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当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等西方媒体接连确认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战局对乌军不利时,这场被美国情报官员比作“现代斯大林格勒”的战役,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胜负风向标。作为俄乌东线千余公里战线中最激烈的“暴风眼”,这座顿涅茨克东部的战略重镇,正在用鲜血证明美西方对俄罗斯军事能力的判断有多离谱。俄军以碾压性优势完成包围,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法国培训乌军整建制投降,乌军孤注一掷的特种救援行动沦为“送人头”,这场战役的走向早已超出西方预期。
红军城的战略价值注定了这里会成为“绞肉机”。它手握乌军东线的后勤命脉,多条干线公路与铁路在此交汇,每天能处理200节以上货运列车,承担着乌东前线70%的弹药、燃料和食品转运任务,更是乌军防守中部开阔腹地的最后屏障。对俄罗斯而言,拿下这里就等于打开了通往第聂伯河的通道,能直接切断乌军顿涅茨克军事集群的补给走廊,为顿巴斯战役画上决定性句号。这样的战略要地,俄乌双方都不可能轻易放手,可兵力悬殊的现实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乌军溃败的伏笔。西方媒体披露俄军投入兵力约4万人,配备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每月投下的航空炸弹多达几千枚,而乌军守军不足6000人,乌高层甚至承认双方兵力差距高达8比1,这样的对决从军事常识来看,胜负早已没有悬念。
![]()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那支被西方吹上天的乌军第155摩托化步兵旅。作为全程在法国接受培训、配备法械装备的精锐部队,西方原本指望他们能成为“破局利器”,结果却成了第一个举白旗的逃兵。这支队伍从组建之初就丑闻不断,没组建时就有50名士兵跑路,去法国培训期间1000人失联,去年12月更是上演1700人集体跑路的闹剧。乌克兰征兵中心硬塞进去的4000名新兵,连法国的边都没沾过,只在国内接受了草草训练就被扔进最激烈的战场。在俄军精准打击摧毁其指挥部后,这支号称“战术水平高出一截”的法械旅,连标配的豹2坦克营都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整建制投降,所谓的“法国真传”最终只教会了他们如何体面地放下武器。
乌军的困境远不止主力部队投降。俄军采用“围三阙一”的经典战术,北、东、南三面收紧包围圈,只在西南方向留出一道不断缩小的缺口,既切断了乌军补给,又引诱援军进入预设陷阱。曾经15公里宽的西方外援通道,如今已被压缩到5公里,还全程处于俄军炮火覆盖之下。乌军士兵坦言,运输车辆大批被毁,后勤保障岌岌可危,日均弹药只有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只能靠过期压缩饼干和雨水充饥。
![]()
为了营救包围圈内的高级军官,乌军冒险动用美制“黑鹰”直升机投送特种小队,结果因情报泄露,整支精锐特战部队刚着陆就遭到俄军无人机精准打击,无论是躲藏在田野、树林还是建筑物中,都没能逃过锁定,最终全军覆没。前后脚发布的视频更是极具讽刺——乌军炫耀突击行动,俄军展示歼灭战果,这场救援行动成了乌军又一场耻辱性的失败。
俄军的战术调整彻底击碎了乌军的抵抗幻想。放弃大规模集团冲锋,转而将部队化整为零,编成2至3人的突击小组,在无人机和迫击炮掩护下逐个街区渗透,这种打法精准命中了乌军兵力不足的软肋。10月27日,约200名俄军分散攻入红军城,占据掩体等候主力,如今俄军已控制包括当地机场在内的大片城区,两条关键铁路和公路被彻底切断。曾经的城市街道沦为废墟,乌军把民房改造成堡垒,却挡不住俄军步步为营的争夺,双方日均伤亡数字高得惊人,乌军单日战损曾达1370人,俄军每日伤亡也有数百人,红军城继巴赫穆特之后,成为俄乌战场又一个“血肉磨房”。
![]()
这场战役的走向,本质上是美西方战略误判的集中爆发。他们以为靠装备援助和军事培训就能让乌军抗衡俄罗斯,却忘了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后勤和战略定力。法国培训的部队成建制投降,美国援助的直升机没能挽救特种部队,西方堆砌的军事优势在俄军的包围圈中不堪一击。美西方显然低估了俄罗斯的战争决心,也低估了俄军适应战场、调整战术的能力,更忽视了战争的本质从来不是武器的堆砌,而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红军城的战局已经明确,乌军的溃败只是时间问题,而这场失败带来的连锁反应,恐怕会让整个俄乌战局迎来根本性转折,美西方想要靠代理人战争拖垮俄罗斯的算盘,终究还是打错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