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0岁小伙突然中招,智力退回到3岁……这个习惯赶紧改

0
分享至

“医生我这么年轻,平时也挺健康,怎么就得了脑膜炎啊!”26岁的小李(化名)在男友搀扶下,满脸疲惫地走进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钱国清副主任医师的门诊。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场折腾多日的病痛,罪魁祸首竟是自己长期熬夜刷手机的习惯。

更值得警惕的是,近一个月内,宁大一院感染科已连续收治8例脑膜炎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仅26岁,最小的患者甚至只有16岁。而“熬夜刷手机”“作息昼夜颠倒”,成了这些年轻患者身上最突出的共同特征。

熬夜刷手机越刷越精神

26岁夜猫子“刷”出脑膜炎

小李是典型的“夜猫子”,每天刷手机视频到凌晨三四点才睡,常常越刷越兴奋。半个月前,她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最高达38℃,还伴随持续头胀。有时候明明没温度,但脑袋还是胀得很。

起初,小李以为是睡得晚,没休息好,自行扛了几天,直到发热持续超过一周,才在男友的催促下来到医院。门诊医生发现,她的血常规等外周血炎症指标均正常,但结合持续发热、头胀症状,高度怀疑颅内感染,建议立即住院检查。

“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颅内感染,没必要住院。”小李当时就拒绝了住院建议,直到几天后拿到脑部磁共振报告——报告显示“双侧额颞部脑膜稍增厚伴强化”,提示脑膜炎,她这才慌了神,赶紧再次就医并办理住院。经神经内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多学科会诊以及为期5天的抗病毒治疗,小李病情好转,已于近期顺利出院。

钱国清表示,小李出现脑膜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她长期以来的不良生活作息,尤其是熬夜刷手机,越刷越精神,导致生物紊乱、免疫力下降,最终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与李女士相比,30岁的打工者小张(化名)的病情更为凶险。小张在表姐的工厂打工,平时晚上没事就在宿舍打游戏,有时候一玩就到了凌晨。

事发当天,表姐发现小张没来上班,电话也无人接听。察觉异常后,表姐赶到他的宿舍,发现他躺在床上,说话含糊不清,整个人发着高烧,于是她立即拨打120,将小张送往附近医院。

送医途中,小张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嗜睡症状,转至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已陷入昏迷。医生通过腰穿检查,确诊他为“病毒性脑膜炎伴脑炎”,这意味着他不仅脑膜发炎,脑实质也受到感染,这比单纯脑膜炎更为严重。

由于病情危重,小张被转入ICU进行抢救。经过ICU、感染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MDT),尽管小张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留下了严重后遗症:智力退至3岁儿童水平,无法正常说话,肢体运动能力大幅下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熬夜为何会诱发脑膜炎?

这个“屏障”很关键

为何看似平常的“熬夜玩手机”,会让年轻人患上脑膜炎?钱国清解释,这与“血脑屏障”和免疫力密切相关。

血脑屏障是大脑的“保护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颅内,但熬夜这一不良习惯会破坏这层“保护罩”:

一方面,长期熬夜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病原体更容易突破屏障入侵颅内;

另一方面,熬夜会使免疫细胞活性降低,人体抵抗力下降,原本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内,与人体共生的病原体,会在免疫力薄弱时“兴风作浪”,引发感染。

此外,长期熬夜还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进一步削弱身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在常见的脑膜炎致病病毒中,疱疹病毒最为多见,其次是肠道病毒。这类病毒引发的颅内感染,轻症患者经及时抗病毒治疗,通常5-7天即可好转,不会留下后遗症。

但如果拖延治疗,甚至引发脑炎,可能出现癫痫、肢体偏瘫、尿潴留、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恢复时间长达3-6个月,甚至影响终身。

钱国清提醒,预防脑膜炎关键在于日常的健康生活习惯:首先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其次,要加强营养,注意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另外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如鸽粪、污染环境)。

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颅内感染。颅内感染虽相对罕见,但起病急、病情重,尽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来源: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都市快报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杜晓华丨责任编辑:贺明丨监制:耿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运会乒乓球!8强名单出炉,蒯曼首秀大胜,孙颖莎对手+赛程出炉

全运会乒乓球!8强名单出炉,蒯曼首秀大胜,孙颖莎对手+赛程出炉

知轩体育
2025-11-09 00:24:44
65岁老太拥有刀刻马甲线+6块腹肌!和孙女同框被误认姐妹,健身真抗老...

