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夜安,让少年们的文字如星光般落满孩子的梦乡→

0
分享至


夜安

让我们睡前

和孩子一起听听

中国教育报“美好少年”版面刊发的来稿

和孩子一同走进

少年们那些温热的文字

去感知

他们笔下的蓬勃心声与万千气象


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今年国庆,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随父母一同走进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纪念馆广场上,“东进”雕塑巍然屹立,一位新四军战士昂首吹响冲锋号,仿佛能听见那穿越时空的激战呐喊。展馆外墙灰白肃穆,主入口上方,“N4A”的标志熠熠生辉——爸爸告诉我,这是新四军的军事代号,是战士们引以为傲的象征。

  步入序厅,“铁军忠魂”群雕瞬间吸引了我。战士们擎旗冲锋,目光如炬,我仿佛听见了战斗的号角,看见他们为守护百姓奋勇杀敌的壮烈场景。

  馆内陈列着众多珍贵文物与史料:褪色破旧的灰蓝军装、锈迹斑斑的步枪、穿越枪林弹雨的水壶、手工编织的茅草鞋……其中一份1939年10月11日的《抗敌报》,刊载着《新四军军歌》的歌词。“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句铿锵的歌词,让我深切感受到战士们驱逐日寇、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陈列窗中有一辆印有“满”字的自行车,背后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18岁的女战士李春华率侦察班设伏,敌军溃逃时遗弃此车。多年后,一位曾为侵华日军通讯兵的老兵在参观时,凭车架号认出这是自己当年的交通工具,并提出以轿车换回。纪念馆拒绝了这一请求——这辆自行车不仅是战利品,更是日军侵华的铁证,是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历史见证。如今,它作为国家文物,警示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展厅中播放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纪念馆的视频。当听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时,我心头一热,不由得想起我的家乡——射阳县特庸镇,那也是一个深植革命记忆的地方。

  我曾因“特庸”二字笔画繁复而苦恼,心里还悄悄抱怨:为何取这么难写的名字?直到我了解到胡特庸烈士的事迹:他是新四军干部,在家乡带领群众抗击敌人、保卫家园,为掩护百姓不幸牺牲,年仅36岁。乡亲们为永久纪念他,将镇名改为“特庸镇”。

  从那一刻起,“特庸”二字在我心中有了全新的意义。无论是胡特庸烈士,还是千千万万的新四军战士,他们舍“小我”、为“大我”,为守护家园与人民奋不顾身。如今我再写“特庸”,再也不觉烦琐,每一笔都写得格外庄重——仿佛如此,便能与英雄更近一步。

  夕阳西下,离开展馆时,余晖洒在纪念馆的墙上,温暖而明亮。我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像新四军战士与胡特庸烈士那样,勇敢、有担当,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将这份铁军精神传承下去,永不磨灭。

本文作者:江苏省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 三年级(7)班 孙艺桐 指导教师:陈艳兰


珍贵的全家福

清晨的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那甜蜜的、温馨的全家福上,那一张张全家福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社会的发展。

  我的老家在农村,第一张全家福也是在农村老家拍的。当时的我才三岁,对老家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只记得老家在一条很窄的胡同里,每当下雨,道路满是泥泞,踩下去真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每次回去都是爸爸抱着我走过那段小路,小路的尽头便是我家,这张全家福就是在这门口拍的。照片以黄色大门为背景,由于年久失修,大门的很多地方已掉漆,露出了木头的颜色。我们一家六口在大门的前面:老奶奶坐在中间揽着我,爷爷奶奶坐在她的两侧,爸爸妈妈站在后面。我们微笑着,尤其是老奶奶,笑容让她脸上的沟壑更深了。我们脚下是裂开的水泥地面,奶奶说当年铺地面的时候,由于胡同窄车无法进入,是她一小车一小车把水泥推进家的。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奶奶就打开了她的话匣子,跟我述说着过往的种种。

  第二张全家福是在泉城广场拍的,因为我们的家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所以在2017年政府就对我们的老家进行了“旧村改造”。奶奶说,老家拆了,那济南每个地方都是我们的家,所以我们就来到济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拍了这张全家福。照片以城市地标为背景,我们一家人站在前面,我乐呵呵地牵着老奶奶的手站在中间,其他人则表情严肃,好似有心事一般。

  第三张全家福是在2021年拍的,历经四年,我们终于搬回了“老家”,不过这是改造后的老家,以前零散在各处的村民都搬进了风景如画、绿树成荫的小区。小区还建了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湖面微波粼粼,每至傍晚,夕阳西下,霞光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湖面像绚丽多彩的绸缎,俨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的全家福就是在这里拍的。照片以湖水为背景,我们一家人互相牵着手站在前面,老奶奶笑得露出了牙齿,爷爷和奶奶搀扶着老奶奶,轻声耳语着,仿佛诉说着这一刻的喜悦。在照片的一角,还有几个散步的邻居,这里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三张照片前后跨越了七年,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七年过去,家乡已改变,那个落后的小山村如今也已是“山好,水好,人更好”的新农村了。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更应该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本文作者: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金谷小学 五年级(3)班 康守泰 指导教师:樊瑞珺


致二十年后的自己

亲爱的丁奕泽:

  展信佳!

  当你展开这封来自二十年前的信笺时,不知道你会是在怎样的一个午后?是在大学图书馆的窗边,还是讲完课后回到办公室里?最重要的是,我的梦想实现了吗?你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吗?我是2025年的你,一个正在读三年级的小学生。此刻的我,正趴在书桌前,认真写下对未来的期盼。

  今天语文课上,黎老师问我们:“二十年后,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很久。直到我看见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温柔地洒在黎老师的身上,我们每个同学都听得那么认真……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一束光,照亮别人的成长之路。

  这颗梦想的种子,其实早就悄悄种下了,老师就像一盏明灯,能把知识的光芒带给学生。更神奇的是,还能亲眼看着他们从一个个懵懂的小不点儿,一步步成长为有本领的大人,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了!我们学校的每位老师都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知识渊博却从不炫耀。科学老师能带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数学老师教会我们用逻辑解开谜题,语文老师则能带着我们领略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她们不仅传授知识,更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与爱。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和影响更多的人。

  二十年后的你,是否已经实现了我们共同的心愿?当你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时,是否会想起今天这个写下梦想的下午?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都请你记得此刻这份最纯粹的初心——对教育的热爱,对成长的期待。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束光,温暖而坚定。

  丁奕泽

  2025年9月20日

本文作者: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碟子湖学校 三年级(2)班 丁奕泽 指导教师:黎文婷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梁瑞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育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刊社运营
17828文章数 838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