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只不过,很多人发现,这两年,似乎参加长辈葬礼的次数变多了。
![]()
其实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整个社会真的在经历一个时代性的变化,你会发现,医院走廊里排队等床位的老人越来越多,以前满满当当的教室,现在却冷清了不少。
这些零零散散的日常细节,拼起来就是一幅正在发生的巨大图景:一边是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另一边是新生儿数量越来越少。
两个趋势加在一起,形成了今天中国正在面对的“人口双重奏”...
![]()
历史回声
说到死亡,大家心里都难免会沉重,但现在这波“死亡人数高峰”并不是因为医疗水平下降或社会出了什么大问题,恰恰相反,这是现代化的成果所带来的副作用。
![]()
建国初期,一个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如今已经超过七十八岁,等于每个人都多活了四十多年,这本身就是医学、生活环境、营养条件改善带来的巨大进步。
寿命延长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死亡从“随时可能发生”,变成了“集中在老年阶段发生”。
而这一波正好赶上六七十年代的“婴儿潮一代”开始集体步入高龄,那个时期,几乎每年都有两千多万婴儿出生,1963年更是接近三千万。
![]()
这么庞大的一代人,如今整体都过了花甲,这相当于一块巨大的人口方阵排队到达生命的终点线,自然会造成死亡人数在未来几十年持续上涨的趋势。
所以去年中国死亡人数超过一千一百万,其实只是这条大曲线的开头而已,它就像历史的回声一样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响亮。
而理解了它的来源,也就能知道:这不是灾难,而是一代人的生命周期走完后必然出现的宏观现象。
![]()
与越来越多老人步入生命晚期对应的,是新生儿数量的明显下降,从2022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形势。
2也就是说,中国第一次进入了“新生儿少、老人多”的时代,这个“空谷”的背后,并不是年轻人突然“不想生”,而是社会环境和个人压力共同推动的结果。
先看经济账,现在在一线城市养一个小孩,从出生到成年,算上教育、生活、培训、医疗等各项开销,能占掉一个普通家庭六成以上的收入。
![]()
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这不是轻轻松松能负担的“养娃成本”,而是几乎要掏空生活质量的“长期投资”。
再加上房价高企、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很多人甚至连按时休息都成问题,更别提考虑生小孩。
其次是育儿支持体系的缺乏。在中国想找到一个靠谱、安全、收费合理的托育机构,难度不亚于买彩票。
![]()
全国托育床位覆盖率只有大约6%,意味着绝大多数家庭只能靠自己带孩子,尤其是女性压力更大,一旦怀孕、生育、带娃,中断工作、职业停滞都可能接踵而至。
因此很多年轻人觉得:不是不愿生,而是现实不允许,再进一步,是家庭结构的改变。
“421家庭”结构非常普遍:两个人要赡养四位老人,再加上工作压力、房贷压力,已经让人疲于奔命。
如果再生一个孩子,等于是把生活难度直接调到“专家模式”,这也让不少“95后”“00后”逐渐转变观念。
他们更愿意先把自己的生活过稳、过好,而不是再把自己经历过的辛苦传递给下一代。
当老人变多、孩子变少,这两股力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交汇时,就形成了强大的挤压感,这个压力具体怎么体现?
![]()
放在年轻人身上,就是来自生活四面八方的“拉扯”。一边是激烈竞争的职场,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双方父母。
对他们来说,“工作与家庭平衡”早就不是励志口号,而是一个几乎做不到的现实难题。
从社会账本看,养老金压力也在不断累积,现在养老金替代率大约只有45%,也就是说,退休后的收入不足以覆盖实际开销,尤其是医疗成本上涨得更快。
![]()
医疗资源本身也面临“挤兑”:养老院排队、一床难求,殡葬服务在一些地区也需要提前预约,临终关怀服务更是严重缺口。
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农村,情况更加艰难,不过,压力往往也是推动改革和创新的动力。
国家层面已经开始推动对养老体系的升级,例如提出到2025年每个县至少要有一所以照护失能老人、特困老人为主的机构;延迟退休也在推进,既能缓解养老金压力,也让健康的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
市场端,“银发经济”正在成为一个超过20万亿规模的巨大新领域,涵盖健康管理、智慧养老、适老化技术、康养服务等,新的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与此同时,社区和民间力量也在自发成长,很多城市在试点社区养老、互助养老、居家照料服务,这些像毛细血管一样补足了制度层面的不足。
所以,当我们面对历史回声,也要给这一代老人的离场带去应有的体面与温度;面对未来空谷,则要创造更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
让愿意生、敢于生的人真正感到“生得起、养得好”,人口双重奏没有暂停键,但未来如何演奏,取决于现在的每一步努力。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