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数题更难的问题出现了:
今年最出圈的台词是什么?
粉丝装路人激情团建,被真路人一秒看穿——哥哥姐姐们的“金句”没一个听过的!
要论真出圈,还得是……
“沈明珠,屋里不许荡秋千(推门)(飞踹)!”
![]()
![]()
何意味?
这句台词出自短剧《替君语落阶》——并不推荐观看,毕竟把上吊当成荡秋千玩梗的剧……
然而,剧集质量不影响造梗速度,地狱笑话配上浮夸表演,让这十个字疯狂刷屏。

评论区中的高频提名还有这句——
“我是一个传统的女人。”
出自《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中的婆婆一角。
剧情虽土,人设却新——第一次见这样的婆婆,嘴上三从四德,实则家中一霸,到处拈花惹草,犯了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

不知不觉,二创狂欢已经不属于大投资+大卡司+大平台的预制爆剧,以前被视为上不了台面的短剧,反而热热闹闹地把梗塞进了我们的脑子。
短国真的要崛起?
看口碑——
短剧《家里家外》豆瓣评分7.9,上线6天全网话题量狂飙40亿。
甚至有不少观众心甘情愿付费追剧。
这热度、这口碑,是多少长剧的一辈子……
![]()
![]()
怎么做到的?
不同于传统年代剧的憋屈观感,《家里家外》在提升质感的同时,叙事上做到了让观众心头一软又乳腺畅通。
女主蔡晓艳,是出了名的母老虎,也是一款我的母亲(bushi)。
她离婚后回到娘家,见嫂子亏待自己的儿子,先是把孩子支出去,然后猛虎回头,直接掀桌。
爽啊……长剧啥时候给我看过这个!

乍一看,《家里家外》与去年爆火的短剧《我在80年代当后妈》共享同一套爽剧公式:
清醒的女主+完美的老公+高智商萌娃,先婚后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不同的是,《家里家外》除了有主角大开金手指的爽感,有快俗套却奏效的戏剧冲突,还有细腻的情感铺垫,以及与时俱进、唤起共情的重要细节。
是父亲陈海清劝姐姐让着弟弟时,蔡晓艳说“大的凭啥让小的”的掷地有声;
是傲娇继女终于接受了后妈,抚摸着亲妈和后妈共同编织的毛衣时感受到的加倍温暖;
是“那天,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创造了历史,但是我妈妈在为另外一件事情高兴”那种时代与个体的共振……

《家里家外》的成功,精准地踩中了短剧进化的关键点——
在保留爽剧基因的同时,注入生活的细腻质感和更高级的视听审美。
是的,正在被长剧抛弃的创作思路,反而被短剧融入了爆款密码。
再举个例子:
播放超30亿、豆瓣评分7.3的爱情剧《盛夏芬德拉》,被许多人大赞为短剧细糠。
![]()
![]()
看设定,不能再滥俗的套路:
爹系总裁男主✖️钓系摄影师女主,豪门联姻、结婚又退婚、追妻火葬场。
但你品,你细品,一品一个不吱声:
男女主的cp感、性张力,重场戏的氛围感,是能让诸多业内主动递橄榄枝的。
![]()
就拿那个出圈的浴缸吻来说。
退婚之后,两人再次共处一(浴)室。
女主湿漉漉的眼神带着迷离与试探,男主定睛,先是心疼、强忍,终于情感冲破理智,吻了上去……
每一个微表情都在引诱,每一帧都在拉扯!
当失去彼此的两人终于再度用力确认爱意,我在屏幕前露出了变态的笑容:
整天清醒克制有什么用!给我狠狠¥……%@……!!
![]()

事实上,除了几场颇具性张力的亲密戏外,剧中男女主的情感落点更多是工作时的陪伴、穿拖鞋的自由、共享茶杯的默契……
镜头语言和感情推进是长剧级别的。
比如,茶室初见时的压抑冷色、共赴宴会时的光影流转、奔跑相拥时的热烈明媚……冷暖色调的转换,刻画着两人关系的每种形态。

