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就是听课免费领鸡蛋、粉条等,后来我母亲竟信了对方说的话,交了3980元,拿了两罐驼奶粉回来……”近日,沧州新华区居民卢某向记者反映,她的母亲王某贪小便宜,疑似陷入消费陷阱。虽然最终追回了钱款,但是她希望通过她母亲的经历,提醒更多老年人警惕此类“免费送”背后的套路。
听课领礼品
商家还提供早餐
半个月前,市区卢某的母亲王某从邻居处得知,运河区南环路边一家门市有“免费领鸡蛋”的活动,便主动加入。王某每天清晨就出门去听养生课,除了免费领鸡蛋,还领回了粉条、电热水壶等礼品,还在活动现场免费吃早餐——两个烧饼加一袋榨菜。王某每天在那里一待就是一上午,到中午才回家。
眼见母亲一连几天都带着免费的礼品回家,卢某察觉到了异常,多次提醒母亲不要大额消费,小心陷阱。每一次,王某都用“都是免费给的”回应。
几天后,赶上卢某歇班,她的母亲突然回到家,放下礼品便急匆匆出门。卢某追赶不及,打电话也无人接听。
自从卢某的父亲去世后,卢某为照顾母亲情绪,只要母亲开心,花些钱她也不在乎,就怕母亲被骗。虽然卢某一再提醒,但是一直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为两罐奶粉
借给商家3980元
当天中午,王某返回家中。卢某像往常一样例行询问母亲是否花了钱。王某的回答让她瞬间紧张起来。原来,王某当天上午听信商家“借3980元,只用一天,送两罐驼奶粉”的话,给商家交了钱,还认为对方只借钱用一天,给两罐奶粉很划算。
“需要钱应该向银行贷款,怎么可能找老人借钱。”卢某意识到母亲可能被骗了,当即带着母亲,拿着之前领的鸡蛋、粉条、电热水壶等礼品,与商家交涉要求退钱。
卢某回忆,当时,活动场地内空荡荡的,除了几十把凳子和一个小黑板,没有任何摆设,一看就不像正规公司。在她的要求下,商家当场退了钱。
卢某告诉记者,她认为她的母亲极可能落入了骗局。虽然钱追回来了,但是她希望通过这件事提醒更多老年人保持警惕,不要因贪小便宜吃大亏。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沧州市老年协会相关负责人。这名负责人介绍,类似事件背后可能存在两种套路。一种是通过反复借钱赠送礼品,获取老年人的信任,降低老年人的防范意识,最终卷款跑路,实现诈骗的目的。另一种同样是通过借钱赠送礼品的方式获取老年人的信任,通过诱导、欺骗老年人的方式销售产品,达到牟取利益的目的。
诱导消费构成欺诈
受害者可依法维权
记者就王某的经历采访了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秋阁。张秋阁表示,王某参与的活动举办方已涉嫌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可依法维权。
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如果商家以“免费领礼品”“听课送福利”为诱饵,逐步诱导老年人支付高额费用购买商品(如驼奶粉、保健品),并虚构“借钱用一天”等理由,使老年人陷入错误认识而支付款项,就属于消费欺诈。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要求商家退款后,可向商家主张支付价款3倍的惩罚性赔偿。
如果商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多名老年人钱财且累计达到立案标准(各地数额标准不同,通常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则可能涉嫌诈骗罪。消费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张秋阁提醒广大老年人:面对“免费”“赠送”“限时优惠”等营销噱头,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其背后隐藏的销售目的。消费过程中,要注意保留付款凭证、收据、宣传单、聊天记录等证据。一旦发现被骗,可通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向公安机关报案、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唐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