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一边狂囤全球近九成新增石油库存,稳住油价当“压舱石”。
一边却大幅削减俄油进口,被疑“疏远莫斯科”—是中国战略转向,还是精打细算的能源棋局?
![]()
最近,中国悄悄收了全球近九成的新增石油库存,成了今年油市最大的“接盘侠”。
另一边却有消息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少了一半。
这一来,不少人开始猜:难道中俄关系出问题了?
其实这事远没那么简单,既不是中国“变心”,也不是俄罗斯“断供”。
![]()
中国“囤油潮”
2025年,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中国日均进口原油超过1100万桶,这一规模超过沙特阿拉伯单日产量。
更引人注目的是,上半年全球新增石油库存中,90%被中国吸纳,仅3月份中国囤油速度就达到日均140万桶,相当于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
![]()
2025年1月1日,中国首次将“战略石油储备”写入法律条文,明确国家和企业均需承担储备义务,这一法律条款的出台,为中国的石油储备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引。
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2025年新增11座石油储备基地,总容量达1.69亿桶,全国储油能力接近20亿桶,而实际使用率仅六成,仍有充足储备空间。
![]()
这意味着中国在石油储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弹性,能够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灵活调整储备量。
从地缘政治风险角度来看,全球局势动荡加剧,能源供应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黑海地区由于地缘冲突,石油运输受阻,大量的石油无法顺利运出;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威胁着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重要石油运输航道的安全。
一旦该航道出现问题,全球石油供应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美国对敏感地区的能源制裁持续加码,使得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
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超过70%,供应链中断风险客观存在。通过扩大储备,中国将石油储备天数从110天提升至180天,即便面临全球断供,也能保障半年内能源稳定供应,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此外,石油作为硬通货,具备对冲美元波动的属性。近年来,美元汇率剧烈波动,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
将部分外汇资产转化为实物石油储备,比纸面财富更具安全性。中国持续采购石油,不仅提升了产油国生产意愿,还增强了全球能源市场稳定性,重塑了油市供需格局。
当国际油价因各种因素出现大幅波动时,中国的庞大储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价格,避免油价过度上涨或下跌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
俄油进口下降
尽管中国整体原油进口量增长,但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却出现明显下降。2025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石油7404.6万吨,同比减少8.1%;液化天然气供应499.2万吨,同比下降16.6%。这一变化背后,是市场供需关系与贸易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
从价格因素看,2025年国际油价处于近五年低位,9月份中国原油进口单价为504美元/吨,约68美元/桶。俄罗斯原油因运输成本、品质差异等因素,价格优势有所减弱。
![]()
俄罗斯的石油运输需要经过一定的路线,运输过程中的费用会增加石油的最终成本。
而且,俄罗斯原油的品质与其他产油国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某些特定的炼油需求下,其竞争力不如其他国家的原油。
![]()
与此同时,中国炼油行业需求回暖,对重质原油需求增长,加拿大、厄瓜多尔等国原油进口量提升,导致俄罗斯原油占比相对下降。这些国家的原油在品质和价格上更能满足中国炼油行业当前的需求,因此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中俄能源合作正从传统管道运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25年5月,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愿将对华石油年供应量增加250万吨,但需通过哈萨克斯坦扩大出口,涉及管道运输技术方案调整。
![]()
这一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投入,在调整过程中,石油供应量可能会出现波动。此外,双方在北极航道、林业、农业等领域合作深化,能源贸易占比相对稀释。
北极航道的开发为中俄能源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双方在航道建设、船舶运输等方面开展合作,分散了对传统能源贸易的依赖。
![]()
在林业和农业领域,双方的合作不断加强,农产品和木材的贸易量增加,使得能源贸易在整个中俄贸易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能源合作并未因进口量波动而减弱。2025年11月,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明确,双方将继续巩固各领域协作,推动务实合作提质升级。
![]()
在能源领域,双方同意深化北极航道合作,提高北极航行安全与货运量竞争力;加强林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木材深加工等投资合作;扩大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合作,为能源贸易提供补充。
这些合作举措表明,中俄能源合作正在向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拓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石油贸易。
![]()
中俄能源关系的“压舱石”
中俄能源合作不仅限于双边贸易,更在多边框架下深化。2025年,中俄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加强协作,共同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稳定。
双方联合抵制篡改二战历史、破坏联合国宪章的行径,为能源合作奠定政治基础。在国际能源市场中,政治稳定是合作的重要前提。
中俄通过在多边机制中的合作,增强了彼此的政治互信,为能源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
在技术层面,中俄能源合作向高端领域延伸。双方鼓励围绕种质资源、畜牧兽医、植物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在动物疫病防控、诊断技术、兽药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共享成果。
虽然这些领域看似与能源合作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它们为能源合作提供了背后的技术支持。例如,在能源开发过程中,需要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和诊断技术的研究可以为能源开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员健康提供保障。
![]()
此外,自动驾驶跨境货物运输、智慧海关合作等新模式逐步落地,提升能源运输效率与安全性。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运输的影响,提高运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智慧海关合作可以加快货物的通关速度,减少能源在运输过程中的滞留时间。
![]()
结语
中俄能源合作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双方在环保领域开展常态化合作,深化跨界水体水质监测、防洪合作,加强东北虎、东北豹等物种保护。
能源开发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中俄通过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可以减少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交流,推动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国家公园的建设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能源开发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建设可以合理布局能源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结语:
中国“囤油潮”与俄油进口下降,是能源安全战略与市场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中俄能源合作不仅未因短期波动减弱,反而在多边协作、技术升级、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深化。
这一合作模式不仅为双方能源安全提供保障,也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未来,中俄将继续以务实态度推动能源合作,为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格局注入稳定力量。
官方信源与数据支撑
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1-9月俄罗斯对华石油供应量减少8.1% 天然气减少16.6%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534705&comments-container 国家能源局:中国石油储备能力与能源安全战略 https://news.sohu.com/a/950510032_122406630 新华社: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7914617795072460&wfr=spider&for=pc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