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全面绿色转型提速 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0
分享至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五年。面向“十五五”时期,绿色转型进入系统深化、拓面提质的新阶段。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没有改变,推进“双碳”目标更具紧迫性与艰巨性。在新征程上逐“绿”前行,仍需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更系统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与必然要求。这场深刻变革正全面提速,旨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铺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明底色。

“十四五”时期全面绿色转型加速推进

“十四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五年。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从空间布局的统筹优化到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再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立柱架梁、纵深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底。

夯实生态基底,统筹“三生”空间布局。空间格局优化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目标的系统性再配置过程,其核心在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布局。

国家层面,通过深化“多规合一”改革、落实“三区三线”(城镇、农业、生态)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制度安排,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环境管理,为发展划定“底线”和“边框”。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了30%,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都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共治的区域协同机制也不断完善,全国已建立30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了区域资源共享与发展共赢。

地方层面,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生态特征,积极探索空间重塑的多样化路径。比如,浙江开化立足钱江源生态本底,构建起科学分区、精准施策的空间管控体系,在空间开发更加集约高效的基础上推进国家公园城市建设;贵州毕节作为典型的岩溶山区,以开发扶贫实现经济建设、生态资源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整合,推动生产、生活空间布局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应,拓宽“两山”转化的实践路径。

激活发展动能,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锚定“双碳”目标,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减量”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增量”双向互促、协同发力,激活发展动能。

节能降碳持续深化,传统产业加速绿色重构。“十四五”以来,截至2025年9月,共有1.98亿吨焦化产能、1.1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00多台燃煤锅炉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节能降碳的政策推力与市场拉力共同倒逼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在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中实现竞争力重塑,涌现出以浙江永康“五金之都”、汾渭平原低碳乡村等绿色转型为代表的地方实践,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成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绿色转型的新动能。目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约11万亿元,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蓬勃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以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为例,智慧绿洲聚焦“生态+”“绿色+”“智慧+”三大创新领域,已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生态环保等领域形成集聚效应,为区域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智赋能增效,生产方式创新变革。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推动生产方式创新变革。在绿色技术创新支撑生产端减碳增效的同时,要素创新性配置正推动资源环境要素畅通流动。

在生产端,数智技术成为绿色创新“助推器”。依托大数据分析与前沿信息技术,企业能够精准识别生产流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从而实施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加速企业侧减碳增效进程。同时,企业间数据资源共享和标准体系共建为协同创新提供支撑,促进绿色创新网络形成,推动产业整体向低碳化、智能化跃升。

数智化推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正被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全国碳市场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与精准分析,促进资源要素向绿色领域集聚。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对实现相关资源环境目标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

凝聚低碳共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需求侧的行为转变为绿色转型提供了另外一种路径方案,通过引导绿色消费、提升公众参与质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绿色消费持续释放新活力。在政策引导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撬动绿色消费动能,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绿色商圈等绿色消费新场景不断拓展,带动绿色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2024年,中国绿色消费市场规模已达5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10%,绿色发展理念正转化为社会共识。

公众参与亦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机制创新与多元共治推动绿色理念融入集体行动,“河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创新将生态环境保护从政府单向管理转变为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态实践,进博会、消博会等大型展会也正积极践行“零碳零塑”与绿色办展理念。此外,各地还通过环境信息公开、碳普惠、绿色积分等机制,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绿色行动网络。

“十五五”继续逐“绿”前行

面向“十五五”时期,绿色转型进入系统深化、拓面提质的新阶段。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没有改变,推进“双碳”目标更具紧迫性与艰巨性。在新征程上逐“绿”前行,仍需多方面持续发力。

推动城镇空间集约化发展。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把空间结构调整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空间规划与环境管控衔接,以高质量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集约内涵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提升空间品质,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探索产业转型差异化路径。在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区域绿色转型方向与重点。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在前沿科技与新兴产业领域率先突破,引导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增效,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推进生产技术协同化创新。一方面,加快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重塑生产体系,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另一方面,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形成多元协同、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

倡导生活方式低碳化转变。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创造更多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新消费场景和新社交场景。发挥绿色金融工具的引导作用,将碳积分与地方绿色信贷、绿色消费券、供应链招标等机制联动,推动相关产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使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46779文章数 5937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