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华为Mate60Pro突然上线开售,瞬间引爆全球市场,消费者拆解后发现,这款手机搭载的麒麟9000S处理器,竟是中芯国际采用国产工艺制造的7纳米芯片。
这一突破让美国商务部紧急启动调查,却最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精心构建的技术封锁网,出现了致命缺口。
就在外界争论中国如何实现这一奇迹时,一位半导体行业泰斗的发声给出了答案。
被誉为“浸没式光刻之父”的台积电前研发副总林本坚直言,中国用现有深紫外设备就能造出5纳米芯片,美国的限制纯属徒劳。
![]()
林本坚
一部手机引爆的技术地震
华为Mate60Pro的横空出世,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激起层层涟漪。发售当天,线下门店排起长队,线上商城瞬间售罄,甚至出现了加价数千元的黄牛交易。
但真正让行业震动的,不是销售热度,而是芯片背后的技术突破。
专业机构TechInsights对其进行拆解后,发布了一份长达20页的分析报告,报告显示,这款芯片采用的是中芯国际自主研发的N+2工艺,实际性能已经接近5纳米级别,与苹果A15不相上下。
且制造这款芯片的设备,也并非全球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而是荷兰ASML生产的深紫外光刻机。
![]()
深紫外光刻机
这一发现让美国的制裁政策陷入尴尬,2022年以来,美国不仅禁止向中国出口极紫外光刻机,还联合荷兰、日本限制深紫外光刻机的对华出口,试图从设备源头阻断中国先进制程的研发。
但麒麟9000S的出现,直接证明了封锁策略的失效。
此时,林本坚的公开表态更具说服力,作为浸没式光刻技术的发明者,他对光刻机的技术极限了如指掌。
他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厂商通过多重曝光技术和材料调整,已经把深紫外设备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7纳米只是开始,5纳米技术上完全可行。
![]()
林本坚
改变全球光刻机格局的男人
能让全球半导体行业信服的声音寥寥无几,林本坚无疑是其中之一,他的权威性,并非来自职位头衔,而是源于四十余年深耕行业创造的一系列奇迹。
1942年出生于越南的林本坚,祖籍广东潮汕,1963年从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赴美国深造,1970年获得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加入IBM公司,一待就是22年。
在半导体产业刚起步的年代,他从1.25微米分辨率开始钻研,一步步将光刻精度优化到0.35微米,积累了数十项核心专利,成为行业公认的光刻技术权威。
![]()
林本坚
1992年,50岁的林本坚离开IBM创办咨询公司,彼时全球光刻机市场被日本尼康和佳能垄断,荷兰ASML还只是个追随者。
当所有巨头都在死磕157纳米波长的干式光刻技术时,林本坚却另辟蹊径,提出用纯水代替空气作为光刻介质的创新思路。
他通过上百次实验证明,193纳米波长的光线经过水的折射后,等效波长可降至134纳米,大幅提升光刻精度。
![]()
林本坚
2000年,张忠谋三顾茅庐请林本坚加入台积电,在这里,林本坚正式推出浸没式光刻技术,ASML果断采纳这一方案,研发出新一代光刻机。
台积电率先使用该设备实现90纳米制程突破,一举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ASML也凭借这项技术逆袭,超越尼康和佳能成为全球光刻机霸主。
这位曾改写全球光刻机格局的技术泰斗,对中国芯片突破的判断,自然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话语权,他的发声,本质上是基于技术规律的客观判断,也让外界看清了中国突破的技术逻辑。
![]()
林本坚
旧设备如何造出先进芯片?
在半导体行业,一直流传着“得光刻机者得天下”的说法,全球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售价超过1.2亿美元,且被ASML垄断,美国通过出口管制禁止其对华出售。
但林本坚的研究早已证明,设备并非决定制程的唯一因素,技术创新同样能打开突破口,林本坚发明的浸没式光刻技术,为中国提供了关键思路。
其核心原理并不复杂,利用水的折射率高于空气的特性,在光刻机镜头和晶圆之间注入纯水,让193纳米的深紫外光经过折射后,实现更高的分辨率。
就像我们用放大镜聚焦阳光时,在镜片与物体之间加入水,焦点会更集中一样。
![]()
光刻机
中芯国际使用的ASMLTwinscanNXT:2000i光刻机,就是基于这一技术的深紫外设备,其分辨率≤38纳米,原本只能满足28纳米制程的生产需求。
但中国工程师通过多重曝光技术,将一个精细图案拆分成多个简单图案,依次曝光到晶圆上,相当于用普通画笔通过多次描绘画出工笔画。
具体到5纳米制程,需要采用四重曝光技术,这对工艺控制的要求极高,每一次曝光的偏差都不能超过1纳米,相当于在足球场大小的场地里,让足球精准落在指定的硬币上。
![]()
光刻机
初期良率仅为65%,意味着每生产100颗芯片,就有35颗无法使用,但通过持续优化工艺参数,中芯国际最终将良率提升至可商业化的水平。
不仅如此,这款设备在荷兰2023年初实施出口限制前,就已经通过合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
林本坚在台湾清华大学的课堂上曾分析,中国工程师对设备的改造和工艺的优化,已经超出了设备厂商的初始设计预期,这种创新能力才是突破封锁的核心动力。
![]()
光刻技术
结语
未来的半导体行业,将不再是单一国家的垄断游戏,而是全球创新力量的共同舞台。
中国芯片产业从追赶到突破的历程,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林本坚所说,创新不靠垄断,靠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这或许就是中国芯片突破给世界的最大启示。
信息来源:台积电前研发副总林本坚:中国可继续推进到5nm制程,美国的限制是徒劳的!
彭博社 2023-10-30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