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全家移民后再回国,竟发现户籍已被注销,把派出所告上法庭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注销户籍是移民必须的程序,一旦注销就不能随意恢复。"

陈警官拿着那张五年前的申请书,看着眼前这个西装革履的男人。

"我当时不知道后果这么严重啊!"赵天华的声音有些颤抖。

法庭上,当陈警官缓缓拿出那份文件时,整个庭审现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个逆转的时刻...

01

2018年春天的深圳,梧桐山下的别墅区里,赵天华正在收拾行李。



"老赵,真的要走啊?"邻居老张探着头问,"好好的日子不过,跑那么远干嘛?"

赵天华笑得很得意,"老张你不懂,现在不走以后就来不及了。加拿大那边教育好,空气好,福利也好。"

苏雅琴在一旁叠着衣服,脸上没什么表情。16岁的儿子赵子轩靠在沙发上玩手机,对搬家的事情显得很不耐烦。

"爸,我不想走。"子轩抬起头说,"我在这边朋友多,为什么要去那个鬼地方?"

"小孩子懂什么。"赵天华摆摆手,"到了那边你就知道好了。"

赵天华是个IT公司的高管,年薪五十万,在深圳算是中产阶级。房子有了,车子有了,按理说日子过得挺舒服的。但架不住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在办移民,搞得他也心痒痒的。

"人家李总都带全家去温哥华了,"赵天华跟妻子说,"他说那边华人多,生活方便,孩子上学也不用那么拼命。"

苏雅琴其实不太愿意,但拗不过丈夫,只能跟着折腾。

办手续的时候,派出所的陈警官很认真地跟他们说明情况。

"赵先生,注销户籍是移民的必要程序。一旦注销,你们的身份证、户口本都会失效,想要恢复的话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有什么关系。"赵天华满不在乎,"反正我们也不打算回来了。"

陈警官看了看他,"话不能说得太绝对。人生变化很多,建议你们慎重考虑。"

"不会的,不会的。"赵天华摆手,"加拿大那么好,傻子才回来。"

签字的时候,赵天华写得很快,好像生怕慢了就改变主意似的。

老赵头那天没来送行。

72岁的老人坐在家里,看着电视里的新闻发呆。儿子前一天晚上来过,给了他一张银行卡。

"爸,卡里有十万块钱,够你花一段时间了。"赵天华说,"等我们在那边安顿好,就接你过去。"

老赵头什么都没说,只是点了点头。

飞机起飞的时候,赵天华透过舷窗看着下面的城市,觉得自己做了个英明的决定。

加拿大的现实比想象中残酷得多。

温哥华的房租贵得离谱,赵天华带来的钱很快就花光了。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他的英语在国内还能凑合,到了这边就完全不够用了。

找工作更是困难重重。

"对不起,我们需要本地工作经验。"这是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IT行业确实缺人,但要求都很高。赵天华投了几十份简历,最后只得到一个餐厅洗碗工的工作。

从高管到洗碗工,这个落差让他几乎崩溃。

苏雅琴整天在家里抱怨,"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应该出来。"

儿子子轩在学校也不适应,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他这个中途插班的外国学生很难融入。

"爸,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子轩经常这样问。

"回去什么回去,"赵天华没好气地说,"都花了这么多钱了,怎么能半途而废?"

最难受的是疫情期间。

02

老赵头生病住院,赵天华想回国探望,但各种限制让他动弹不得。只能通过视频通话看着父亲日渐憔悴的样子。

"儿子,我想见见你们。"老赵头在视频里说话都没什么力气了。

"爸,再等等,等疫情过去我就回来看你。"赵天华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但等疫情真的过去,老赵头已经出院了,身体也慢慢恢复了。赵天华松了一口气,觉得不用急着回去了。

日子就这样磕磕碰碰地过着。

赵天华在餐厅洗了两年盘子,后来总算找到一个IT公司的初级程序员工作,工资也不高,但比洗盘子强多了。



苏雅琴开始学开车,准备考驾照。子轩的英语进步很快,在学校的成绩也还可以。

看起来生活正在慢慢好转。

但赵天华的内心深处,始终有种不甘心的感觉。

他经常在网上刷国内的新闻,看到深圳的房价又涨了,IT行业又有什么新机会了,心里就不是滋味。

特别是看到以前的同事朋友们在朋友圈里晒豪车别墅,更是让他坐立不安。

202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想法。

"老赵,你在加拿大过得怎么样?"微信里,以前的同事张总给他发消息。

"还行吧,慢慢适应了。"赵天华回复。

"现在国内机会可多了,特别是你们IT行业。我认识好几个海归,回来都拿到很好的职位。"

"是吗?"

