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舟二十号暂时无法返航。
2. 根据原定计划,神舟二十号的三位航天员在结束为期半年的空间站任务后,应于11月5日安全着陆。
3. 但由于飞行器疑似遭遇太空微小碎片撞击,返回程序被迫中止。
4. 目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国将用多久才能完成这次紧急接返行动?
![]()
5. 美俄曾有的星际救援经历
6. 实际上,航天员滞留轨道并非罕见个案,美国与俄罗斯都曾面临相似困境。
7. 2024年6月5日,波音公司“星际客机”搭载两名年过六旬的宇航员升空,结果一去难归。
8. 飞船刚进入近地轨道,推进系统便突发故障,陷入瘫痪状态。
![]()
9. 地面控制中心经过整整三天排查,最终确认是燃料阀门被异物堵塞所致。
10. 此时他们陷入了和当年俄罗斯相同的窘境——没有可立即发射的替代飞船。
11. 更为棘手的是,美国无法向任何国家寻求帮助。
12. 原因在于,“星际客机”的对接接口采用俄制标准,全球仅有中国和俄罗斯具备匹配能力。
![]()
13. 而这两条求助路径,早已被美国自身政策彻底封死。
14. 关于中国方面,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条款”。
15. 该法案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严禁NASA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技术交流或联合科研项目。
16. 甚至连中方科研人员访美都被禁止接待。
![]()
17. 曾有中国学者在美国海关被无端扣押,美方声称其窃取机密资料。
18. 可查证时却拿不出任何证据,转而荒唐指控对方电脑存有非法内容,妄图抹黑其形象。
19.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高喊封锁,一边在中国带回月壤后主动伸手索要样本。
20. 而中国公开表示:愿共享成果,但前提必须是废除“沃尔夫条款”。
![]()
21. 若美方愿意放下傲慢,平等对话,未来仍有合作可能。
22. 可惜美国始终不愿低头认错,坚持固守冷战思维。
23. 因此,此刻向中国求援几乎不可能实现。
![]()
24. 再看俄罗斯方向,作为航天领域的传统强国,理论上具备救援能力。
25. 但现实是,俄方根本不会出手相助。
26. 明眼人都知道,俄乌冲突长期化背后,离不开美国持续输送军援的支持。
![]()
27.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能保持克制已属不易,更别提提供太空援助。
28. 最终导致两名美国宇航员不得不在空间站滞留长达九个月之久,直至2025年3月18日才重返地球。
29. 着陆画面令人唏嘘,其中一位女性航天员体重骤降,形销骨立,宛如“格格巫”再现。
![]()
30.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波音首次出现重大技术问题。
31. 早在2019年无人试飞阶段,就因软件逻辑错误险些造成坠毁事故。
32. 尽管如此,NASA仍为其颁发了载人飞行许可,监管尺度令人质疑。
33. 如此看来,美国所谓“航天强国”的光环实则掺杂大量水分。
34. 相比之下,俄罗斯航天也曾遭遇与中国当前极为类似的突发事件。
![]()
35. 2022年12月15日,国际空间站俄方乘组指挥官谢尔盖・普罗科皮耶夫发现联盟MS-22飞船外壳冒出白色气流。
36. 经检查确认,是一颗微陨石击穿了散热系统的外壁,形成直径仅0.8毫米的小孔,冷却液正不断泄漏。
37. 三名航天员迅速返回舱内核查,发现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仪表盘多个红色警报灯同时亮起。
![]()
38. 情况第一时间通报地面控制中心,等待应急响应。
39. 但俄航天局反应迟缓,连续召开三天紧急会议后宣布:目前无可用飞船执行救援任务。
40. 所幸当时MS-22舱体温控尚未失控,航天员生命体征稳定。
![]()
41. 虽无需即刻撤离,但后续安排更加离谱。
42. 航天部门最初决定等到次年3月16日再发射MS-23飞船前往接应。
43. 后经多方压力,任务提前至2月26日实施,MS-23成功完成对接。
44. 至此,三名俄罗斯宇航员累计在轨时间突破370天,刷新国际空间站单次驻留纪录。
45. 当下,面对神舟二十号的突发状况,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等待我们如何应对。
![]()
46. 中国的底气所在
47. 2025年11月初,“神舟二十号疑似遭太空碎片撞击”的消息迅速传播。
48. 公众联想到美俄过往的漫长滞留案例,对陈冬、陈中瑞、王杰三位航天员的安全深感忧虑。
49. 但实际上,完全不必过度担心。
![]()
50. 航天员在轨生活物资供应充足无忧,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早已将“太空补给包”送达空间站。
51. 这艘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对接的“太空快递专列”,运送了总计6.5吨各类物资。
52. 单是脱水米饭、冻干果蔬等主副食品种类就超过120种,营养搭配科学合理。
53. 从11月4日传回的空间站视频可见,几名航天员甚至在舱内轻松“撸串”,状态从容。
![]()
54. 除了食物储备,飞船还配备了先进的物质循环再生系统。
55. 可将人体排出的尿液、汗液高效净化为可饮用的纯净水。
56. 同时利用电解装置与固体燃料反应生成氧气,保障空气持续更新。
57. 衣物、药品等日常消耗品也准备充分。
![]()
58. 天舟九号携带的换洗衣物按每人每月3套配置,医疗箱涵盖感冒药到外科急救器械,全面覆盖各类突发情况。
59. 乘组每月定期进行超声体检,健康数据实时上传,全程处于严密监控之下。
60. 即便物资充裕,我国也不会让航天员长期滞留。
![]()
61.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装测试厂房内,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二运载火箭已进入“待命发射”状态。
62. 加注设备全天候运行,200人规模的专业救援队伍轮岗值守。
63. 连航天员专属座椅的人体工学参数都已完成预调。
64. 这种“发射一艘、备份一艘”的双重保障机制,正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核心安全策略。
![]()
6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言人林西强明确指出:备用飞船可在72小时内点火升空,常规状态下7至10天即可抵达空间站。
66. 回顾2024年神舟十八号任务期间,备份箭遥十九仅用37天便完成从应急状态转入正式发射流程。
67. 如今操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响应速度只会更快。
68. 此外,不只依赖地面支援,在轨自主处置能力同样卓越。
![]()
69. 空间站配备10.2米长的主机械臂,搭载高清视觉系统。
70. 辅助机械臂可通过连接扩展至15米作业范围,能细致巡查飞船表面每一处细节。
71. 陈冬乘组此前已多次参与“太空碎片撞击应急演练”,掌握40分钟内完成漏点封堵的技术流程。
72. 拥有四次出舱活动经验,足以胜任复杂维修任务。
73. 对比美俄当年被动等待的局面,中国在应急体系构建上明显领先一个层级。
![]()
74. 俄罗斯曾苦等两个月才有救援飞船出发,美国航天员一度面临衣物耗尽的尴尬。
75. 而中国从物资储备到快速发射,每一个环节都预留多重预案。
76. 因此公众无需焦虑,我们的航天员不仅吃得香、住得稳,回家的“专属座驾”也时刻准备出发。
![]()
77. 结语
78. 美俄长达九个月的“太空漂泊”,暴露的是制度性缺位与应急能力缺失。
79. 而中国的真正优势,在于扎实落地的“发一备一”顶层设计。
80. 全球无需观望,答案早在火箭竖立塔架那一刻就已写好。
信息来源:
![]()
![]()
![]()
![]()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