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社交媒体抛出安世半导体问题的声明时,这场原本在产业层面发酵的争议,瞬间被推上国际政治舞台的聚光灯下。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1月7日的回应,像一记精准的直拳,既击中了问题要害,又亮明了中方立场——这场博弈,早已超越企业间的商业纠纷,成为检验全球产业链治理规则的关键战役。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荷兰的“声明秀”:口惠而实不至的表演
卡雷曼斯11月6日的声明,看似态度强硬,实则漏洞百出。这位经济大臣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关注中企权益”,却对荷兰政府10月以来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安世半导体收购案的行为只字不提。更讽刺的是,就在声明发布前一周,荷兰政府刚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安世半导体剥离已收购的荷兰半导体初创企业Nowi的股权——这种“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操作,让所谓“维护市场公平”的声明沦为国际笑话。
![]()
数据不会说谎:自2023年以来,荷兰政府已三次动用《外国投资审查法》干预中企在荷投资,涉及金额超15亿欧元。而同期,荷兰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却同比增长23%,其中光刻机巨头ASML的对华销售额占其全球总量的18%。这种“既要赚钱又要设限”的矛盾心态,暴露了荷兰在半导体产业上的战略困惑——既想保住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地位,又不得不配合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的指挥棒。
二、中方的“豁免牌”:以退为进的战略智慧
与荷兰的“口头表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11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半导体相关出口予以豁免。这一招看似“让步”,实则暗藏玄机:首先,豁免范围严格限定在“非敏感技术领域”,既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供应链稳定的关切,又守住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底线;其次,时间点选择在荷兰声明前三天,相当于提前给对方递了台阶——中方用行动证明,自己才是真正为全球产业链着想的一方。
![]()
更耐人寻味的是,中方在回应中直指问题根源:“造成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的源头和责任在荷方”。这句话背后,是近年来荷兰在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上的“双重标准”:一方面,ASML的光刻机因含美国技术被迫对华断供;另一方面,荷兰政府却默许其他欧洲企业通过“曲线出口”向中国输送关键零部件。这种“选择性执行”的做派,不仅破坏了市场规则,更让欧洲企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据欧洲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因荷兰政策摇摆导致的欧洲企业订单流失,已超过40亿欧元。
三、派员磋商:从“隔空喊话”到“面对面交锋”
中方同意荷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看似是外交常规操作,实则蕴含深意。这一决定至少传递了三个信号:
第一,中方不愿将商业纠纷政治化。安世半导体案本质是企业并购行为,但荷兰政府却将其升级为“国家安全”议题。中方通过邀请磋商,主动将问题拉回商业和法律框架,避免被美国“印太战略”绑架。
第二,中方掌握着谈判主动权。豁免政策的出台,相当于给荷兰递了“投名状”——如果荷方想恢复对华半导体设备正常出口,就必须在安世半导体案上拿出实质性解决方案。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让中方在谈判桌上占据了道德和规则的双重制高点。
第三,中方在给欧洲留余地。当前欧盟内部对华半导体政策分歧严重,德国、法国等国主张“去风险而非脱钩”,而荷兰、立陶宛等国则紧跟美国步伐。中方通过与荷兰直接对话,既是在敲打“刺头”,也是在向整个欧洲传递信号: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前提是尊重市场规则和国际法。
![]()
四、全球产业链的“荷兰困局”
荷兰的尴尬处境,本质上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去全球化”浪潮下的缩影。作为全球光刻机霸主ASML的所在地,荷兰本应在中美技术博弈中扮演“平衡者”角色,却因过度依赖美国技术(ASML光刻机中美国零部件占比超35%),被迫成为美国对华封锁的“马前卒”。
![]()
这种依赖的代价正在显现:ASML 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因对华出口受限,其EUV光刻机库存积压量同比增长40%,而中国本土光刻机企业上海微电子已实现28nm光刻机的量产突破。更危险的是,荷兰的“选边站”正在动摇其作为中立技术枢纽的地位——据彭博社报道,已有超过15家欧洲半导体企业因荷兰政策不确定性,将部分研发中心迁至新加坡或马来西亚。
五、中方的底线与期待
中方在回应中提出的“三个停止”,直指问题核心:停止用行政手段干涉企业事务、停止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停止将商业问题政治化。这三个“停止”,既是中方维护自身企业合法权益的底线,也是对全球产业链治理规则的重申。
![]()
对于荷兰而言,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跳出美国的战略框架。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已进入“多极化”新阶段:美国主导高端制程,中国突破中低端制程,欧洲卡位设备材料,日韩专注存储芯片。这种格局下,任何一方的“脱钩断链”都会导致系统性风险。荷兰若想保住全球半导体产业“关键节点”的地位,就必须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能完全倒向美国,也不能忽视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
六、结语:规则之争背后的全球治理转型
安世半导体案看似是企业并购纠纷,实则是全球产业链治理规则的重构之战。当美国试图用“长臂管辖”重塑技术霸权,当欧洲在“战略自主”与“安全依赖”间摇摆,中国选择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全球领导者,不是靠行政手段打压对手,而是通过维护市场规则、促进技术共享来赢得尊重。
![]()
荷兰派员来华磋商,只是这场博弈的第一步。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将走向何方?是继续被地缘政治绑架,还是回归商业本质?答案取决于各国能否超越零和思维,在尊重规则的基础上构建新型产业链合作关系。中方已亮明态度,接下来,就看荷兰能否拿出诚意,在磋商桌上交出一份让全球产业界信服的答卷。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纯属个人观点,无不良引导,热点来源于社交网站如有雷同纯属意外请联系小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