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
支付宝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
![]()
近期,网络诈骗又有新骗局:
- 有骗子以“XX超市一日会员卡”充值为诱饵,骗取消费者账户与密码用于游戏充值;
- 还有骗子以买“企业团餐”等大单为诱饵,要求在视频电话里付款,趁机盗刷商家付款码;
- 也有经典老骗局:骗子以低价商品引诱消费者进群刷单,遭遇连环骗。
“低价”“挣大钱”不仅对普通消费者是巨大诱惑,也让小商家频频中招。
支付宝安全提醒:天上掉馅饼必定是陷阱,不要泄露账号密码,不要视频扫码收钱,不要刷单挣钱。
索要账号和密码就是诈骗
某女士在视频平台购买了“XX超市一日会员卡”,下单后,店铺的客服发来了充值流程图。按照图示流程,某女士需要提供多个账户的账号和密码。求卡心切的用户没有多想,连验证码一起都给了对方。没过多久,她非但没有收到“一日卡”,而且连续收到扣费提醒,最终损失3888元。
骗子常以“XX超市会员卡”“XX视频会员”“XX新款手机”“XX演唱会低价票”为诱饵,在视频网站和二手交易平台,引诱受害者上当。受害者按骗子引导点击“不明链接”,或者在“卖家”套路下,泄露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最终导致资金损失。
支付宝安全中心提示:
● 任何情况都不要泄露自己的账号和密码
● 不明链接不要点,不明二维码不要扫
● 凡是要求绕开正规平台私下交易的,大都是诈骗
● 低价票、低价会员、低价卡,背后大都有陷阱
要求视频付款就是诈骗
一家餐馆店员小美接到了一位“客户”电话,自称 “XX香港分公司行政”,要订10人聚餐套餐,主动提出 “先付1000元定金”。店员小美喜出望外,立刻加“客户”好友并发了菜单。
两分钟后“客户”以境外账户转不了内地商户为由,要求开视频通话远程扫“收款码”付款。就在小美切换收付款码页面时, 反被骗子扫了“付款码”骗走了小美1000元。等小美再联系对方,已被拉黑。
支付宝安全中心提示:
● 视频通话里被要求出示“收款码”付款有猫腻,要警惕
● 打开“付款码隐私保护”功能,让骗子没机会
刷单就是诈骗
张女士在某直播间花7元购买了一台电动搅蒜机,收货后发现是坏的,随即联系商家售后。对方以补发货为由,添加了张女士的好友,后又将张女士拉入所谓“商家群”,声称“群内有刷单任务,帮店铺提升成交量就能赚佣金”。
张女士前几笔小额充值,对方都返了钱,又充了500多元,对方忽然说张女士“做错了”。为找回500多元,张女士又按要求支付1000元,可“错误”却接连不断,先后累计被骗5万多元后终于醒悟。
支付宝安全中心提示:
● 刷单就是诈骗
● 许诺挣钱,却先要交钱,都是骗子
公安机关持续依法严打网上侵权假冒犯罪 切实保障群众网络购物消费安全
近年来,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切实履行职责使命,聚焦群众“身边事”“心上事”,认真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部署,深入推进“昆仑”等专项工作,持续依法严打利用互联网侵权假冒犯罪活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共立案侦办相关刑事案件2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万名,集中打掉一批利用网购模式制假售假犯罪团伙和非法利益链条,维护了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购物消费环境,助力释放消费潜力。“双11”来临之际,公安部公布打击网上侵权假冒犯罪8起典型案例。
工作中,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主动警务理念,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强化情报导侦和数据研判,深挖案件线索,创新打击方式,不断提升主动发现、主动打击效能。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跨区域、领域性高发案件,强化破案攻坚,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斩断非法利益链条,坚决摧毁源头性、职业化犯罪网络。同时,加强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联动、行刑衔接,加快构建消费领域全链条监管体系,严守消费安全底线。紧密结合“惠民利企”走访调研,与互联网企业、权利人企业等建立常态化警企联系服务机制,切实形成社会共治合力。
公安部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入推进“昆仑—2025”专项工作,始终保持对各类侵权假冒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积极协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完善打击犯罪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净化消费市场秩序,为保障民生、促进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同时,公安机关提示广大消费者,请选择正规平台网店,按需理性消费,警惕欺诈式促销套路,谨防上当受骗。
网上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
1. 辽宁盘锦公安机关侦破徐某等人制售假冒品牌羽绒服案
2025年6月,根据群众举报线索,辽宁省盘锦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现场查获假冒品牌羽绒服4.1万件,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经查,2024年6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徐某等人根据上游团伙订单要求,使用其提供的原材料以及假冒注册商标标识,组织、委托多家工厂生产加工假冒品牌羽绒服,通过物流发回上游团伙后,在线上线下销售。目前,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 浙江台州公安机关侦破林某等人销售假冒品牌汽车轮毂案
