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一纸公告,瞬间点燃了黄金市场的紧张情绪。
公告内容极其简单,却掀起波澜:自2025年11月3日起,工行将暂停办理部分“如意金积存”业务,涵盖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实物提取申请。
![]()
这可是国有大行首次对黄金积存业务亮起红灯,让不少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瞬间炸锅。
首先要明确,这不是关闭账户,不是让已有定期积存客户撤资,而是暂停新的积存申请和实物提取,尤其是涉及实物黄金的积存操作。
也就是说,你现在的积存金还能按照之前的计划执行,但新的“入场券”暂时收紧。
市场反应迅速且激烈,投资者最担心的是:工行这是“吹哨子”示警,还是实质性的政策转向?
1.这波暂停操作,背后隐藏了什么?
此次暂停的,主要是关于“实物黄金积存”的业务。
相较于账户类黄金积存,实物黄金涉及更复杂的开票和税收问题。
尤其是最近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出台的针对黄金交易的税收新规正逐步发酵。
实物黄金买卖增值税的明确规定,直接牵扯到银行业务合规性和风险管理,工行此举极有可能是对政策风向的快速反应,先行一步避免风险。
![]()
想想看,宏观政策这一松一紧的节奏,已经让多个行业头疼。黄金这种跟着全球经济敏感度极高的品种,工行作为国有大行,一个不谨慎,风险就爆炸了。
有趣的是,多家银行表示目前没有收到“窗口指导”,这更像是工行自己的“策略调整”,不太可能波及整个账户交易市场。
2.银行和投资者都不是第一次遭遇这种“暂停”信号
回溯到2022年7月,工行曾经因国际金价剧烈波动,暂停账户黄金和白银开仓交易。
那时也是因为市场太过不稳定,银行不得不紧急“掐断”风险源。
可见,国有大行对贵金属业务的稳健态度自有一套逻辑:风险来临先紧缩,规避爆雷。
但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实物黄金”的税务链条正在紧绷,一旦操作不当,银行的合规压力可能立刻爆表。
“如意金积存”业务本质上是客户通过银行渠道定期购买黄金份额,既可以累积也可以提取实物,是连接投资者和实体黄金的重要桥梁。
现在暂停新开积存和提取实物,无疑是对这条“桥”进行了一次临时封堵。
![]()
3.投资者该怎么办?
这是否意味着黄金投资的热度会因此降温?
短期看,确实可能限制一部分投资需求释放,尤其是追求实物资产安全感的客户群。
可长期来说,银行更多是在审慎管理风险,防范税务和操作漏洞,想真正扼杀黄金热潮,恐怕难度极大。
不过,别忽视市场对这条信息的解读——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都在揣测着下一个风向标。
如果工行都开始“收紧”,那么后续对黄金市场的影响难免加深,价格波动必然更剧烈,甚至引发下一波资金大迁徙。
身为普通投资者,如果你手里有工行的如意金积存账户,先别慌,存量计划还在执行,也可以正常赎回。只是新业务暂缓,操作受限。
![]()
但另一层面,别忽视政策红线和风险信号。这波“暂停”其实是给市场敲的警钟:实物黄金投资不再是随便买买就能躺赢的简单买卖,政策风险、税务压力以及合规要求都在变得更硬核
4.未来黄金市场路在何方?
这种突然的暂停,既有宏观政策层面的连锁反应,也有银行风险管理的审慎体现。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的“风向标”。而现在,它的积存业务被大头国企银行按下暂停键,绝非偶然。
这是对黄金市场的一记重响警钟:政策调整正在深化,实物黄金投资的门槛和风险被显著提升。“稳赚不赔”的黄金神话终结了,只有高度警惕,及时跟进信息,才能避免踩雷。
接下来,其他金融机构是否会跟进审慎对待甚至业务收缩?
答案还未铺开,但可以肯定的是,短期的波动必然加大,关键投资节点的风险也被进一步放大。
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文章核心提炼】
- 工商银行暂停如意金积存业务: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与实物提取均暂停。
- 存量客户业务不受影响,现有积存继续执行。
- 黄金交易有关增值税政策催生银行业务调整。
- 其他国有大行暂无类似动作。
- 2022年黄金波动期,工行已有相关账户贵金属暂停措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