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私募、券商似乎都爱上了征婚。继私募顶流李蓓,基金经理刘俊文之后,卖方也开始公开征婚了,金融圈征婚在此刻齐全了。
不过,相较于李蓓和刘俊文,这次卖方的征婚明显多了些波诡云谲、尔虞我诈,征婚内容看的我感觉在看谍战片,金融圈周围都那么多算计吗?让一篇征婚稿把间谍、杀猪盘、心机女、女拳、小仙女全写了进去。11月8日,一篇公众号的征婚贴刷屏社区网络,标题是《找个女友,一年征婚》,第一句就提到了杠精、喷子、律师函。根据公众号名字,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发贴的主人公正是党崇钰。一个联系方式就提到了心机女、坐探、杀猪盘等等,而且提到如果不怀好意,会让你“后果自负”、“往死里整”。
那么为啥现在金融圈不少大咖都喜欢公开征婚了呢?
![]()
我只写深度分析,金融百万年薪起步的谁的过去不是这样的呢?话说,这个标题看起来像对自己的流量控制力很有自信啊,择时能力登峰造极,也不知道能经历几个小时?
这个市场上,只要一直干活的,你会发现大部分都靠大流,行情一变,α波动大的吓人,没几个是能逆市的,不管买房和卖方,因为又不是只做一次的生意,不停修正观点就可以了,大部分人不看过去的所有!
而卖方聊精准预判的,这不就和李大霄一样么,大的买方首席都是独立判断,基本不看卖方,而既然卖观点,就证明做不了买方操盘,所以,很多时候的行研实际上有些买彩票的味道,买对了,或者有上线消息,就成名了。
![]()
我们金融行业,大部分时候干投资和投行、分析能接触到的人,除了知根知底的同行,就是比自己更有钱的人(客户),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些比自己年纪大很多或者小很多的,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年轻时候是世纪佳缘年费6.8万元的SSVIP,最后我找了世纪佳缘的工作人员。
因此和金融人士最后能结婚的,除了工作同行(包括律师、公务员、政府),大概率就三种人,一种是情绪价值拉满的职业人士;一种是家庭条件很一般,但有差异亲切感的;另外一种,就是土豪或者豪门了,但后者这种,一般要求自己家庭也有实力的,而土豪一般卖相好,概率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诸如杭州萧山之类的地方找上门女婿。
近年来,AI发展迅速,实际上对于靠数据分析的金融行业冲击很大的,前不久的人工智能自主交易大赛,很多AI的表现都比职业操盘手好,更不要说数据分析和实时反映的能力了,因此,心累了,想结婚,也是金融行业周期性转型的反映,上一次大规模的时间是2015-2017年。
我们下面再从经济学角度撤两句这个现象:
![]()
一、行业特性和个人IP流量
有兴趣的可以看我一篇文章《婚姻行为真的是「自由选择」吗》,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看,受限于圈层,金融行业的高压环境和社交局限性,迫使从业者寻求更直接的婚恋筛选机制。
从数据上看,金融从业者相亲成功率从 2019 年的 68% 骤降至 2023 年的 29%,但2025年算一个小回暖期!造成这个现象的核心矛盾在于时间成本与精准匹配的冲突,也有行业环境和个人心态的群体症候。
党崇钰在征婚启事中强调「人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求对方「能鞭策我管事但不打压权威」,这种类似商业合作的表述,实际上是将金融领域的尽职调查思维迁移到婚恋市场 , 通过公开专业能力背书(如择时能力)和明确需求清单(如学历、性格),快速过滤不符合条件的对象,降低试错成本。
这种策略在经济学上符合信号传递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婚恋市场中,从业者通过展示职业成就(如择时能力、学历背景)向潜在伴侣传递自身价值,以弥补因工作繁忙导致的日常接触不足,本质上是利用行业专业形象增强可信度。
![]()
其次,当下大部分的金融人士都有自己的个人IP,公开征婚已成为金融圈人士跨界破圈的新兴手段。
党崇钰将「择时能力」与择偶标准挂钩,表面上是自夸,实则是将专业能力符号化,通过婚恋话题制造舆论焦点,加强自己的标签搜索量。这种操作与此前李蓓因征婚贴引发 10 万 + 阅读量的逻辑如出一辙,都是利用公众对金融精英私人生活的猎奇心理,实现个人品牌的低成本曝光,如果不这样,光这个流量费100万都挡不住。
而从市场营销角度看,这种行为属于事件营销。在金融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卖方分析师需要通过差异化手段建立个人 IP,本质上是将自己包装成兼具专业能力与独特魅力的「稀缺标的」,从而在买方(恋市场)和卖方(职场)两端同时提升议价权。
所以,金融做久了,满脑子都是值不值和怎么放杠杆的问题,想要情绪化满足的男女,不适合找金融从业人士,尤其是找投行和分析的,当然理智型的非常适合,会实现资产放大的能力!
![]()
二、婚恋市场的资源配置逻辑
金融圈的婚恋观呈现明显的价值交换理性化特征,金融圈相亲存在严格的鄙视链,从业者倾向于用量化指标(如学历、资产、职业稳定性、家庭背景)进行匹配,这种标准实际上是将婚恋视为人力资本的强强联合,同时证明还不够自信,因为还在想着资产重组做大的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性化趋势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尤为显著。根据,金融降薪潮导致从业者的婚恋市场价值重估,党崇钰在征婚启事中多次强调「发量充足」、「肌肉健硕」、「显年轻 10 岁」,正是针对这种市场变化,通过展示健康状态和外貌优势,弥补行业光环消退带来的吸引力下降,不过说实话,我这种卡拉米是没这个脸这样卖数据的,不过也就拿不到这种流量红利。
更别说,把自己的私人事务演变为公共传播事件,你说征婚在专业平台也就算了,他还通过凤凰网、雪球等平台扩散,让自己择偶标准成为全网讨论焦点,甚至引发对其专业能力的质疑,这种「黑红也是红」的传播效果,一般人的心理素质确实接受不了。
有一种“盖尔.沙普利”的理论味道,质量不够,数量来凑,只要更努力,人多了后,离最后的终极目标就更近了!这就是经济学中“选择集合”和“机会成本”的问题
![]()
最后,党崇钰在征婚启事中提及「2028 年全球金融危机」,这种无非就是卖自己的志同道合观点了,在相亲时说这个,吸引的我估计都是同行,把自己的婚恋选择与长期经济预期绑定,是不是想说,想通过伴侣的资源整合增强自身的抗周期能力?
所以,在我看来,金融圈大咖的公开征婚,本质上是用理性工具解决感性问题的尝试。从业者试图通过量化标准、专业背书和品牌营销,在婚恋市场中复制职场上的成功逻辑。然而,这种模式也暴露出深刻的悖论:婚姻也不是一场交易,荷尔蒙经济只是博弈论框架下市场行为经济学的一种衍生。大家今天能坐下来聊,是因为婚姻处于市场经济状态,因此有自由选择,如果是包办婚姻时代,即计划经济,那聊都不用聊了!
过度理性化的择偶策略,最终可能导致情感价值的空心化,然后你是巨蟹座也就算了,其余的星座怕不太会为了家庭去妥协这种反差!
我最后感慨一句,在资本主导的社会中,连爱情都已经难以逃脱市场化定价的逻辑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