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了国外又输国内,特朗普败局已定?民主党横扫特朗普2.0任期首批重要选举,这下懂王有的愁了。
![]()
候选人不搞“一刀切”:民主党摸准了各州的“脉”
过去几年民主党总被诟病“路线模糊”,要么死抱建制派丢了年轻选民,要么全推激进派吓走中间票。但这次三场选举,民主党玩起了“精准匹配”,把不同风格的候选人塞进最对味的选区,算是彻底摸准了各州的“脉搏”。
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是典型的“摇摆州里的稳定盘”,这里既有支持民主党的城郊中产,也有不少对激进政策敏感的独立选民。
![]()
民主党直接派上温和派老将:斯潘伯格原本就是众议院里的中间派代表,竞选时只谈教育拨款和医保扩面,对堕胎权、移民等争议话题点到为止;谢里尔更是在新泽西州深耕多年,主打“经济务实牌”,承诺延续州内的中小企业减税政策,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这种“不冒进、重民生”的打法,刚好击中了两州选民对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的不满——毕竟谁也不想刚从通胀坑里爬出来,又被激进政策折腾。
到了纽约市,剧本完全反转。这座民主党的“铁票仓”近年怨气不小:房租三年涨了近40%,食品价格连月攀升,低收入群体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
![]()
民主党索性放弃了科莫这样的建制派老将,力挺34岁的进步派黑马马姆达尼。这位出生在乌干达的州议员太懂底层的痛:早年帮皇后区低收入家庭解决贷款危机的经历,让他的竞选纲领全是“硬通货”——对年收入超100万美元的人群大幅增税,用这笔钱搞免费公交、免费托育,还承诺冻结租金、新建700亿美元的保障房。
他甚至把竞选现场搬到街头巷尾,用社交媒体跟年轻人互动,比起科莫依赖富人筹款的老套路,这种草根打法直接点燃了选民热情,最终以近9个百分点的优势完胜。
美媒说得直白:“民主党终于明白,弗吉尼亚的中产和纽约的穷小子要的不是同一张支票。”
![]()
这种“温和派守基本盘,进步派攻痛点”的组合拳,比之前“一刀切”的中间路线管用多了。
马姆达尼的崛起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即便党内高层初期支持力度不大,但只要政策戳中民心,就能逆势翻盘。
特朗普自己“掉链子”:内政摆不平,民心丢得快
要是说民主党这次赢在“会选候选人”,那特朗普就是在旁边“全力助攻”。他第二任期刚过10个月,就把内政搅得一团糟,还把共和党内部闹得四分五裂,这场选举失利早有预兆。
![]()
最让选民闹心的当属经济和政府停摆。特朗普2024年竞选时承诺“让美国人钱包鼓起来”,结果2025年通胀虽有回落,但核心民生品价格仍在高位,低收入家庭受生活费上涨的影响一点没减轻。
更糟的是,10月底国会两党为拨款法案吵翻,政府陷入史上最长停摆,数千万人的SNAP食品补助断供,航空业和股市也跟着波动。
特朗普急着甩锅,呼吁共和党动用“核选项”废除参议院的“冗长辩论”规则,可连自家党派的资深参议员麦康奈尔都不买账,直言“这会给未来的极端法案开大门”,14次表决全失败,停摆直到选举前都没解决。
![]()
选民用脚投票再正常不过——弗吉尼亚的单亲妈妈说“孩子的奶粉钱都快没了,谁还管特朗普的口号”,纽约的租客骂“政府都关门了,还指望他降房租?”
更致命的是特朗普的“越帮越忙”。眼看马姆达尼势头太猛,他急着下场干预,在“真实社交”上骂马姆达尼是“仇犹分子”,还呼吁选民给科莫投票。
可这招完全起了反效果:纽约的穆斯林群体本就因巴以问题支持马姆达尼,特朗普的攻击反而让他们更团结;中间选民也反感这种“人身攻击”,觉得总统不该掺和地方选举。
结果科莫不仅没受益,反而被贴上“特朗普背书者”的标签,丢了不少中左翼选票。
![]()
这种“帮倒忙”的操作,连共和党内部都看不下去,有议员私下吐槽“总统根本不懂地方选举的逻辑”。
共和党内部的分裂更是雪上加霜。特朗普想推的政策屡屡被自家议员否决,除了“冗长辩论”的争议,他撤销拜登时期生殖保健政策的行政令,也引发党内温和派不满。
盖洛普民调显示,近八成美国人不认可国会工作,而选民把这笔账算到了执政的共和党头上。弗吉尼亚州的共和党支持者坦言:“不是想投民主党,是实在受不了共和党乱糟糟的样子。”
选票里的“抗议信号”:不是民主党太优秀,是特朗普太拉胯
![]()
虽说民主党赢了,但千万别以为美国人突然爱上了民主党。《卫报》的评论戳破了真相:“这不是民主党的胜利,是对特朗普的否决票。”选情背后藏着最朴素的逻辑——不是挑战者太优秀,是在位者太拉胯。
有个数据很说明问题:选举前的民调显示,68%的美国人觉得民主党“脱离普通民众”,比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高不了多少。可到了投票时,大家还是把票投给了民主党候选人,核心原因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纽约的选民说得实在:“马姆达尼的增税政策可能不完美,但至少他在谈房租,特朗普连政府都管不好。”弗吉尼亚的独立选民更直接:“斯潘伯格没什么亮点,但比起天天吵架的共和党,她至少像个能办事的。”
![]()
这种“抗议式投票”在摇摆群体里尤其明显。2024年大选中支持特朗普的西班牙裔选民,这次有不少倒向了民主党——他们当初选特朗普是盼着改善经济,可一年下来收入没涨,房租倒涨了,自然用选票表达不满。
低收入家庭更是如此,爱迪生公司的出口民调显示,受通胀影响最大的群体,这次多数把票投给了承诺民生政策的民主党人。对他们来说,政策喊得再响亮,不如能解决一顿饭、一间房来得实在。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选举成了2026年中期选举的“试金石”。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要是特朗普不能尽快解决经济问题、弥合党内分裂,共和党丢的可能不只是地方选举。
![]()
彭博社就警告:“这三场胜利给民主党铺了路,明年国会控制权可能要易主。”
毕竟对选民来说,“失望”是会累积的——2024年选特朗普是“给个机会”,2025年的选举就是“机会用完了”。
特朗普显然也慌了,选举后立刻在“真实社交”上甩锅,说失败是因为“政府停摆”和“自己名字没在选票上”,可这种说辞连共和党人都不信。
![]()
要知道,这只是他第二任期的第一次大考,后面还有无数次选举等着。
要是还像现在这样,对内搞不定党争、解决不了民生,对外拿不出像样的成绩,那“舒服日子”是真的到头了。毕竟美国选民再宽容,也不会一直容忍一个“只吵架不办事”的政府。
信息来源:
环球网——美国民主党在三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特朗普回应
![]()
环球网——美国三场地方选举结果揭晓 民主党籍候选人胜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