65岁老太拥有刀刻马甲线+6块腹肌!和孙女同框被误认姐妹,健身真抗老...

英国那些事儿
2025-11-07 23:29:58
450亿颗芯片!荷兰突然宣布光刻机决定,欧媒:一切都结束了

450亿颗芯片!荷兰突然宣布光刻机决定,欧媒:一切都结束了

林子说事
2025-11-08 05:13:53
野田佳彦称高市早苗“很危险”

野田佳彦称高市早苗“很危险”

天真无牙
2025-11-08 23:49:52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日本对华下狠手,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日本对华下狠手,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博览历史
2025-11-06 20:35:03
61年造币厂职工偷走800两黄金,19年后兑换,银行一眼识破

61年造币厂职工偷走800两黄金,19年后兑换,银行一眼识破

兴趣知识
2025-11-06 03:15:03
2500万吨的大豆,中国必须买?美国代表团抵华,想让中方亲口许诺

2500万吨的大豆,中国必须买?美国代表团抵华,想让中方亲口许诺

小陆搞笑日常
2025-11-09 00:24:59
豪掷150亿,特斯拉要“去中国化”!

豪掷150亿,特斯拉要“去中国化”!

金投网
2025-11-07 16:20:25
小米汽车99.4%保值率遭打脸:二手市场无人问津,谁都不敢接

小米汽车99.4%保值率遭打脸:二手市场无人问津,谁都不敢接

麦小柒
2025-11-06 20:40:23
全运会男篮八强确定,八进四对阵出炉:辽宁战山东,广东对阵天津

全运会男篮八强确定,八进四对阵出炉:辽宁战山东,广东对阵天津

中国篮坛快讯
2025-11-09 00:12:00
悲剧!27岁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

悲剧!27岁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

双一流高校
2025-11-09 00:32:33
140万人受灾急需救援,菲律宾向中国求助,外交官回应获网友点赞

140万人受灾急需救援,菲律宾向中国求助,外交官回应获网友点赞

丫头舫
2025-11-08 14:32:09
副院长与女下属上班暧昧被拍,曾医生事件:舆论为何对“完美医生”宽容?

副院长与女下属上班暧昧被拍,曾医生事件:舆论为何对“完美医生”宽容?

小小包工头阿汾
2025-11-09 00:43:30
年薪5400万,场均19分4助攻!知道你尽力了,但确实也在拖累球队

年薪5400万,场均19分4助攻!知道你尽力了,但确实也在拖累球队

老梁体育漫谈
2025-11-09 00:46:45
房贷还有650万,市场价仅360万,深圳90后业主问“我该怎么办?”

房贷还有650万,市场价仅360万,深圳90后业主问“我该怎么办?”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7 11:50:03
空乘穿毛衣上班被吐槽“很土”,山东航空回应

空乘穿毛衣上班被吐槽“很土”,山东航空回应

大风新闻
2025-11-08 14:47:09
特朗普对委内瑞拉下了最后通牒,中方表态,若开战,美国结局只有一个

特朗普对委内瑞拉下了最后通牒,中方表态,若开战,美国结局只有一个

笔尖视界
2025-11-08 12:15:14
俞敏洪正式官宣孙东旭离职,文案信息量大,证实董宇辉当年没说错

俞敏洪正式官宣孙东旭离职,文案信息量大,证实董宇辉当年没说错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08 05:55:45
85岁的佩洛西终于走了!

85岁的佩洛西终于走了!

南权先生
2025-11-07 17:27:14
五角大楼彻底懵了!大陆不动一兵一卒,竟让日本自卫队军官零距离参观解放军军营

五角大楼彻底懵了!大陆不动一兵一卒,竟让日本自卫队军官零距离参观解放军军营

健身狂人
2025-11-08 06:03:18
2025-11-09 01:59:00
河南交通广播1041 incentive-icons
河南交通广播1041
省政府应急广播,河南第一广播
31535文章数 268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旅游
教育
手机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艺术要闻

1008米!世界新第一高楼项目,迎来第三家中国公司加入

旅游要闻

天坛银杏黄了!最佳观赏期已至,这条银杏大道藏着北京最深的秋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数字新闻业与“视觉行动主义”?常江老师的新论文来啦!!

手机要闻

iPhone 18全系标配2400万前摄:苹果史上最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