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海互助县的几条路可真是火出了圈,不是因为修得有多平整多好走,而是刚通车没多久就坑坑洼洼,跟被炮弹炸过似的,村民开车走一趟堪比免费蹦迪,五脏六腑都能给晃得挪了位,网友戏称这哪是县道,分明是“越野障碍赛道”。
![]()
事情还得从几天前说起,有媒体报道互助县威远镇到林川乡的一条乡镇公路,刚完工通车就出现了塌方、坑洼、翻浆的情况,好好的新路硬是变成了“烂路”。消息一出,当地政府立马响应,连夜成立工作专班,还发了通报说要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后续整改情况会及时公布。本以为这就是个例,没想到才过一天,互助县另一个乡镇的村民就站出来说,他们那儿的X247县道也一个德行,这条路是通往县城的主干道,30多公里长,2023年9月才修缮完,结果没多长时间就开始掉链子,路面上的沥青层几乎全没了,露出了底下的路基,坑洼最深处能有四五厘米,车辆经过时颠簸得厉害,稍不注意就可能刮到底盘。
![]()
村民吐槽说,修路之前这条路就是出了名的“炮弹坑”,实在难走才盼来修缮,没想到修完还不如不修,烂得更快。更让人无奈的是,这是进出村的必经之路,想绕行都没地方去,只能慢悠悠地在坑洼里“爬行”。不少村民还把路况拍成视频发到社交平台,视频里路面坑连着坑、洼挨着洼,车辆行驶时晃得跟筛糠似的,看着都让人揪心。
记者赶紧联系了县交通局,一开始工作人员说两条涉事公路都已经安排施工队进场了,15天内就能整改完。结果追问之下才发现,这回应说的是之前被曝光的那条乡道,压根不是村民反映的X247县道。直到当天下午,交通局才再次回电核实,说这条县道原名叫丹高公路,确实是2023年他们负责修建的,因为质量问题,11月6号已经安排施工队进场了,晚上还发布了半封闭施工通告,从11月8号开始修,预计11月15号完工。
![]()
这事儿一传到网上,网友们的吐槽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停不下来。有网友调侃:“这路是泥巴铺的吧?刚修就坏,施工队怕不是拿水泥和沙子随便搅和了一下,应付差事呢?”还有人质疑验收环节:“第三方检测是走个过场吗?都查出问题了还不彻底整改,居然能提前通车,这操作真是刷新认知。”更有网友联想到之前的腐败案:“记得之前互助县交通局原副局长受贿73万,就是在乡村道路招标的时候搞鬼,这路质量能好才怪,偷工减料的钱估计都进私人腰包了。”
![]()
还有网友心疼村民:“村民也太惨了,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修路,结果修了个寂寞,走烂路不说,还得担着安全隐患,万一开车颠得失控了咋办?”有人吐槽整改:“15天就能修好?别又是临时填填坑,过俩月再复发,治标不治本有啥用?要修就一次修好,别总让村民当‘试路石’。”甚至有网友调侃:“这路是不是有保质期啊?还没到保质期就过期了,比牛奶还娇贵,以后修路是不是得给村民发个保修卡?”
![]()
要说这路为啥这么不禁造,其实明眼人都能看明白。施工的时候质量就没把好关,基层没清到坚实的地方,松散的料也没彻底清除,沥青混合料配比不对,压实度也不够,相当于盖房子没打牢地基,刚通车就出问题一点不意外。修完之后养护也跟不上,刚出现小坑小裂缝的时候不及时处理,雨水一渗,路基就软了,再加上重型货车天天碾压,小坑很快就变成大坑,反复修补也只是临时填一下,根本没解决根本问题。之前的腐败案虽然已经追责,但遗留的质量隐患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除的,有些施工队靠不正当手段中标,施工时偷工减料,路能耐用才怪。
![]()
互助县这几条“短命路”,修的是路,伤的是民心。修路本是惠及民生的好事,花了公共资金,投入了人力物力,结果修成了“一次性公路”,刚通车就坑洼遍布,不仅没方便村民出行,反而添了麻烦,还存在安全隐患。曝光后虽然迅速成立专班、安排施工,但这种“媒体不曝光就不整改”的被动模式,实在让人难以信服。监管缺位、质量失控、养护缺失,每一个环节的疏漏,最终都由村民来买单。
希望这次整改能真的下狠功夫,不仅要把路面修平整,更要倒查质量问题根源,严问责、补漏洞,建立常态化的养护和监管机制。别再让“刚修就烂”的闹剧重演,毕竟老百姓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面子路”,而是经久耐用的“放心路”,民心经不起一次次的折腾和消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