提醒了,这皇帝生气,怎么办?大家的心中,如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方丈走过来,说:“红尘中人苦于罔觉,果能览此江天,心头一觉,即佛氏所谓悟一之旨也。好,好。”
乾隆听了,觉得自己歪打正着,有了新的禅意,开悟了。高兴起来。
一个字,错了就错了,无伤大雅。就是改正都没有必要。
一个错别字,能够带来一份好心情,给人留下深刻的故事。那也是错的好处。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错了,也没有关系的,反而是“你较真,就输了”。
你的好朋友,曾经是一个疯子,在街上走来走去,后来经过调理,回归正常了。
你的兄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是后来分手了,另外找了一个爱人,结婚成家。
你的老父亲,有拘留几天的事情,或者有一段婚外的爱情,成为了家庭的痛。
你的母亲,也是找了几个对象,才和你的父亲结婚。甚至可能母亲是二婚。
你的同事,常常找你诉苦,把家庭的丑事也告诉你了。
你的一个客户,曾经有欺诈行为......被人骗走一大笔钱。
可以说,你捋一捋,身边没有一个人,一点丑事都没有。但是你知道了,不要记得,根本不要说出来。
丑事,到你这里就截止了,你就会成为他人最要好的人。
帮人遮丑,好处多多。
1.大家相信你,不会乱传话,彼此就无话不说。
2.你的言语有选择性,也给人舒服的感觉。
3.你很机灵,随时拐弯,不一根筋。
4.你的格局很大,不会计较过去。
5.你是一个带着美好的人,正能量很足。
![]()
03
北宋的苏轼,大名鼎鼎。
但是他从乌台诗案之后,就常常被贬,人生总是在低谷。
一开始,苏轼也很烦恼,也有生无可恋的时候。
后来,他开始换一个频道,从为人善良,研究文学,美食等方面,成就自己,从而把仕途上的丑事,遮挡起来。
北宋的人都以吃羊肉为‘高级生活’。苏轼到惠州,吃羊肉是不行的,毕竟薪水太少了。
他就常常去菜市场,告诉卖肉的,把羊骨头留下来。
骨头相对便宜,苏轼买得起。
经过一番研究,苏轼做了美味的羊骨头汤,还说“甚觉有补”。
他吃了荔枝,还写诗庆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辈子,想办法为自己“遮羞”,也是善待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成全自己。
如果你常常把自己的遮羞布扯开,你的人生伤口,会无法愈合,一辈子都在痛苦中。
![]()
04
约翰·洛克说过:“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遮羞的地方,都是人的短处,丑处。揭开就是一道伤,遮挡就像给人穿着打扮。
把人打扮美美的,这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给人美好的憧憬,也给自己勇敢前行的勇气。
做一个高情商的人,看人长处,不揭短处;待己善意,容己之过。
人要有羞耻之心,但不要把羞耻的事挂在嘴边。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