从豪门婚姻的浮夸感再到双向奔赴的踏实感,《盛夏芬德拉》做到了让强设定软着陆,把爽感烹调成理想中的亲密关系范本——
看见、尊重、陪伴。
值得一提的是,出品《盛夏芬德拉》的马厩制片厂是奉行创作者中心制、主打“生活流”的短剧厂牌,曾出品过《情靡》《深情诱引》等作品。
导演张大马早早意识到,观众的情绪阈值会被短剧慢慢拉高,必须将作品重心从情绪向内容转移。
因此,他有追求信息密度的kpi,但选择把密度更多地落在表演、情感、人物塑造和场景设计上。

可能有人会说,短剧只要爽就会有人看,为什么还要费劲追求质感和别的信息量?
市场给出了答案。
红果第一部“亿级热度”、让无数人上头的小甜剧《念念有词》,依旧是霸总文学那套,创作团队却在剧里剧外的cp感上下足了功夫。
剧内,用生动的细节把话痨少女✖️“哑巴”总裁的设定玩出了活人感。
女主满脑子搞事业、撩帅哥、买潮玩、追动漫,让我花0秒就与她共脑。
总裁将爱意藏在行动里,每次开口不是被女主可爱到了就是吃醋吃饱了。
……谢谢豹豹猫猫,我就这样在反差感里嗑生嗑死。

剧外,真人cp稳稳的幸福。
刘念是偶像出身的元气少女,何聪睿则有种佛系成熟感,很难不说一句——“百念好何yyds”!
更难得的是,完播后两位主演不仅没有割席,反而大方营业,带给cp粉极佳的追剧体验,入了坑真的很难出来!

小甜剧或许还能靠玄学的cp感+buff,但《世子无双》这种男频穿越剧真的得靠剧情和人物立住。
![]()
落魄世子如何扳倒世家?
靠的是扮猪吃老虎的超绝演技、釜底抽薪的顶级商战、收编六扇门的人心攻势……
当然,少不了男频剧的种种缺点,但《世子无双》做到了爽点长在逻辑上,男主开挂不全靠从现代借来的金手指,还得靠自己的脑子。
值得一提的是,能把开挂剧情演得不让人尴尬,主演马瑞泽的表演属实有点东西。他也靠口碑在男频短剧赛道积累了不少剧粉。

《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第三季,用顶级玛丽苏设置,拍出了一部热血、搞笑、感人的家族史,开辟了自己的IP宇宙。
八十岁的女科学家魂穿十八岁少女,太奶奶顶着青春无敌的脸,用看透世事的沧桑眼神整顿家事,戏剧张力就此引爆。

从第一季的闭环叙事到第三季的家庭情景爽喜剧,“太奶奶”这个IP不断有新的家族人物现身,系列开发的前途一片光明。
![]()
说内容为王有点夸张,但如今的短剧确确实实在拼内容,才能养出更能爆金币、担流量的“长情粉”。
大家从一开始的刷完剧就忘,逐渐开始认角色、认演员、认IP、认短剧厂牌……
观众不知不觉入住短国,短剧也从一种可替代的电子榨菜变成有陪伴属性的“电子邻居”。
![]()
不拿体感说事,直接上数据: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首次超越国内电影票房总额,今年这个数字来到可怕的634.3亿元,市场持续扩大。
同步进化的还有短剧的宣发方式,不再是效率至上、流量为王那一套。
线下看片会、扫楼、粉丝见面会……长剧有的牌面,短剧也逐渐拥有。
![]()
这些看似吃力不讨好的动作,能带来多少播放量?
确实不好说。
但短剧厂牌显然在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建立与观众的情感链接。
于是,还是要说到那个有趣的现象:
短剧在努力“长剧化”,不再只追求爽感,而开始打磨质感、打造IP、经营粉丝,寻求长期价值。
与此同时,不少长剧也在“短剧化”,堆砌爽点、追求快节奏、删减过场戏……试图抓住观众一转即逝的注意力。
但,彼此“抄作业”,真的是解药吗?尤其对于长剧而言,是否恰恰丧失了原本的优势?
![]()
作为观众,我想我们在的从来不是“长”“短”,而是不掺水、不降智的好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