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会晤,被称为“习马会”。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在“习马会”十周年之际,“京彩台湾”特别策划《“习马会”十年回顾与展望》专栏,再现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展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习马会”开创了两岸领导人会面对话的新模式,树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典范。新模式和新典范是建立在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包含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和平发展、共促民族复兴的核心内涵。过去近十年,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阻碍两岸交流合作,导致两岸关系陷入紧张、动荡的局面。今天回顾和纪念“习马会”更能深刻体会到,由这个政治基础与相关核心内涵组成的两岸关系发展标杆历久弥新,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具有重大引领意义。
首先,“习马会”表明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进行高层交往、开展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经过香港会谈和互致函电,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也是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事务性协商的政治基础。在2008至2016年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了23项协议和系列共识,涉及经济合作、交通运输、医药卫生、打击犯罪、司法互助等,都是建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
“习马会”的举行表明,“九二共识”也是两岸高层交流交往、直接对话的政治基础。“习马会”树立起两岸领导人的会谈模式,既体现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原则,又秉持求同存异的务实态度和互相尊重的平等精神。例如,两岸领导人会面时不提官方头衔而互称先生,交往安排均体现平等规格与互相尊重,自然交流中涉及的政治符号与公共政策议题都得到务实应对。没有基于“九二共识”的政治互信,不可能进行这么平等、务实、灵活的会面交往与意见交换。当下与未来,面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不断挑衅,我们应不折不扣坚持“九二共识”,旗帜鲜明反对“台独”,相信这些将为未来两岸高层交往、务实协商与寻求共识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习马会”坚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增进同胞福祉。习近平在会晤中强调,“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两岸要从历史遗留的政治对立与分治走向完全统一,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让两岸同胞互相认识、互相理解和塑造共同的国家认同。这就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价值所在。马英九同样支持两岸和平发展与交流合作,并且身体力行大力推动。
十年前“习马会”的主题是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十年过后,在两岸关系上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仍然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绿营近年来掀起的“抗中保台”论调在今年的“大罢免”大失败中已被台湾主流民意所否定,而“馆长”陈之汉等“网红”和台湾青年来访大陆,不仅正确认识到大陆全面发展的崭新形象,而且充分感受到大陆民众对台湾同胞的真情实意和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同时对那些劣迹斑斑的“台独”顽固分子,我们还要依法加强惩治和打击力度。相信经过持续交流沟通,特别是数智化时代广泛的信息传播和各领域务实的融合发展,支持两岸和平统一也会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
再次,“习马会”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在社会基层、希望在青年世代。不管是2015年在新加坡的“习马会”还是2024年在北京的“习马二会”,习近平都提出,热诚欢迎台湾乡亲和青年朋友来大陆参观交流,常来常往,越走越亲。他强调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要使两岸基层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十年来,大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大量有力的政策措施,构成绵密的涉台公共政策体系,持续推进两岸青年交流与融合发展。
不可否认,台湾贫富差距扩大、代际福利冲突、家国认同矛盾等问题在岛内政党竞争极化的刺激下,也影响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认知。2014年参加“反服贸运动”的台湾青年受到民进党及其侧翼的误导,盲目抗拒两岸经济合作,甚至被诱导到“抗中”邪路上,结果证明这不仅导致台湾就业流失、收入停滞等福利损失,还掉入因过度“亲美”而遭受美国霸权勒索盘剥的陷阱。近年来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认识到美国并不可靠,而大陆巨大的发展机遇可以成为台湾青年发展的新天地。
2024年4月习近平会见马英九时表示,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持续为两岸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创造更好条件、更多机遇,希望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相依相伴、同心同行,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马英九同样主张青年是两岸关系的希望,认为两岸青年应通过交流互动拉近心理距离,减少误解与敌意,传承中华文化,共同振兴中华。他多次感叹两岸年轻人的互动是“浑然天成、欲罢不能,自然又热络。”
2023年7月和2024年11月,大陆高校师生代表团应马英九基金会邀请两次赴台,受到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学生热烈欢迎,掀起了两岸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网络舆论传播热潮。而台湾网民通过多次观看马英九率领台湾青年访陆以及网红“馆长”在陆直播,已经在重新认识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面貌。这些两岸青年线下线上共情互动、广泛传播的生动案例,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兴力量已经崛起,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积极要素正在积累。今后两岸有识之士应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和平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民族大义,也是时代潮流,应进一步引导两岸青年顺应这个大义和潮流,交流合作,团结共进。
最后,也是在长远的方向上,“习马会”号召两岸同心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马会”揭橥了两岸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纲领。2015年适逢全民族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70周年,习近平当时指出,1945年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我们才洗刷了半个世纪的民族耻辱,透过历史风云变幻可以深切体会到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2024年会见马英九时,习近平指出,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不仅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蓝图,而且创造了许多远超中山先生设想的成就。
马英九同样强调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认为两岸青年交流应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民族认同感。他积极引导台湾青年继承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遗志,热情为大陆师生讲解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勉励两岸青年携手同行共进,做到了民族复兴思想的薪火相传。因此,携手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可以超越任何政治分歧和制度差异,是两岸领导人会面和今后国共两党及两岸高层交往的指针。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80周年,国共两党都举办重要活动隆重纪念。最近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定程序,以国家名义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举办重要纪念活动,体现了牢记历史、不忘先烈、促进两岸相向而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心。这与十年前“习马会”号召的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复兴纲领相呼应。展望未来,“习马会”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祖国完全统一的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光明灿烂。
(作者系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
作者 | 郑振清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