"当然了。现在都讲究国际化人才,你在国外待了几年,回来肯定吃香。"

这句话像根刺一样扎在赵天华心里。

他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发现确实有不少"成功回国"的案例。那些海归们在采访中说得天花乱坠,什么"国内市场前景广阔",什么"回国发展空间更大"。

赵天华越看越心动。

再加上老赵头身体不好,经常一个人在家,也让他有些担心。

"要不我们回国吧。"有一天晚上,赵天华突然跟妻子说。

苏雅琴正在看电视,听到这话愣了一下,"回国?我们不是都注销户籍了吗?"

"那又怎么样,大不了重新办呗。"赵天华摆摆手,"现在不是都欢迎人才回流吗?以我的条件,办个户籍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苏雅琴有些犹豫,"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赵天华很自信,"你没看新闻吗?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抢人才,我这种海归背景,他们求之不得呢。"

子轩对回国的想法很抵触。

"我不想回去,这边的生活我已经习惯了。"他说。

"习惯什么习惯,"赵天华有些不耐烦,"回国对你也有好处,以后考大学选择更多。"

"我就要在这边上大学。"

"那边的大学有什么好的?回国上清华北大不香吗?"

一家人为这事儿吵了好几次。

最后还是赵天华做了决定。

"机票我已经买好了,下个月就走。"

苏雅琴无奈地摇摇头,她知道丈夫的性格,决定了的事情很难改变。

子轩更是气得几天不说话。

2023年8月,赵天华一家三口又回到了深圳。

机场里熟悉的中文广播,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让他们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还是国内好啊。"赵天华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们暂时住在朋友家里,准备先把身份问题解决了再说。

03

第二天,赵天华就跑到派出所去办户籍恢复。

接待他的还是当年的陈警官。



"赵先生,你不是移民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陈警官认出了他。

"回来发展嘛。"赵天华笑呵呵地说,"现在想把户籍恢复一下。"

陈警官看了看他,"户籍恢复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你们当年注销的时候,我记得说得很清楚。"

"我知道我知道,但现在不是国家政策支持人才回流吗?我在加拿大工作了这么多年,应该算是人才吧?"

陈警官翻出了当年的档案,"赵先生,根据相关规定,户籍恢复需要符合很多条件。不是说想恢复就能恢复的。"

"什么条件?"

"首先,你需要有正当的复理由,比如工作调动、投资创业等。其次,需要相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那我就说回来工作不行吗?"

"你有工作单位的接收证明吗?"

赵天华有些傻眼了,"我这不是还没找到工作嘛,你先给我办了户籍,我再去找工作。"

"那不行。必须先有工作,再办户籍。"

"这不是死循环吗?没有户籍怎么找工作?没有工作怎么办户籍?"

陈警官很耐心地解释,"赵先生,这些程序都是有规定的。当年注销户籍的时候,这些后果我都跟你说过了。"

赵天华开始有些急了,"陈警官,我也不是普通人啊。我在国外工作了好几年,也算是海归人才吧?能不能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程序就是程序,没有特殊不特殊的。"陈警官的语气很平静。

"那我找你们领导谈谈。"

"找谁都一样,规定就是规定。"

赵天华在派出所门口站了半天,感觉有些不真实。

回到朋友家,他把情况跟妻子说了。

苏雅琴一听就急了,"那怎么办?我们现在连身份证都没有,什么事都办不了啊。"

"别急别急,我再想想办法。"赵天华安慰她,"大不了找找关系,这种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赵天华到处托关系找门路,但得到的回复都差不多。

"老赵,不是我不帮忙,这种事情真的没办法通融。"

"现在查得严着呢,谁敢乱来啊。"

"你当年图什么啊,好好的户籍注销了。"

赵天华越来越沮丧。

更要命的是,没有身份证,生活中处处碰壁。

租房子的时候,房东一听说没有身份证,立马就不租了。

"你们是什么人啊?怎么连身份证都没有?"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愿意租的,押金要交双倍,租金也比正常价格高出不少。

子轩想去学校报到,也被拒绝了。

"没有户籍证明,我们不能接收。"学校的老师说。

"我儿子是加拿大回来的,英语特别好。"赵天华试图说服对方。

"那也不行,规定就是规定。"

银行开户更是想都不要想。

"对不起,没有身份证我们无法为您办理业务。"

连叫个网约车都麻烦,因为实名认证过不了。

赵天华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但他还是不甘心,又跑了几趟派出所。

"陈警官,你再帮我想想办法。我们全家都回来了,总不能这样一直耗着吧?"

陈警官看着他,"赵先生,我建议你先回加拿大,等找到工作再说。"

"回加拿大?那我不是白折腾了?"

"当年我就提醒过你们,移民是大事,要慎重考虑。"

"我那时候哪知道会这样啊。"赵天华的语气开始有些不好了,"你们当时为什么不说清楚?"

