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安全要求及应用规范
(一)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的设置与管理
1. 核心要求:通过科学设置、规范维护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实时监控泄漏风险,预防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2. 具体规定与适用场景
- 设置场所:覆盖生产装置(反应釜、管道接口、阀门密封处等)、储运设施(储罐区呼吸阀、装卸站台鹤管连接处、气瓶存放间等)、受限空间周边(污水池、地下管沟、封闭仓库入口及内部)、特殊作业区域(动火点30米范围、临时卸料点等需临时增设便携式设备)。
- 安装规范:根据气体密度确定高度——检测比空气重的气体,探测器距地坪0.3m-0.6m;检测比空气轻的气体,探测器宜安装在高处(如距屋顶0.3m-0.6m)。
- 设备维护: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清洁传感器、检查线路连接)和检测校准(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做好记录并由专人签字,保证设备24小时正常运转。
3. 日常实用要点
- 遵循“有泄漏可能必设装置”原则,对易泄漏点逐一排查覆盖。
- 对照气体特性标识,定期核查探头安装高度是否精准(如液化石油气探测器需贴近地面,天然气探测器需靠近顶部)。
- 每周至少手动测试1次报警功能,每月校准1次传感器,确保响应灵敏。
4. 常见违规风险:未按场所需求设置装置、安装高度与气体密度不匹配、设备故障未及时维修导致报警失效。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与管控
1. 核心要求:在爆炸危险区域使用符合标准的防爆电气设备,杜绝点火源引发事故。
2. 具体规定与适用场景
- 适用场所:爆炸气体环境(0区/1区/2区,如甲、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压缩机房)、可燃性粉尘环境(20区/21区/22区,如面粉加工车间、煤粉仓)、混合危险区域(同时存在气体与粉尘的场所,按更高防爆等级要求)。
- 选用规范:设备设计、选型、安装需符合防爆标准(如Ex dⅡBT4等标识),且防爆等级与区域危险程度匹配(如1区需使用隔爆型,2区可使用增安型)。
3. 日常实用要点
- 明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张贴标识并定期复核范围。
- 检查设备外壳是否有清晰的Ex防爆标志及防爆等级标识,严禁使用无标识或标识模糊的设备。
- 严格管控防爆区域内工器具,禁止带入普通手机、相机、手电筒等非防爆设备。
4. 常见违规风险:防爆等级与区域危险程度不匹配、在防爆区域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外壳破损未及时更换导致防爆性能失效。
![]()
二、日常管理与隐患防控
(一)主体责任与全员管理
1. 建立与岗位匹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气体检测、防爆设备管理的岗位责任(如操作工负责日常检查、维修工负责定期维护)。
2. 定期开展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掌握:
- 本岗位气体泄漏风险及报警器报警信号含义;
- 防爆设备使用禁忌(如不得随意拆卸防爆外壳);
- 劳动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静电服等)的正确佩戴方法。
(二)特殊作业安全管控
1. 动火作业:作业前30分钟内检测作业点及周边可燃气体浓度,确认低于爆炸下限的25%,办理动火许可证后实施,全程专人监护。
2.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先隔离、清洗、置换空间内介质,检测氧气含量(19.5%-21%)、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浓度,合格后办理许可,作业时持续通风并实时监测气体浓度。
(三)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 采购与安装:新增设备需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如GB/T 45524-2025)的产品,由具备资质的单位安装,留存选型、安装档案。
2. 备品备件储备:储备足量探测器传感器、防爆灯具等易损部件,确保故障时4小时内完成更换。
3. 隐患排查清单:将“报警器未报警”“防爆设备标识缺失”等问题纳入日常排查,发现后立即整改,重大隐患24小时内上报监管部门。
![]()
三、应急处置流程
(一)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报警处置
1. 立即响应:现场人员立即停止作业,佩戴防护用品(有毒气体环境需穿防护服、戴空气呼吸器),通过应急广播通知周边人员沿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2. 原因排查:专业人员携带便携式检测仪进入现场,定位泄漏点(如阀门松动、管道腐蚀),严禁无防护直接接触泄漏源。
3. 控制泄漏:关闭泄漏区域进出料阀门,压力容器泄漏需通过泄压阀缓慢降压,禁止盲目封堵。
4. 通风置换:开启防爆风机强制通风,待气体浓度降至安全值(可燃气体<爆炸下限25%,有毒气体<职业接触限值)后,方可进行维修。
5. 复盘改进:记录报警时间、浓度、处置过程,分析泄漏原因,增加该区域巡检频次(如从每日1次增至每2小时1次)。
(二)防爆电气设备故障/违规处置
1. 紧急停机:发现设备外壳破损、密封失效或非防爆设备进入防爆区时,立即切断区域总电源,停止所有作业,撤离人员。
2. 区域隔离:设置警戒线,悬挂“禁止入内”“严禁动火”标志,禁止穿带钉鞋、使用非防爆工具进入。
3. 专业处置:由防爆设备维修资质人员更换部件,确保修复后防爆性能达标;移除违规设备,经检测确认区域安全后恢复供电。
4. 追溯整改:核查设备采购档案,确认是否选型错误,对责任人开展防爆知识再培训。
![]()
四、典型事故隐患案例警示
1. 报警器失效:某加油站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长期未维护,处于故障状态,泄漏时未报警,被责令整改并罚款。
2. 探头安装错误:某医药公司易制毒车间,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探头安装高度1.2米,无法检测泄漏气体,被判定为重大隐患。
3. 防爆等级不足:某涉氢生产区使用防爆等级低于ⅡCT4的设备,遇氢气泄漏可能引发爆炸,被要求立即更换。
4. 未设有毒气体报警:某气体公司变压吸附区域未设置一氧化碳报警器,员工中毒后才发现,被立案查处。
总结
本指南通过“设备规范+日常管理+应急处置”全流程管控,实现“技防(设备)+人防(责任与培训)+联防(应急联动)”一体化防控。企业需严格落实各项要求,定期演练,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筑牢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领域的安全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