2025年4月,根据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线索,浙江省台州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现场查获假冒品牌汽车轮毂成品5000余个、半成品2.1万件、商标标识15万件,涉案金额2.3亿元。经查,2020年8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林某等人成立多家公司,在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组织生产假冒品牌汽车轮毂,通过多级经销商以电商店铺、线下汽贸批发市场等方式,销售至汽修厂及汽配销售门店。目前,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3. 安徽亳州公安机关侦破陆某飞等人制售假冒品牌卫浴产品案
2025年4月,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安徽省亳州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捣毁生产、仓储窝点4处,现场查获假冒品牌卫浴产品2万余件、包材10万余件,涉案金额2100万元。经查,2023年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陆某飞等人设立制假窝点,购买无任何标识的白版卫浴产品及假冒注册商标标识、外包装,随后组织人员打标、包装成假冒品牌卫浴产品,通过多家电商店铺向外销售。目前,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4. 广东东莞公安机关侦破吕某武等人制售假冒品牌手表案
2025年5月,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广东省东莞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打掉制假售假团伙7个,捣毁生产、销售窝点17个,现场查获假冒品牌手表4.4万只、配件66.9万件,涉案金额1.4亿元。经查,2025年2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吕某武等人伙同多个制假团伙仿制生产假冒品牌手表,后通过电商店铺或即时通讯软件对外销售。目前,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5. 广西南宁崇左公安机关侦破田某辉等人制售伪劣电线电缆案
2025年4月,根据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线索,广西南宁市、崇左市公安机关联合侦破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系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捣毁犯罪窝点7处,打掉犯罪团伙2个,现场查获伪劣电线电缆1.3万卷,涉案金额3100余万元。经查,2021年以来,田某辉等人注册成立多家电缆公司,组织生产不合格电线电缆,后以低于合格产品市场价通过线上线下店铺向外销售。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6. 重庆涪陵公安机关侦破黄某树等人制售假冒品牌日化用品案
2025年1月,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重庆市涪陵区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捣毁生产、销售窝点6处,现场查获假冒品牌洗衣液、沐浴露等成品及半成品3.8万瓶,涉案金额1500万元。经查,2020年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黄某树等人以自有品牌为掩护,使用劣质化工原料、香精,组织生产假冒品牌日化用品,后通过电商店铺以低于正品半价价格向外销售。2025年9月,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黄某树等人3年至3年4个月不等有期徒刑。
7. 四川成都公安机关侦破陈某等人制售假冒品牌箱包案
2025年1月,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四川省成都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捣毁生产、仓储、销售窝点8处,涉案金额7300万元。经查,2019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人采购原料皮、五金扣件等制假原材料,组织贴标生产假冒品牌箱包,并专门成立网络销售工作室,通过电商店铺或直播方式,以每个箱包3300元至6万元不等的价格向外销售。目前,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8. 陕西渭南公安机关侦破巫某炉等人销售假冒品牌智能马桶案
2025年4月,根据群众举报线索,陕西省渭南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捣毁生产、销售窝点3处、打掉售假团伙1个,涉案金额7000余万元。经查,2017年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巫某炉设立陶瓷加工厂,在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长期贴标生产假冒品牌智能马桶,通过电商店铺和线下门店方式向外销售。目前,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转发,提醒更多天津人!
“天津族”整理自天津交通广播、“支付宝”微信公众号、平安天津、公安部、公安部新闻传媒、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