"我说得还不够清楚吗?"陈警官拿出当年的记录,"白纸黑字都在这里,你自己签的字。"

"那你们就不能人性化一点?我们也是中国人啊,现在有困难了,不应该帮一把吗?"

"帮忙不是这样帮的。规章制度不能随便破坏。"

赵天华越说越激动,"什么规章制度?我看你们就是官僚主义!就知道按条条框框办事,一点灵活性都没有!"

"赵先生,请你注意言辞。"陈警官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我注意什么言辞?我说错了吗?我们在国外待了几年,回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你们不欢迎就算了,还设这么多障碍!"

"赵先生,如果你继续这样无理取闹,我只能请你离开了。"

"无理取闹?我无理取闹?"赵天华的声音越来越大,"我要投诉你们!我要找媒体曝光你们!"

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赵天华意识到自己失态了,但已经下不来台了。

"你们等着,这事没完!"他气呼呼地走了。



04

回到租住的房子,赵天华开始在网上发帖诉苦。

"海归回国遭遇户籍难题,相关部门不作为"

"移民回国想为祖国建设出力,却被拒之门外"

"一个海归的无奈:回国容易,落户难"

他把自己的遭遇写得很详细,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有同情的,"政策确实应该更灵活一些。"

有批评的,"当初移民的时候怎么想的?现在知道后悔了?"

也有支招的,"找律师吧,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赵天华觉得找律师是个好主意。

他联系了好几个律师事务所,最后选了一个叫马律师的。

马律师听了他的情况,很有信心地说:"这个案子有胜算。我们可以从程序违法的角度入手。"

"怎么说?"

"派出所在当年办理注销手续的时候,是否充分告知了相关后果?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突破口。"

赵天华眼睛亮了,"对对对,他们当时确实没有说得很详细。"

"那就好办了。我们可以起诉派出所程序违法,要求恢复你们的户籍。"

"胜算有多大?"

"七成以上。"马律师很自信,"这类案子我办过不少,只要策略得当,问题不大。"

赵天华当即决定委托马律师代理此案。

马律师的策略很明确:包装成"海外华人权益受损"的典型案例,通过媒体造势,给法院和相关部门施压。

"现在舆论很重要,"马律师说,"我们要把你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争取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于是,赵天华开始接受各种媒体采访。

"当年办理手续的时候,我确实不知道后果会这么严重。"他在镜头前说,"如果知道的话,我可能就不会选择移民了。"

"我们并不是不爱国,只是想为孩子选择更好的教育环境。"

"现在回国是想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困难。"

这些采访在网上传播很广,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支持的人说,"政策应该更人性化,给海归更多机会。"

反对的人说,"当初既然选择了移民,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案子正式开庭的日期定在了11月15日。

开庭前几天,赵天华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他对胜诉很有信心,觉得法律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另一方面,他也有些担心,万一败诉了怎么办?

苏雅琴倒是比较平静,"败诉就败诉吧,大不了再想别的办法。"

子轩对这些大人的事情不太关心,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学业问题。

老赵头这段时间病情又加重了,住进了医院。

"爸,你等等,等我这边事情解决了,就去看你。"赵天华在电话里说。

老赵头的声音很虚弱,"儿子啊,你们折腾什么呀。"

"没事没事,很快就好了。"

11月15日,法庭。

赵天华穿了一套崭新的西装,打了领带,看起来像个成功人士。

马律师在旁边给他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一会儿回答问题的时候,记住我们之前说过的要点。"

"记住了。"

法庭里坐满了人,除了当事双方和律师,还有不少媒体记者和围观群众。

这个案子在网上引起的关注度很高,很多人都想看看最后的结果。

审判长敲了敲法槌,"现在开庭。"

马律师首先发言,滔滔不绝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派出所在办理注销手续时存在程序瑕疵,没有充分告知相关后果,导致当事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了错误决定。

"法官大人,"马律师说,"我的当事人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回到祖国的,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权利。"

台下的记者们在认真记录,有些人还在用手机拍摄。

赵天华坐在原告席上,感觉自己就像个英雄一样。

轮到被告方发言了。

派出所请的律师很年轻,看起来没什么经验的样子。他按部就班地读着准备好的材料,显得有些紧张。



赵天华心里暗自得意,觉得胜券在握了。

但是,当陈警官站起来作为证人发言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

陈警官穿着警服,站得笔直,看起来很有威严。

"法官大人,"他开口说话,声音很平静,"关于这个案子,我想说几句。"

赵天华有些紧张,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陈警官继续说:"原告声称当年办理注销手续时信息不对称,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我们有完整的记录,证明当时已经详细告知了相关后果。"

说着,他拿出了一个文件夹。

"法官大人,我这里有一份原告在加拿大期间的重要证据..."

陈警官拿出文件夹的时候,整个法庭安静得能听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赵天华的脸色开始发白,他突然意识到事情可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