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林士清】
“一键登记投诚”“一键呼叫解放军”“申请回归祖国”“推荐他人获得积分奖励”“申请大陆身份证”……
近日,一款名为“归家APP”的应用程序在台湾地区社交平台上掀起热议。根据网友们拍摄的视频,这款APP允许台湾民众通过手机轻松完成一系列与回归祖国相关的操作。
![]()
在互联网上流传的“归家APP”页面 图自:社交媒体
随着岛内部分媒体渲染报道,加上主管机关展开查证过于片面,导致整起新闻事件的轮廓显得扑朔迷离。岛内“陆委会”指出,目前在海峡两岸的主要应用商店皆未发现“归家APP”可供下载,其所谓的“功能界面”多为截图流传,来源不明且未经验证。至于传闻中“已有数万人登记”的说法,民进党当局研判属于“境外假讯息”或“认知作战”的一环,意图“借资讯混淆扰乱民心”。
然而,“归家APP”在目前可查的公开资讯中,更像是一场真假难辨的资讯事件。它或许存在于部分社群链结与匿名网站中,但尚无证据显示其为可运作的真实应用程序,显现出民进党当局过于心虚、太过矫枉过正。
传闻的“使用体验”:截图多于实测
由于“归家APP”程式并未在Google Play或App Store上架,坊间关于其“使用体验”的描述,大多来自网上贴文与未经验证的截图。
据传,其界面设计包含“实名登记”、“身份证号输入”“居住地选择”等栏位,并设有推荐机制,拉人可获红包、礼品或积分奖励。部分流传版本甚至声称,用户可“申请中国大陆身份证”或“直接呼叫解放军接应”,此类说法虽然引发关注,但也因过于夸张而被视为假信息的特征之一。
![]()
网上流传的视频截图显示,“归家APP”还包含身份登记、附近归家者热力图和城市归家热度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无可验证的使用案例、资讯安全检测报告或服务器资料披露。“归家APP”无论是隐私条款、资料权限还是技术细节,皆未被媒体或民间资讯安全团体确认。从现有迹象研判,这类“使用体验”的描述更像是一种社群流传的想象,而非经过实际操作的用户回馈,被恶意地贴上“抹红”和“统战”的标签。
从事实层面观察,“归家APP”的确存在“政治诉求导向”的内容,如果这些讯息被组织化散播,可能是民进党当局企图将此款APP构成一种“认知作战”策略,但若直接断言它已成为大陆主导的统战工具,则言之过早。
然而民进党当局已经紧张万分,他们动用公权力资源,试图将一款尚未证实真实存在的应用软件,定性为危害台湾安全的“假讯息”源头。不仅迅速展开查证,还通过岛内媒体大肆渲染其“危险性”。在民进党长期操弄“台独”议题、进行分裂活动的背景下,他们害怕台湾民众对大陆产生认同和向往之情,所以对“归家APP”这类带有回归祖国导向的内容如临大敌。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匆忙将“归家APP”定性为危害台湾安全的“假讯息”源头,并通过媒体大肆渲染,其目的无非是制造恐慌氛围,转移民众视线,巩固自身的政治利益。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台湾民众的知情权,也进一步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
避免封锁误解,重建互信与透明
过往民进党当局动辄限制中国大陆的影音平台或社群帐号,多以“防渗透、防认知作战”为由。然而,当判断依据不透明、程序欠缺外部监督时,公权力的扩张便难免引发疑虑。
此番也是如此,岛内民众不禁质疑:如果行政部门仅以“可能涉中资”“可能危及安全”为由,即下令封锁或下架应用程序,社会自然质疑:这样的标准是否过于宽松?是否可能以政治判断取代技术审查?如此一来,“言论自由”又何在?
涉及海峡两岸之间的资讯流动,长期存在政治敏感性。“归家APP”号称能协助台湾民众返乡探亲、促进交流,却因资讯安全疑虑遭封锁,正突显此种两难:如果全面封锁,固然能阻断潜在风险,却也可能削弱民间互动与理解;若完全开放,又会给民进党机会进行政治操弄。
正是“信任缺口”,导致两岸社会普遍对涉及对方的数字治理,既缺乏信任又拒绝透明。结果是,双方陷入“越管越紧、越禁越疑”的循环。事实上,台湾大可以自信、大方,对APP政策管制方向或可转向“资讯风险透明化”:以技术检验取代政治判断,建立资讯安全合作与资料稽核机制。让交流在制度与监督之下进行,而非陷入“要封或不封”的对立。
“归家APP”的风波不仅是科技事件,更揭露台湾社会对“国家认同”差异的张力。部分民众认为当局过度防范,易陷入“反中即正确”的思维;另一些人则主张在“外部渗透”风险仍高的前提下,防线愈高愈安全。
上述分歧反映出台湾社会的“安全焦虑”与“认同焦虑”并存。一方面,对外的不安全感使社会倾向防御;另一方面,台湾的社会体制又要求开放与多元。如果政府缺乏透明沟通机制,民众就容易以立场取代事实,以情绪取代判断。
面对“归家APP”的争议,真正值得关注的,不在于民进党当局一次性的封锁决策是否正确,而在于台湾社会能否建立一套可持续、可对话的资讯治理机制。若处理方式过于急促或欠缺沟通,不仅可能被外界解读为“政治审查”,更容易让两岸关系在误解中进一步恶化。
![]()
国台办发言人张晗11月5日表示,“归家”应用软件为网友的个人创意,反映出两岸同胞期盼早日团圆的共同心愿和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热切期盼。民进党当局以所谓“认知作战”说法上纲上线,煞有介事对大陆攻击抹黑,无非是想制造台海紧张气氛,升高两岸对立对抗。
换言之,真正的防护并非“阻断一切”的封锁,而是建立透明、可验证、可对话的制度。唯有如此,台湾社会才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持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正向基调,避免因误解与不信任而使问题政治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借此次事件看到了岛内民意的转变,不少台湾民众对于民进党当局这种动辄封锁、缺乏透明度的做法开始产生抵触情绪。他们渴望了解真实的信息,而不是被片面、带有政治目的的宣传所左右。只有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增进两岸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误解和偏见。
而且,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大陆的信息,了解大陆的发展变化,这种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法被长期封锁和抑制的。民进党当局如果继续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封锁手段,不仅无法达到其所谓的“安全”目的,反而会进一步失去民心,让台湾社会陷入更加分裂和对立的局面。
![]()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