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高强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学硕士
发酵一个多月的安世半导体风波,看似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候,但这次事件恐怕不会这么轻易的结束。
纵观整个过程,中国与荷兰之间,不存在什么惊心动魄的博弈,因为荷兰只是个“棋子”,“棋手”另有其人。
当中美达成协议,美国这边推迟对华穿透性制裁后,荷兰就已经失去了强占中企资产的借口,再硬撑下去已经没有意义。
![]()
荷兰现在要做的,就是收回所谓的部长令,放弃对安世控制权,换来中国重新放开出口。
不过荷兰这边说话只说一半,不愿承认自己已经低头。同时荷首相只是简短地放出消息,说中国同意将在未来数日内恢复出口。
然而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荷兰承认错误,承担制造危机的全部责任,归还被中企资产,再强撑下去,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如果一意孤行,与中国持续交恶不说,势必要被全球供应链排除在外。
虽然我们还没有进一步确认有关消息,但欧洲这边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积极情绪。切身利益当前,他们很清楚,当务之急,是与中方取得联系,早日恢复出口供应,而不是在那里替荷兰找政治借口。
荷兰政府强行接管的资产,不能说不重要,但确保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主力,终究是安世在中国的工厂,所以他们也只能找中国谈。
如今已经有供应商确认,自己获得了中国出口管制豁免,现在各路欧洲企业,都开始积极谋划,准备重回正常运转。荷兰此时是什么立场,无人在意。
![]()
荷兰政府必须扪心自问,不遗余力地配合美国单边政策,乃至于得罪中国这个主要伙伴,是否值得?
尽管中国这边的态度依旧显得很冷静克制,但这件事恐怕不会轻易结束,不是说荷兰收回不合理的部长令,中欧之间就能当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这不符合国际政治的客观规律。
安世风波并非独立事件,深层原因,还是欧洲对华战略处于空前的迷失状态。
一场安世风波,搅得全欧洲人心惶惶。他们这才意识到,欧洲在对华供应链上的高度依存,必须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个别国家对美国的盲从心理,以及对中国的认知偏见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之前就有消息曝光,美国推出对中企的穿透性制裁后,转头就威胁荷兰,想让安世登上豁免“白名单”,就要让该企业“去中国化”。
荷兰政府则是异常积极,冒天下之大不韪,采取行政措施,迅速接管中企资产,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河。
现在倒好,美国自己暂停了穿透性制裁的法律法规,荷兰也就没办法拿着鸡毛当令箭,更别说他们与美国的“内幕交易”本来就见不得光。
![]()
回过头来看,中国从始至终都没有对荷兰上强度,也没有制定全面的反制措施。
即便如此,后者就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这段时间,荷兰又是与中国交涉,又是与欧盟其他国家互动,无非就是要百般抵赖,证明自己扣押中国资产“没错”。
欧洲其他国家,声援起荷兰来倒是很积极,可一旦中方的反制真的落到头上,他们明哲保身的速度恐怕一个比一个快。
美国这个现成的例子就摆在他们面前,欧盟并不觉得他们真的有在贸易问题上与中国打擂台的能力,更不要说左右中国的相关决策了。
事实上,任谁都能看出来,中美在釜山谈妥之后,荷兰让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就好像接管中企资产,是出自美国间接授意一样,归还也由不得荷兰政府,大势就摆在面前。
当然,中国重新拿回安世控制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追究有关方面的责任。在荷兰政府强占中企资产的背后,是荷兰安世内部有谁在里应外合,扮演了相当不光彩的角色?中国恐怕很想从荷方那里要个说法。
![]()
荷兰政府当然可以选择包庇,选择大事化了,但作为过错方,很多事情不是他们说了算的。如果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荷兰恐怕不会吸取教训,必须明确责任归属,以标本兼治的方案,杜绝这类恶性事件再次发生。
考虑到美国是把针对中企的穿透性规则暂停一年,所以荷兰估计会采取折中的方式,对应将有关措施暂停一年。
看似是给自己留余地,但一年之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不会给荷兰第二次强取豪夺的机会。
对欧洲而言,荷兰炮制的安世风波是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对我们来说,以后如何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海外资产,同样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放到中企出海史上,未尝不是一个“分水岭”时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