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底,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中,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已达 49.9%,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结构性变革。这一调整既是国家战略导向的必然结果,也是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动态平衡的主动选择,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策逻辑、经济动因与社会价值。
![]()
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到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近两年来,全国高校本科专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重点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占。这一政策通过“预申报+区域急需支持+战略领域超常设置“”三级机制,引导资源向关键领域倾斜。例如,2023至2024年间,全国新增本科专业数量达到3154个,撤销本科专业数量达到3098个(不含二学位)。
![]()
2024年新增本科专业中,理工农医类占比达65%,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布点增幅显著,新增数量前10的专业,六成属于工学门类。撤销最多的本科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撤销数量达到84个。其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撤销了73个。
同时,多省已经明确要求提高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占比。目前,全国平均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已经达到49.9%,逼近五成关口。从区域来看,青海省以58.1%的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居全国首位,江苏省也超过了55%。此外,安徽、新疆、山西、辽宁、西藏、山东、黑龙江、河北、宁夏、湖南、河南、陕西等12个省区的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均已突破50%。
![]()
更值得关注的是,学历层次教育越高,理工农医类的招生比例越高,202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已经接近60%。从学科结构看,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引导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加大STEM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2023年,理工农医类的硕士招生规模占比60%,博士招生规模占比超过80%。
考生需要关注的是,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将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强关键领域战略科技人才储备,一方面,围绕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加大基础学科和国家关键急需领域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另一方面,深化科教融汇,支持高水平高校与科研机构加强有组织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创新人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都离不开对扩大理工农医类招生比例、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
![]()
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的提升,是我国高等教育从“跟跑”向“领跑”转型的关键一步。这一过程中,既要通过政策引导优化结构,也要通过质量保障筑牢根基,最终构建起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对此,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