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聊小鹏机器人IRON
文/王继续
最近总刷到小鹏机器人IRON,都好几天了,还有人在那喊,请何小鹏出来证明一下,到底是真人还是机器人。
何小鹏也是乐此不疲,问一次来一次,接连发布自证视频,从撕开腿部遮挡到让机器人“全裸出镜”,竭力证明那确实是一台机器而非真人扮演。
当然,我也能理解,毕竟目前看来,这台机器人所展现出来的颠覆性能力也就是拟真化走路步伐。
我承认,做到这一点也着实不易。但大佬们的着力点全在“外表”,在“拟真”,总有点让人觉得舍本逐末了。仿佛机器人科技的终极奥义就是让人难以分辨真假。若真如此,充气娃娃厂商恐怕要申请成为首批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了。
充气娃娃不仅外形和触感像真人,还比小鹏机器人多了难以企及的功能,至少它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孤独以及降火的药用功能。
并且,相比较小鹏机器人空洞的内在,充气娃娃的灵魂可不是空洞的,都有人建议承认人和充气娃娃的婚姻关系了,并且贯彻一夫一妻制。
这些年来,机器人研发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大佬们争相在“外表像人”这个维度上疯狂内卷。皮肤要仿生,表情要细腻,步伐要拟真。然而,真正体现科技实力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创造能力,这些“内在修为”却鲜有突破性进展。
我们赋予了机器人人类的外表,却没能赋予它们独特的存在价值。
这让人不禁要问:我们研发机器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仿生演员,还是为了打造能够拓展人类能力边界的有用工具?
为什么机器人要如此追求拟人?界面新闻昨天的文章中提到了这个问题,说世界上各类场景,工具都是为人类而设计的,因此,类人外形对于收集人类世界的数据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深入到人类生活场景中的推广。
我明白以上这段话的意思。所以我马上联想到的就是扫地机器人,洗衣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难道所谓的深入到生活场景是再让一个人类机器人去操作扫地机器人?
私以为,人类对仿人机器人的执念,或许源于一种深层的自恋。我们总希望创造物与自己相似,仿佛这样才能证明创造的伟大。但真正的科技突破,可能恰恰需要打破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
机器人的价值不应在于它有多像人,而在于它能做哪些人做不到的事。在危险环境中作业,在精密制造中担当,在医疗领域辅助——这些场景下,机器人根本不需要酷似人类的外表,它们需要的是独特的能力。
何小鹏的自证,默认了一个前提:被误认为是真人,是对机器人技术的最高褒奖。
这套逻辑背后,暴露的正是当前机器人研发的价值错位——重形式轻功能,重表象轻实质。
当我们的科技精英将精力耗费在证明“这不是真人”的行为艺术上时,真正的科技突破可能正在被忽视。拟真的步伐固然令人惊叹,但更值得期待的是机器人能够独当一面的能力。
机器人的未来不应只是人类的拙劣模仿者,而应该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创造物。它们的灵魂不必拘泥于人类的形态,它们的能力应当超越人类的局限。
那才是科技真正的进步,也是机器人存在的真正意义。
上篇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