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目新闻报道,10月26日,一则消息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掀起波澜——荷兰安世半导体单方面宣布,停止向位于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这家荷兰企业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声称是“当地管理层未能遵守约定的合同付款条件”,但安世中国随后的回应直接戳破了这场谎言。安世中国公开声明,所谓付款违约纯属无中生有,相反荷兰安世半导体还欠付中国工厂高达10亿元人民币货款,这波操作堪称“贼喊捉贼”的经典范本。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断供并非企业自主决策,而是荷兰政府背后操盘的第二波报复行动,此前9月30日荷兰已依据冷战时期法律,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罢免中方管理层、剥夺中企股权,一系列操作完全背离市场经济原则和契约精神。
荷兰的算盘打得响亮,以为掌控上游晶圆供应就能掐住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他们忘了,安世中国东莞工厂承担着全球70%的封测产能,真正的生产命脉其实握在中国手中。面对断供威胁,安世中国没有丝毫慌乱,直接对外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足以稳定满足客户订单至年底乃至更久。不仅如此,中国企业早已启动多套备用方案,正在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有信心从明年起实现无缝衔接。这波从容应对,让荷兰的断供沦为笑话,所谓的“报复”最终变成了自取其辱。
![]()
荷兰敢如此嚣张,核心是背后有美国的撑腰。最初荷兰政府的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响应美国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诉求,配合其供应链封锁策略。可让荷兰万万没想到的是,中美关系出现了戏剧性转折。吉隆坡、釜山两轮会谈后,两国在科技领域达成部分共识,白宫公开宣布中国同意恢复对美出口汽车芯片。这意味着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并非全面封锁,而是精准针对主动挑衅的国家,荷兰瞬间成了被美国抛弃的“出头鸟”,失去了最关键的外部支持。这种被盟友“卖队友”的滋味,恐怕让荷兰政府追悔莫及。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欧盟的态度也开始松动。汽车产业是欧洲经济的支柱,而安世中国的芯片在全球汽车电子领域不可或缺。随着争端持续,本田等国际车企已出现因缺芯被迫停产的情况,欧盟成员的压力与日俱增。此前默许荷兰行动的欧盟,如今立场悄然转变,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公开表示,安世半导体问题“可能产生波及欧洲乃至全球的影响”,承诺愿协助中荷双方沟通,共同维护供应链稳定。这背后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欧盟已经扛不住产业受损的代价,不想再跟着荷兰一条道走到黑。
![]()
中方的态度始终鲜明且强硬。11月6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何亚东再次强调,荷方不当干预企业内部事务,造成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应承担全部责任。这番表态没有丝毫含糊,相较于以往“希望通过沟通解决”的表述,此次更像是“最后通牒”,传递出“再不悔改后果自负”的强烈信号。中方并非关闭合作大门,而是及时批准符合条件的出口豁免,努力促进安世中国恢复供货,用行动证明中国是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保障者,而非破坏者。这种“不惧施压、愿意合作”的姿态,既展现了底气,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
荷兰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食恶果。他们以为攥着上游晶圆就能拿捏中国,却忽略了中国在产业链下游的绝对优势,更误判了国际局势的走向。美国的背弃、欧盟的动摇,让荷兰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中国这边,不仅通过库存和替代方案化解了断供危机,更借着这次压力加速了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化进程,安世中国甚至推动部分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在去美元化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荷兰看似在卡中国脖子,实则倒逼中国实现技术突围,真正掌握了供应链的主动权。
![]()
这场争端本质上是科技领域的博弈,也是对国家实力和战略智慧的考验。荷兰政府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盲目追随美国的遏制政策,最终损害的是自身利益。中国以1挑27国的底气,来源于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商务部的明确表态、企业的从容应对、产业链的韧性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局面很清晰,荷兰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只会面临更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而中国在这场摩擦中不仅没有被动,反而化危为机,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国际交往中,契约精神和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荷兰真该好好反思,别再做损人不利己的糊涂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